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
天然气定价使用的是成本加成法,即天然气定价是从供给端按照成本加成并给与厂商合理利润来定价,而与相关替代品无关,这样就导致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天然气价格仍然保持在低位。天然气的出厂价和管输价格都受到中央政府管制、区域零售价格受到地方政府管制;在政府分段定价的基础上,天然气出厂价格加管输费形成直供天然气价格或天然气城市门站价格,天然气城市门站价格加城市配气费形成城市用户的天然气价格。
图1:我国天然气定价体系

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程度,不利于天然气合理使用。特别是近年来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更贵,却按国产气价格亏损销售,形成了“价格倒挂”,严重抑制了上游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破在眉睫。
2011年12月26日,广东省和广西省率先进行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试点,引入“市场净回值”法,即首先选择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和多气源汇集点作为市场中心(指上海),建立市场中心价格与可替代燃料价格变化挂钩的公式,作为国内天然气定价和调价的核心,然后反向回推,形成各省的最高门站价格和各气田出厂价格,实际门站价格由供应商与用户确定。该方案意在确定上海最高门站价及调价依据,反推各省最高门站价。在替代能源的选择上,将国内液化石油气和燃料油作为天然气定价参照的替代能源。现在的进口价已经远远超过现在国产天然气市价,高出1倍左右。广东、广西的试点就是要更多与市场接轨,也就是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阶段,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国外进口高价天然气的国内销售及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天然气价格改革有望成国内天然气开发的催化剂,并助力相关设备产业的发展。
表1:我国天然气价改发展路径

未来天然气价格上升将影响尿素、氧化铝等工业用途的天然气经济性,降低加气站的盈利性,但是对于已经市场化的车用气价格影响相对较小。并且提价有利于上游加大天然气开采和LNG应用推广,长期来看,天然气开采装备、LNG装备仍受益,短期受提价影响需求增速可能放缓。
国内天然气价改对天然气设备产业的发展影响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