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液态奶出现涨价趋势,主要涉及蒙牛、伊利等公司。蒙牛相关人士表示,蒙牛的此轮调价并非大范围价格调整,主要针对部分液态奶,不同产品调价幅度也不相同,如特仑苏涨价5%;伊利的调价已在全国范围铺开,主要集中在纯奶领域,涨幅在8%-9%之间。
由于国产液态奶调价潮与新西兰奶粉安全事件“不期而遇”,所以部分人士认为国产液态奶调价主要是新西兰奶业安全事件频发所致。事实并非如此,国产乳业此次调价主要集中在使用国内奶源的液态奶领域,而非使用进口奶源的奶粉领域,而新西兰奶业安全事件主要影响婴幼儿奶粉领域的供求关系,因此从此角度来看,两个事件并无因果关系。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国产液态奶调价潮主要是由于原料成本提高所致。生鲜乳是液态奶的主要原料,国内主产区生鲜乳的价格已经上涨至3.58元/公斤,比2012年同期的3.27元/公斤上涨了9.4%。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倒逼国内乳企以涨价策略缓解成本压力。
国内生鲜乳价格上涨有天气、灾害等自然因素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进口原料粉对国内奶牛养殖业的长期冲击所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西兰等地区原料粉凭借价格优势和品质优势大肆进入中国市场,企业在成本优势和市场销量的双重刺激下纷纷选择进口原料粉,而不再选用使用国内生鲜乳自行生产原料粉。国内生鲜乳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逐渐形成,部分养殖户不得已退出市场。国内奶牛养殖规模下降,产量不可避免地也处于下降通道。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虽然当前调价仅集中在蒙牛和伊利两大品牌,其他厂家尚未有调价的消息,但是奶源紧张、价格上涨是行业内普遍现象,其他品牌也难逃脱成本之重压,不排除未来其他厂家也进行提价的可能性。
转自:
http://www.ocn.com.cn/info/201308/shipin2016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