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6565 152
2007-10-30

 

看来戴天宇先生是挂起免战牌了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3065 ,那我只好也做最后答复了。

我的确是在侃大山,这似乎不是被禁止的叙述方式,据说张五常就颇善此道。但算是“东拉西扯”地侃,还是旁征博引的侃,想必听众的感觉一定不会均等同于戴先生。为何听众感觉会有差异?还是那句话: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戴天宇先生说:【张建平先生将有用性界定为纯粹物质商品和纯粹精神文化商品的唯一内在共同,恐怕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也会哑然失笑:稀缺性难道不是纯粹物质商品和纯粹精神文化商品的唯一内在共同?事实上,除了有用性,还有稀缺性,除了稀缺性,还有交换性。】

但是,首先,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稀缺性”是不存在的,我是一直反对所谓“稀缺”的观点的,认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稳定存在只能建立在“盈余”之上,而非所谓的稀缺之上。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已经明确表达,而且有很多帖子批判所谓的“稀缺”观点。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会不会因为我推崇“有用性”概念而哑然失笑,我是不需要在乎的,他们要笑早就笑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终结》这个书名都会笑的。

其次退一步说,纵然把稀缺和需求等联系起来,稀缺也是因为物对人的有用性而稀缺,如果物对人没有用途,就不会产生所谓的稀缺。喜欢白菜的人不会说萝卜稀缺,喜欢大米的人不会抱怨小麦稀缺。我们没有人认为太湖里蓝藻稀缺,没有人认为大气污染稀缺,概因它们不具备“有用性”即价值。

“交换性”这个词不曾注意到,大概戴博是指物品可以用于交换吧。但是,显然,之所以可以用于交换,必然对对方有用。有用性是所谓交换性的基础,是因为有用才可以交换而不是相反。谁会拿无用的物去和他人交换又和谁交换呢?

故而,所谓的稀缺性和交换性,均统一于“有用性”之下。上帖我已经说,谈论价值问题,“有用性”一词足矣。戴博推出“稀缺性”、“交换性”应对,怕是多余了!

进一步,戴博认为“有用性、稀缺性、交换性等都是价值度量前提”也是概念重复,叠梁架屋。

戴博想知道:“对于张建平先生,经济学教材和幼儿读物的有用性是否不同,是不是因此给搬运工人不同的支付?再问一句,支付的依据如果是有用性,那么购买书籍和搬运书籍的支付为什么会不同?”

那么我来回答:不要说经济学教材和幼儿读物,即便是单纯经济学教材对不同经济学人,抑或同一本幼儿读物对于不同的幼儿,有用性也是不同的。有人看到西方经济学教材,认为找到了真理,而我看到的是其充满内部逻辑矛盾而不成体统。

有用性和来源无关,这个观点我之前也已说过多次。书籍对读者的有用性取决于其内容,至于是从哪里印刷、如何印刷、如何搬运与之无关,这些活动只能改变经营者的利润状况,并不会对书籍的有用性构成影响。

会不会有像戴博描述的人愿意因为生产过程的不同而不是有用性差异而支付不同的代价?可能吧,但是第一,价格的变动一定在他本来可以容许的范围之内(《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指出,价格是区间形态,不是一个点),如果不是如此那么第二,他一定算不上“理性人”,人群中弱智者总是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 12:30:00

“谈论价值问题,“有用性”一词足矣。”

物品的功能上有用性与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性是两个涵义,应当分清楚。前者只是定性的说明,而后者有度的涵义。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性与稀缺是等价的。只要承认需要有限,那么超过需要限度的物品就是无用的,虽然从自然功能上讲还是有用的。所以,稀缺既包含了自然功能意义上的有用性又聚焦于对需要量而言的有用性,是一个更准确的概念。价值只产生于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物品,即产生于稀缺物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13:19: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2 12:30:00的发言:

价值只产生于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物品,即产生于稀缺物品。

给若言补充一下,价值产生于稀缺物品,并且该稀缺物品可被私人以各种形式占有。也就是说有价值就有产权性,有产权的东西才有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13:55: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2 12:30:00的发言:

“谈论价值问题,“有用性”一词足矣。”

物品的功能上有用性与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性是两个涵义,应当分清楚。前者只是定性的说明,而后者有度的涵义。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性与稀缺是等价的。只要承认需要有限,那么超过需要限度的物品就是无用的,虽然从自然功能上讲还是有用的。所以,稀缺既包含了自然功能意义上的有用性又聚焦于对需要量而言的有用性,是一个更准确的概念。价值只产生于对一定需要量而言的有用物品,即产生于稀缺物品。

你说得没错。当我们要把这种理念加以数学化的时候,多是指定量的一面。比如用V表示价值的时候,通常不是定性地谈论它的取值是正是负,而是定量。

我一直是在谈“需求量有限论”,就是你所说的“餍足量”有限。

所谓的稀缺,不过是所有权在他人手里罢了,整体上没有稀缺。不能只从需求一方看待稀缺,还要从供给方看待。只有买不起的东西,不会有稀缺的东西。而经济学不考虑买不起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15:55: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2 13:19:00的发言:

给若言补充一下,价值产生于稀缺物品,并且该稀缺物品可被私人以各种形式占有。也就是说有价值就有产权性,有产权的东西才有价值。

小偷偷别人的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小偷本人没有产权,可是那个东西一定对小偷有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16:3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2 13:55:00的发言:

所谓的稀缺,不过是所有权在他人手里罢了,整体上没有稀缺。不能只从需求一方看待稀缺,还要从供给方看待。只有买不起的东西,不会有稀缺的东西。而经济学不考虑买不起的情况。

稀缺是已经拥有的与所需要的在量上有差别,显然是有所有权问题的。但是说“整体上没有稀缺”我以为过于绝对了。如果10人的社会,每人都需要X量的A,但只有甲拥有小于X量的A,在逻辑上和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而这是“整体上稀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