对于养殖业,饲料成本和仔畜成本是最重要的部分,两者合计约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其他成本还包括人工费用、医疗防疫、固定资产折旧等。一般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占到养殖企业营业成本的40%以上。 图表1:生猪养殖成本

图表2:养殖成本变化(元)
生猪行业受到疫病、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业绩波动明显,2006年以后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以后,生猪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趋于上行。养殖技术的进步对于盈利影响十分显著,从1998年至2011年,国内生猪养殖的日增重从622.4克提高到792克,增长27%。
目前养殖业的模式主要是三种:农户散养、“公司+农户”和公司自养模式。各具有优劣势:“公司+农户”模式便于公司通过较低成本进行扩张;公司自养模式能够全程监控养殖的各个环节,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具有保障。结合其他国家的养殖业发展历史,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农民转变成市民,使得与养殖业具有合作关系的农户减少;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将加大对肉源的控制,要求公司自养模式的比例将会提升。
图表3:三种生猪养殖模式比较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用地资源愈加稀缺。生猪养殖占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大。规模化养殖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养殖场往往需要建在隔离条件好、污染源少、交通便利的区域,因此规模养殖存在场地壁垒。
种猪养殖规模直接决定生猪养殖规模和发展速度,大规模生猪养殖需要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而优良纯种猪的价格一般在3000元/头-15000元/头,资金需求量较大。一般建设一个出栏量在1万头的养殖场需要投入1400-1500万元的资金成本,平均每头的初始投入资本为1400-1500元,一般生猪行情好时,每头生猪盈利300-400元/头,也需要3到4年才能回收成本,当遇到猪周期下行时,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生猪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包括饲料配方、遗传育种、疫病防治、养殖管理等技术,通过影响生猪的存活率,对企业的盈利影响重大。
图表4:生猪养殖流程

生猪市场的频繁波动,加上行业的散、小、集中度低的情况,因此导致ZF需要在政策上进行一些调整,防止过度的波动。目前中国生猪养殖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对母猪饲养、生猪良种、标准化规模养殖、疾病防控、收储等方面。
图表5:国家对于生猪养殖政策

生猪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同时价格的涨跌,反过来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以散养方式为主,缺乏规模生产,大量生猪养殖者无法预计未来市场的变化,而只能根据经验管理来知道或决定现在的经济行为,造成了生猪呈现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符合典型的蛛网理论。
生猪市场周期遵循“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路径。上一轮周期从06年5月到09年5月持续了三年时间。从生猪存栏指标来看,2月份的生猪存栏触及谷值4.396亿头以后,3-5月份开始小幅缓慢回升,显示补栏积极性不高;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月份以后有减少,2-4月份月均淘汰母猪18.3万头,属于母猪的正常淘汰,且5月份的母猪存栏与4月份持平,表明母猪淘汰出现停滞。上一轮在2010年2-8月淘汰掉母猪产能310万头,每个月平均淘汰掉50万头的产能,直接导致了后来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很明显,今年以来的能繁母猪淘汰率较低,将制约未来价格的反弹空间。一般地在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800万头以下时,生猪价格出现反转的概率较大。
图表6:母猪存栏与生猪价格
生猪养殖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