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4169 0
2005-06-05

捍衛港元的核心問題 陳家強(科大商學院副院長,財務系教授兼系主任)

自從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黑色星期四」後,我們科大經濟系及財務系的同事都不斷討論港元匯率問題,亦多次與新聞界及政府官員交換意見,得到非常高的曝光率。學界這樣高調的討論一個政策問題,在香港學界算是罕見的。更為罕見的是我們這群同事的團結。

過去兩個月來,我們聚會多次,不同人就不同問題以個人的體會寫下來,在報章上發表。 初時我們掌握的消息是有限的,主要是靠經濟理論來分析問題。我們這群學者是在「黑色星期四」翌日,便商議要組織校內同事,商談這問題的。

在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五,經濟系及財務系的同事搞了一個午餐討論會,有一位《明報》記者聞風而至,第二天在報上刊登了一份專訪。到十一月十四日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會見學界,我們五人應會時,大家在這個問題上已下了一點工夫,文章亦開始在那時出現,就港元問題的不同角度提出意見。

兩個月來,亞洲金融危機加劇,香港經濟也進入衰退期,我們的看法,有沒有修改的必要?當初我們談論捍衛港元方法,經過兩月來和業界接觸,知道他們的一些看法,也知多一點市場的操作,我們的提議還可行嗎? 我反思這些問題,重讀我們和同事的文章,所作的結論是:我們的看法是非常合理,一些初期所作的猜測竟出奇地正確。

現時但由於外圍形勢嚴峻,市場都充滿推測港元將受到狙擊。趁此機會,我也湊湊熱鬧,把我們的一些看法整理一下,以我的觀點寫出來,算是為預備新的港元危機做一點應戰工作。

一、港元不應貶值

若要捍衛港元,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港元是否要捍衛。在金融風暴最黑暗時,社會上及我們的朋友中都有反對聯繫匯率的聲音。有些說港元應自由浮動;有些說港元要貶值,重新把聯繫匯率訂在低水平上。我們的意見,是堅定地主張港元匯率不變。

雖然社會上也有贊成捍衛港元匯價的意見,但很多是基於政治考慮,恐怕港元貶值會影響政府威信。我們的觀點和這些基於政治考慮的意見截然不同。我們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問題,而作出要保持港元匯率的結論。

第一、我們不以為因為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港元要隨蒂H值才能維持競爭力這一理論,原因是香港的經濟生產,是以服務業為主,跟她們的出口沒有直接競爭。事實證明,這兩個月來,東南亞國家的匯率,跌幅多及一半,這些國家短期內也不會因為低匯率而增強了競爭力,因為她們的銀行體系崩潰,需有待重整。固然,亞洲國家的生產成本因幣值而變動。要保持香港出口的競力,我們的商人要減低生產成本。重點是,因應東南亞的貶值,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營商方法來增強競力,而不是把港元貶值,因為貶值帶來的經濟惡果,遠超少數行業(如旅遊業)可得到的好處。

第二、香港的金融銀行體系完善,香港的適應力強,有條件可堅守港元,而倚賴內部調節來迎接新的經濟現實。

第三、我們認為保持港元與美元掛鈎,有助香港維持它的金融市場地位。香港股票市場興旺,以及中國企業來港融資,是因為香港是美元區。雖然目前股市低迷,但長期看來,香港的出路是作為中國及亞洲的曼克頓。與美元掛鈎不變,香港的金融地位會更鞏固。 這是我們一向的主張。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同意,很多外資證券行都覺得港元應貶值,其他的人雖覺得應死守,卻是基於政治而不是經濟考慮。我們覺得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經濟理由,說明為甚麼要維持港元匯價,才能確保公眾及外來投資者的信心,因為捍衛港元基本上是一個信心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或操作問題。

二、抽資挾息有效嗎?

金管局保衛港元的操作中,最具爭論性是在十月二十三日抽資挾息,銀行同業拆息一度攀上三百厘。從當日起,我們都批評這做法。

在當天,很多港元「空盤」到了交收期。由於金管局在市場上已接了這些被拋空的港元,整個市場缺乏港元,引致很多「空盤」被迫交美金予金管局,並以高息借港元來平盤。在當天早上,金管局更發出警告,銀行不能過份倚賴調節機制向金管局借港元,引致同業拆息市場一片風聲鶴唳,拆息被扯高。

