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项目管理资源网 作者: 时间:2009-05-12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甚至更多。因此,材料费用的节超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和企业的效益,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物资的精细管理,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成为每个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直放不下架子,不能很好地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从项目经理到专业技术人员,从物资领导到材料员,趾高气扬,行为傲慢,态度恶劣,更有很多企业把供应商看作自己的对手。在此基础上与供应商共事,自然会造成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紧张。很多时候,施工企业能够认识到工程分包商的重要性,却无法意识到材料供应商也一样重要。
一般说来,工程项目的材料费是建筑单位最大的利润源,而能够开发这个利润源和带来利润的载体就是供应商,可见,对供应商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绝大多数时候,施工企业意识不到:开发新的供应商的成本,是维持原有供应商成本的好几倍;而解决一个供应商的难题,可以为企业带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当供应商要求提价时,企业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只能随便抓一个应急;当供应商成本因为技术革新等大幅降低时,企业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继续执行原有价格;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候,长期友好合作的供应商,能从企业的处境考虑,给企业相对比较低廉的价格……
将企业对待供应商的两种观念,即对手关系与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可使我们全面地认识两种观念的优缺点。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对手与将供应商作为企业发展合作伙伴相比,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具体分析如下:
对手关系的形成忽视了不同层次的差异,带来投标单位的恶性竞争。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来说的确有些好处,但是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对手,并且将低价格作为考量供应商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忽视了不同层次的差异,再加上没有严格的市场细分,供应商经过评价进行市场的门槛低等原因,导致不同层次的供应商最终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对峙,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却是有弊无利的。因为,这样会使供应商为降低成本而绞尽脑汁,穷其所能,不择手段,最终使很多综合评价分数较高的供应商因为不能提供最低廉的价格与施工企业失之交臂,而很多低成本但其他考量因素分数较低的供应商会大量涌入。长此以往,就会带来材料供应商的低价竞争、不公平竞争,乃至恶性竞争,不但企业和供应商无法维系长期和稳定的关系,也给供应商的管理和开发造成很大困难。
导致供应商一味追求低价,给工程质量造成很大隐患。一旦低价竞争作为企业考量供应商的最重要因素,供应商就必须通过技术革新等降低原材料成本,或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或减少自己的利润比例,而当通过上述途径仍然无法达到最低价时,很多企业就会采取降低产品的档次以及降低服务水准等来达到目的,甚至提供“合格边缘品”、回收翻新产品、冒牌产品等。这不仅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更给工程造成了无穷的隐患。 没有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关系,企业面对低价投标时缺乏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单纯依靠价格来选择和变换供应商,是只顾眼前利益的一种短期行为,不能够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这样,不仅材料价格不能保持相对稳定,材料的质量也不具有可靠的保证。而且,由于无法实现批量采购,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着的材料需求,柔性较差,更不能够协助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种潜在的风险:一旦供应商进行联合,导致价格提升,建筑企业必将束手无措,损失惨重。可见,没有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不能够以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作为保障,会使建筑企业缺乏低价投标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知,供应商关系的错误认识以及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会给物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也不能更好地降低建筑企业生产成本。那么,是否企业必须与所有的供应商都采取友好合作伙伴的态度呢?答案是否定的。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采购类型,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对工程影响程度较低的供应商中,市场复杂程度较高的,我们定义为瓶颈型,市场复杂程度较低的,我们定义为次要型。瓶颈型和次要型的供应商一般为工程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或特殊材料。其中,对于每种瓶颈型材料,因为材料本身生产工艺复杂或者品类、等级等较为繁杂,施工企业可以以地区为单位全部打包给一家或两家供应商,进行批量采购;对于次要型的材料,施工企业可以以工程或者地区为单位,将多种或者全部次要型材料整体打包给一家或几家零星材料供应商进行采购,从而保证质量和交付。
对于工程影响程度较高的供应商中,市场复杂程度较低的,我们定义为利用型,市场复杂程度较高的,我们定义为战略型。利用型供应商主要为一些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等推荐或指定的供应商,这部分供应商属于利用资源和人际关系与建筑企业建立关系,在保护伞下,市场较为简单。战略型供应商主要为钢材、商砼、墙地砖、管材、电线电缆、配电箱柜等,其对工程影响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组成因素较为复杂。
通过上述对供应商进行细分可知,对战略型供应商的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做好战略型供应商营销。所谓供应商营销,是指重视供应商,并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供应商纳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上来,必要时实行对战略型供应商的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做好战略型供应商营销。所谓供应商营销,是指重视供应商,并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供应商纳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上来,必要时实行战略型采购。战略型供应商与施工企业在长期友好合作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很重要前提是,双方文化差异不能太大,而且必须借助于同一个平台。一般说来,双方需要都是大企业,因为大企业更有可能从合作关系中获利,而且这样的规模更有助于合作。