我們不認為這一招可懲罰炒家,因為有備而來的炒家早就看穿金管局這一招。他們早會借好港元不被挾息所累,或者,他們在遠期港電炒賣,用不到皇崭墼。挾息所罰的是那些沒有預備的銀行或公司。那些沽了遠期港電的炒家,因為挾息反而賺了大錢。 拆息谏的另一反效果,是引致市場恐慌,反而加深對港元的不信任。市場目睹拆息可上升到三百厘,同業拆息市場一片恐慌,便會覺得炒家法力無邊,連擁有龐大外匯的香港也有點支持不來。

這恐慌心理正中炒家下懷。須知單憑炒家的力量是沒有可能成功狙擊港元。他們正希望市場發生恐慌,利息高升,港股下瀉。照我的分析,那天金管局的操作,可能發生很大的反效果。 最近《華爾街日報》報導,今次金融風暴中印尼盾大幅貶值的原因,不是因為炒家狙擊,而是因為國人失了信心而搶購美元。這一點我認為值得大家留意。

我們以為炒家並不可怕,因為香港金融制度健全,外匯豐厚。但錯誤的政策可能導致市場恐慌,以為港元守不住了,那時資金外逃,港元要守也守不住。

三、高息反映風險溢價及「二陳方案」

有論者覺得我們反對用高息捍港元,這不是全對。

我們反對像「黑色星期四」當日的抽資,造成市場恐慌,因為較溫和的手段會有助加強市場對聯繫匯率及金管局的信心。 但像目前利息高企,這主要是基於港元的風險,而不像是因金管局干預造成。雖然近期金管局拆出很多短期資金,三數月以上的拆息和隔夜拆息的差距卻沒有多大縮窄。這證明市場認為港元仍有相當的貶值風險,利息維持高企。這風險溢價是市場定的,這一點,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反對。

我的同事陳乃虎及陳永豪提出的「二陳方案」,有論者以為它的目的主要是把港元拆息拉到美元拆息水平。這理解是錯誤的。

「二陳方案」所針對的是拆息中包含的風險溢價。它假設市場比政府對港元前途悲觀,政府若想改變市場的想法,便可憑「二陳方案」中美元調節機制所包含的港元匯價保證,把政府的誠信,向市場展視出來。

如果政府的誠信保證,能令市場對港元增加信心,風險溢價便縮小,帶動利息下降。市場往往認為高息可增加炒家成本,因此,高息是保港元的武器,這說法是不對的,若果高息反映市場缺乏信心,雖然高息令炒家成本增加,炒家憑狙擊港元而帶動市場恐慌的機會也大,炒家的贏面可能更大。相反地,若風險溢價減少是反映市場信心增加,炒家便很難造成市場恐慌。

因此,「二陳方案」要解傅氖沁@信心問題。它的目的是要政府實際表示誠信,來增加市場對港元的信心,它不是要低息,而是要合理的息口,至於金管局指責此舉等同借平錢給炒家炒港元,我們不同意,而我的同事也曾以專文加以討論,此處不重覆。

四、「美元化」可增加信心

以目前香港的經濟環境來看,金管局有足夠能力守住匯價。若操作不善帶來恐慌則不能保證。但捍港元的核心是信心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只要沒有信心危機,金管局有足夠的武器應付炒家。但若信心危機爆發,到時出現的可能是「全民皆炒」現象,甚麼技術也屬徒然。 我以為雖然現在沒有這危機,但也應作出準備。因為危機爆發,港元的唯一出路是貶值,我們覺得這是一不智的選擇。所以,科大的同事們都覺得我們應有所準備,危機一旦到來時,把港元 「美元化」。

「美元化」的主要步驟是立法通過,所有港元資產及負債都會以美元計算(以一美元兌七點八港元),另一方面容許美元流通。

「美元化」不等於取消港元。港元和美元可同時在市場流通,因為結算單位用美元,港元的作用便等如是美元的代用券,沒有本身的匯價風險。 由於香港的外匯豐厚,及目前的聯繫匯率制度其實是半個「美元化」,所以從經濟角度看,美元化是絕對可行。 從政治角度看,「美元化」沒有違反基本法,因為美元和港幣同時流通,而「美元化」不過是鞏固了聯繫匯率制度,於法於理都是理直氣壯的。

要真的捍衛港元,我們認為政府一定要正視爆發信心危機的可能性,而部署好危急時實施「美元化」 政策。正如我的同事們一再強調,只要市場相信政府有此後担港元信心危機反而不會出現,我們也不用捱高息口,拖跨經濟。 港元問題是信心問題,市場要從經濟的觀點,確認港元不應貶值,這危機方可解決

政府可考慮用「二陳方案」或其他類似方法給予市場信心,在技術操作上,應放棄過激的抽資行動,因為它只能幫了炒家及打擊市場信心。最後,「美元化」是一可行計劃,也是信心危機爆發時唯一可行的方法。 〔5/1/98 〕

陳家強(科大商學院副院長,財務系教授兼系主任)

自從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黑色星期四」後,我們科大經濟系及財務系的同事都不斷討論港元匯率問題,亦多次與新聞界及政府官員交換意見,得到非常高的曝光率。學界這樣高調的討論一個政策問題,在香港學界算是罕見的。更為罕見的是我們這群同事的團結。

過去兩個月來,我們聚會多次,不同人就不同問題以個人的體會寫下來,在報章上發表。 初時我們掌握的消息是有限的,主要是靠經濟理論來分析問題。我們這群學者是在「黑色星期四」翌日,便商議要組織校內同事,商談這問題的。

在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五,經濟系及財務系的同事搞了一個午餐討論會,有一位《明報》記者聞風而至,第二天在報上刊登了一份專訪。到十一月十四日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會見學界,我們五人應會時,大家在這個問題上已下了一點工夫,文章亦開始在那時出現,就港元問題的不同角度提出意見。

兩個月來,亞洲金融危機加劇,香港經濟也進入衰退期,我們的看法,有沒有修改的必要?當初我們談論捍衛港元方法,經過兩月來和業界接觸,知道他們的一些看法,也知多一點市場的操作,我們的提議還可行嗎? 我反思這些問題,重讀我們和同事的文章,所作的結論是:我們的看法是非常合理,一些初期所作的猜測竟出奇地正確。

現時但由於外圍形勢嚴峻,市場都充滿推測港元將受到狙擊。趁此機會,我也湊湊熱鬧,把我們的一些看法整理一下,以我的觀點寫出來,算是為預備新的港元危機做一點應戰工作。

一、港元不應貶值

若要捍衛港元,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港元是否要捍衛。在金融風暴最黑暗時,社會上及我們的朋友中都有反對聯繫匯率的聲音。有些說港元應自由浮動;有些說港元要貶值,重新把聯繫匯率訂在低水平上。我們的意見,是堅定地主張港元匯率不變。

雖然社會上也有贊成捍衛港元匯價的意見,但很多是基於政治考慮,恐怕港元貶值會影響政府威信。我們的觀點和這些基於政治考慮的意見截然不同。我們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問題,而作出要保持港元匯率的結論。

第一、我們不以為因為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港元要隨蒂H值才能維持競爭力這一理論,原因是香港的經濟生產,是以服務業為主,跟她們的出口沒有直接競爭。事實證明,這兩個月來,東南亞國家的匯率,跌幅多及一半,這些國家短期內也不會因為低匯率而增強了競爭力,因為她們的銀行體系崩潰,需有待重整。固然,亞洲國家的生產成本因幣值而變動。要保持香港出口的競力,我們的商人要減低生產成本。重點是,因應東南亞的貶值,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營商方法來增強競力,而不是把港元貶值,因為貶值帶來的經濟惡果,遠超少數行業(如旅遊業)可得到的好處。

第二、香港的金融銀行體系完善,香港的適應力強,有條件可堅守港元,而倚賴內部調節來迎接新的經濟現實。

第三、我們認為保持港元與美元掛鈎,有助香港維持它的金融市場地位。香港股票市場興旺,以及中國企業來港融資,是因為香港是美元區。雖然目前股市低迷,但長期看來,香港的出路是作為中國及亞洲的曼克頓。與美元掛鈎不變,香港的金融地位會更鞏固。 這是我們一向的主張。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同意,很多外資證券行都覺得港元應貶值,其他的人雖覺得應死守,卻是基於政治而不是經濟考慮。我們覺得一定要有一個好的經濟理由,說明為甚麼要維持港元匯價,才能確保公眾及外來投資者的信心,因為捍衛港元基本上是一個信心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或操作問題。

二、抽資挾息有效嗎?

金管局保衛港元的操作中,最具爭論性是在十月二十三日抽資挾息,銀行同業拆息一度攀上三百厘。從當日起,我們都批評這做法。

在當天,很多港元「空盤」到了交收期。由於金管局在市場上已接了這些被拋空的港元,整個市場缺乏港元,引致很多「空盤」被迫交美金予金管局,並以高息借港元來平盤。在當天早上,金管局更發出警告,銀行不能過份倚賴調節機制向金管局借港元,引致同業拆息市場一片風聲鶴唳,拆息被扯高。

我們不認為這一招可懲罰炒家,因為有備而來的炒家早就看穿金管局這一招。他們早會借好港元不被挾息所累,或者,他們在遠期港電炒賣,用不到皇崭墼。挾息所罰的是那些沒有預備的銀行或公司。那些沽了遠期港電的炒家,因為挾息反而賺了大錢。 拆息谏的另一反效果,是引致市場恐慌,反而加深對港元的不信任。市場目睹拆息可上升到三百厘,同業拆息市場一片恐慌,便會覺得炒家法力無邊,連擁有龐大外匯的香港也有點支持不來。