战略型采购,是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在公平、互动、双赢的前提下发展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而进行的采购模式。建筑企业将区域内的采购数量进行集中,针对战略供应商实行批量采购,用采购规模来获得价格优势。基于长期战略合作,建筑企业对其提供的价格进行严格评估,从而确定一定时期内最优惠的价格,此价格的确定一般是在充分考虑双方利益以及长期合作等基础上确定的。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来达到信息共享,对供应商的材料成本构成更加明确,也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共同进行流程改造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交付运作,以及研发新材料或新工艺,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战略合作关系也使得供应商能够根据施工生产的不断变化,保持与材料规格的变化、质量的改变、数量的增减、交付时间的调整等相关的柔性,更好地服务于施工生产。共担风险、共同获益的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还有利于双方结下深厚的友谊,能够急对方所急,想对方所想,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在资金、人力、等资源方面达到共享。供应商也可以协助建筑企业开发新的工程项目,开拓市场,从而创造更大的收益。
可见,建筑企业做好供应商营销,发展战略型供应商、进行战略型采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使战略型供应商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络查询计划、库存,及时补货,供应商接受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使资料的传递时间大大减少。通过网上进行招标竞价,使招标更加公平、公正,防止暗箱操作。与供应商实现网上付款,使付款及时准确,也令供应商节约费用。通过网络实现区域性或全国乃至全球性的规模采购,还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交货期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减低了建筑企业成本。
物资采购之成本控制方略(2)
核心提示:根据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本文从建材特性、建材市场、供应商三个方面对建筑企业物资采购进行了分析,为建筑企业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了借鉴。
随着成本管理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对物资采购也给予了更多重视,然而,仍有很多企业依旧将物资采购视为后勤辅助行为,不仅忽视了物资采购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更导致物资管理部门也未能对采购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物资采购分析。
建筑企业物资采购分析,是指根据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运用分析工具对建筑采购的各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而达到指导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的目的。做好采购分析工作,有两个很重要的前提:一是必须具有全面、及时、准确、详尽的物资需用计划;二是必须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较强分析能力的物资采购人员。
根据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本文将从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建材市场、供应商三个方面对建筑企业的采购进行分析,使建筑物资采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各项采购的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源头上控制好建筑企业的成本。
建筑物资采购特性分析
特殊性分析。在建筑物资采购中,建筑物资本身具有其他产品不具备的特殊性:物资品种较为繁多,小到一颗螺丝、垫片,大到钢筋、混凝土,而且采购频繁;建材的采用无规律,随机性很大,即便非常精细地预测,也不能够排除图纸变动和设计变更,以及突发事件等很多特殊情况;资料的要求较高,可追溯性强,每一种物资都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等等,建筑物资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物资采购相对复杂,并且难于控制。因此,采购人员在不断积累采购分析经验的同时,还必须针对工程需要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主次性分析。为使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我们必须对建筑物资进行合理分类,并且将工作核心放在重要的物资上,通过ABC分类,对建筑物资的采购进行主次分类控制。通过建筑物资的分类表(表1)可清晰的看出:A类物资在品种上约占10%左右,而占用了采购资金的70%左右。可见,重点分析并控制好A类物资,并且选择性分析和控制B类物资,就等于控制好了80%左右金额的建筑物资,从而很好的控制了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
规律性分析。对一个完整的建筑安装工程来说,建筑物资的进场顺序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物资控制重点。例如,对于A类物资,主体施工阶段我们主要控制钢材、商混等,水电施工阶段我们主要控制电线电缆、管材、配电箱柜、卫生洁具、暖气片等,根据建安工程的特点和情况,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性,从而使每个时期的工作更有针对性。而且,每种建筑物资的加工周期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依据施工进度总计划制定材料设备的进场时间计划,并且充分考虑加工周期、招标时间、考察时间、合同签定等因素,制定材料设备的最初选样送审时间计划,使各项物资采购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建筑物资的采购也要充分考虑定加工、运输和交付等成本,也存在较特有的经济订货批量。
可预测性分析。为更好的进行物资采购工作,应该对建筑物资的整个涨跌程度、市场景气与否、乃至成本降低等情况多加预测;依据图纸上的技术资料,可以进行材料成本预测,编制材料成本计划,并且找到利润点和亏损点,重点攻克,发挥最大的资源优势,使利润最大化,将亏损极力扭转;依据以往的物资采购价格可以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以及编制有效的资金计划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分包单位生产效率的高低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建筑物资的计划用量,并和实际用量的存在偏差;所有预测都属于主观的判定的范畴,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在采购时我们要适时地对偏差进行调整。
不可替代性分析。建筑物资采购与其他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其他物资采购的很多方法和经济分析工具对于建筑物资采购也不适用。而且建筑物资采购必须在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满足工程工期的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因为一旦窝工或停工,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建筑物资采购不仅要掌握特有的采购技巧和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预算、合约、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关于产品、市场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建材市场研究和买卖方市场分析