這恐慌心理正中炒家下懷。須知單憑炒家的力量是沒有可能成功狙擊港元。他們正希望市場發生恐慌,利息高升,港股下瀉。照我的分析,那天金管局的操作,可能發生很大的反效果。 最近《華爾街日報》報導,今次金融風暴中印尼盾大幅貶值的原因,不是因為炒家狙擊,而是因為國人失了信心而搶購美元。這一點我認為值得大家留意。

我們以為炒家並不可怕,因為香港金融制度健全,外匯豐厚。但錯誤的政策可能導致市場恐慌,以為港元守不住了,那時資金外逃,港元要守也守不住。

三、高息反映風險溢價及「二陳方案」

有論者覺得我們反對用高息捍港元,這不是全對。

我們反對像「黑色星期四」當日的抽資,造成市場恐慌,因為較溫和的手段會有助加強市場對聯繫匯率及金管局的信心。 但像目前利息高企,這主要是基於港元的風險,而不像是因金管局干預造成。雖然近期金管局拆出很多短期資金,三數月以上的拆息和隔夜拆息的差距卻沒有多大縮窄。這證明市場認為港元仍有相當的貶值風險,利息維持高企。這風險溢價是市場定的,這一點,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反對。

我的同事陳乃虎及陳永豪提出的「二陳方案」,有論者以為它的目的主要是把港元拆息拉到美元拆息水平。這理解是錯誤的。

「二陳方案」所針對的是拆息中包含的風險溢價。它假設市場比政府對港元前途悲觀,政府若想改變市場的想法,便可憑「二陳方案」中美元調節機制所包含的港元匯價保證,把政府的誠信,向市場展視出來。

如果政府的誠信保證,能令市場對港元增加信心,風險溢價便縮小,帶動利息下降。市場往往認為高息可增加炒家成本,因此,高息是保港元的武器,這說法是不對的,若果高息反映市場缺乏信心,雖然高息令炒家成本增加,炒家憑狙擊港元而帶動市場恐慌的機會也大,炒家的贏面可能更大。相反地,若風險溢價減少是反映市場信心增加,炒家便很難造成市場恐慌。

因此,「二陳方案」要解傅氖沁@信心問題。它的目的是要政府實際表示誠信,來增加市場對港元的信心,它不是要低息,而是要合理的息口,至於金管局指責此舉等同借平錢給炒家炒港元,我們不同意,而我的同事也曾以專文加以討論,此處不重覆。

四、「美元化」可增加信心

以目前香港的經濟環境來看,金管局有足夠能力守住匯價。若操作不善帶來恐慌則不能保證。但捍港元的核心是信心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只要沒有信心危機,金管局有足夠的武器應付炒家。但若信心危機爆發,到時出現的可能是「全民皆炒」現象,甚麼技術也屬徒然。 我以為雖然現在沒有這危機,但也應作出準備。因為危機爆發,港元的唯一出路是貶值,我們覺得這是一不智的選擇。所以,科大的同事們都覺得我們應有所準備,危機一旦到來時,把港元 「美元化」。

「美元化」的主要步驟是立法通過,所有港元資產及負債都會以美元計算(以一美元兌七點八港元),另一方面容許美元流通。

「美元化」不等於取消港元。港元和美元可同時在市場流通,因為結算單位用美元,港元的作用便等如是美元的代用券,沒有本身的匯價風險。 由於香港的外匯豐厚,及目前的聯繫匯率制度其實是半個「美元化」,所以從經濟角度看,美元化是絕對可行。 從政治角度看,「美元化」沒有違反基本法,因為美元和港幣同時流通,而「美元化」不過是鞏固了聯繫匯率制度,於法於理都是理直氣壯的。

要真的捍衛港元,我們認為政府一定要正視爆發信心危機的可能性,而部署好危急時實施「美元化」 政策。正如我的同事們一再強調,只要市場相信政府有此後担港元信心危機反而不會出現,我們也不用捱高息口,拖跨經濟。 港元問題是信心問題,市場要從經濟的觀點,確認港元不應貶值,這危機方可解決

政府可考慮用「二陳方案」或其他類似方法給予市場信心,在技術操作上,應放棄過激的抽資行動,因為它只能幫了炒家及打擊市場信心。最後,「美元化」是一可行計劃,也是信心危機爆發時唯一可行的方法。 〔5/1/98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