建材市场的预测与分析。建材市场受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建材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建筑物资采购人员必须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影响建材产业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并以此作为指导建筑物资采购的标准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物资管理人员还必须对A类建筑物资三年内的运行态势、近期的市场供求变化进行分析及预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季节影响、关联产业制约等因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编制预测数据图表或绘制预测分析曲线,从而更好地指导建筑物资采购工作。
买卖方市场的定位与评估。较好的建材市场分析和预测只是进行市场分析的第一步,我们还必须根据市场的具体特征,对市场进行细分,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买卖方市场的定位与评估。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地位,采用不同的采购谈判策略。下面,笔者将对SWOT分析进行具体界定和说明。
SWOT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对企业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的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比如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是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一般环境和竞争对手、服务对象、供应商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
从SWOT矩阵中可以看出:当某建材企业的建筑产品处于SO、ST、WO、WT四个不同的市场时,其企业将具有资源优势或 政府机构等方面。
从SWOT矩阵中可以看出:当某建材企业的建筑产品处于SO、ST、WO、WT四个不同的市场时,其企业将具有资源优势或缺陷,面临不同的机会或挑战。具体来说,处于SO象限,此建材企业具有足够的竞争优
优势和市场机会,也具有更高的盈利率和以赢利潜力,比如首钢钢材、断桥铝合金型材、人防密闭门等等,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是卖方市场;处于ST象限,此建材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或竞争对手较多,或市场需求较小,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构成威胁,比如水泵、风机、矿棉吸音板等,是买方市场。处于WO象限,此建材企业虽然存在一定的机会,但是或缺乏竞争意义的技能技术,或缺乏竞争力的有形、无形资产而处于劣势,比如砂石、竹胶板、聚苯板等,也是买方市场;处于WT象限,此建筑企业内部既不存在竞争优势,外部又不存在机会,比如大模配件、建筑胶水、海棉板等,也是买方市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处于SO、ST、WO、WT四个不同的建材市场的清晰的定位,建材企业的SO产品实行的是增长型战略,属于卖方市场;建材企业的WT产品实行的是防御性战略,属于买方市场;建材企业的ST和WO产品分别实行的是多种经营战略和扭转性战略,也属于买方市场。建筑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及建材企业的发展战略,采用不同的采购谈判方法和策略。
供应商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为更好的进行建筑物资采购,必须按照年度(或季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审、复核、评价,其中,要重点评审、复核、评价供应商的年检情况、拟供产品、质量情况、服务情况,以及供应商代理品牌的延伸评价等要素。此外,还必须每月(或每季度)对供应商的质量、价格、服务等进行考核评分,并根据相应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对供应商进行划分,从而在提高建筑物资采购的准入门槛的同时,更进一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建筑物资能很好地满足工程需要,同时还为建筑物资采购提供了更充分的分析依据。
材料成本的WBS工作结构分解。在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区分和定级之后,还必须对供应商的材料成本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计算出其原材料、人工、机械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税金等组成的生产总成本,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工具进行WBS工作结构分解,使建筑物资的各种成本组成更加清晰和明确。
工作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 Structure,WBS)就是为完成项目目标而制定的全部工作或活动的集合,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将项目系统总范围分解为许多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项目单元,并以这些项目单元作为项目管理对象的重要工具和技术之一,工作分解结构图是工作结构分解的具体表现。WBS工作结构分解将项目分成很多子目标,又将子目标划分为很多工作包,也可将工作包再细分为很多工作单元。通过对生产总成本进行WBS工作结构分解,我们可以对其成本组成一目了然,避免在谈判中,由于不清楚成本组成而使得供应商混水摸鱼谋取暴利的情况发生。在对供应商生产总成本的结构分解时,要对原材料的市场变化进行充分考虑,对供应商的原材料批量采购价格进行调研,对于企业信息不能够共享且保密信息系统完备的情况,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成本资料再进行认真调研,来得出供应商的材料成本的WBS工作结构分解图。WBS工作结构分解更重要的作用是,谈判双方可以通过WBS分解对工作包或工作单元的价格进一步分析和磋商,只有对供应商的生产总成本进行全面地分析,采购人员才能在找到与供应商谈判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物资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性,在采购分析工作中,要不断总结采购经验,分析采购规律,同时还必须注重综合知识的积累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分析工具,对建筑材料、建材市场、供应商进行全面地、深刻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分析,将物资采购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科学的采购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助力,并且更好的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
物资采购之成本控制方略(3)
核心提示:总包“零库存”管理,在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仓储费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同盈共管”仓储,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零库存”管理中总包无法掌握分包材料的真实库存、无法跟踪判断材料的消耗情况等问题,有助于实现总包、分包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