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改革依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读者乍看这一题目,也许不以为然。其实,中国学术界一直未能弄清楚摸着石头过河理论真谛,误以为摸着石头过河是在缺失成熟的系统化理论之下的便宜之策,至多只是一种次优的选择。所以我国精英更崇尚顶层设计,自以为自己有更高的理论水平,再不需要庸人自扰,饱受摸索之苦,就可按西方现成的理论画瓢,一举而就。事实又如何呢?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改革开放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以1990年为划分界限,前一时期以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战略思想为指导,后一时期奉行权威主义。前一时期改革的总模式是:从时间上,由农村到城市,渐次推进;而空间上,由点到面,创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并由沿海地区先试验,成功后再全国推行。总的来说,前期的改革是成功的。农村改革非常成功,束缚农民的桎梏被打碎后,暴发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力,崛起了巨大的产业——乡镇企业。为中国经济改革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是成功的,恢复高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既是深得民心之举,也是有益于社会进步之举。
后一阶段的改革已经20多年,现在我们有必要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研究了。如果我们能实事求是、不顾禁忌,就会发现,虽然奉行权威主义,但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相对权威的政府。具体上说,朱镕基政府是相对有权威的。记得上届政府有人叹息:政令出不了中南海。而朱镕基的权威建立在成功治理三角债之上,这充分显示出了他过人的才能;而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人格也令国人诚服,因此他权威就成功确立了。总的来说,这20多年,成绩很大,但问题也很大。最大的成绩是,引领中国加入世贸,使中国纳入世界这一大经济系统中,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众所周知,中国人均自然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人力资源具有绝对优势。因此中国加入世贸后,能利用世界自然资源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所具有绝对优势,促使经济高速增长。这是朱镕基政府的功劳。而最大的败笔在于房地产、教育、医疗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这三大领域已被国人称为新三座大山,成了当今中国民怨之源。总之,从实践的效果上看,权威主义大失所望,并未能引领中国完成改革大业。前后两个时期改革的根本差别是:前期先试,成功后,再全国推行;后期先设定目标,后全面推行。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中国深陷困局之中,完全是后期不当的改革的产物。如果我们直面中国的现状,不能不触目惊心:泛化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贫富严重分化;信仰缺失,道德沦陷;污染极度严重,国民生存面临威胁;社会矛盾被激化,中国成了一个大火药库。更致命的是,曾被边缘化的极左思潮重新获得广大中下层国民的支持,大有重新崛起之势。而自由主义经济学却成了中国主流经济学,即自由主义者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更多的话事权。这样中国社会迟早会裂解为左、右两大阵营。如果他们之间不能求解出最大公约数和交集,而汲汲于自己的私利,那么他们的博弈必然是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即都是输家,没有赢家,并且陷入一种无法打破的自锁状态。最终致使中国也无法走出目前的困局。更有甚者,如果任由发展,中国左、右两派必然由利益之争演变成权力斗争。而权力斗争历来都是血淋淋的零和博弈。只有在民主社会中,权力斗争的零和博弈才有可能转变为存在纳什均衡的非零和博弈。详细的认证请见笔者的《《君主论》的王权博弈》。(要透彻了解中国,请搜索石立刚,阅读石立刚)。然而,中国不能走出左、右两派的囚徒困境博弈,就不会成为民主国家。这便是中国活生生的现实。如果无视这一现实,必将是瞎折腾。
现在我们来研究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有那些核心要素?具体包括:其一、局部先试,成功后再全国推行;其二、改革没有设定的目标,一切因时因地制宜。其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让实践成果说话;其四、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和社会制度的创立者,也是实践成果的分享者。即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体,也是社会主人。
的确,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什么理论,而是一种智慧,一种政治谋略。理论和智慧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理论是可以学习的、传承的,而智慧不能。道理很简单。如果智慧能传承,孔明、刘基的后代都是伟大的政治家了,其实不然。读几本理论教科书,不足为奇;这些东西你能学会,别人也能,并且这些都不是政治智慧,不足安邦治国。我国在邓小平逝世后,出了一本《邓小平理论》。我们不妨设问:《邓小平理论》是否囊括了邓小平的政治智慧?要回答这个问题,读者尽可比较成书前后的社会现实,就有了准确的答案,无需笔者多说。
其实,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之所以成功,邓小平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并非偶然的。下文我们研究摸着石头过河之所以成功的必然性因素。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摸着石头过河深得中华大智慧。一部《易经》的精髓就在于知变易。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治道,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因时局而化,只能在实践中摸索。老子更说得直白明了: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再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思想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众所周知,一切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抽象假设之上,以特定的视角透视人类社会,以偏概全。所以哲人说:“生活是常青的,而理论是灰色的。”以变动的世界去就不变的理论,恰如削足适履,显然不是明哲之举。况且,自然有自然的逻辑,人类行为也自有其理性逻辑。人类理性建立在行动——反应这样的反馈系统基础上,即行动——新的认知,或经验教训——修正行动,这样一个反应系统。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理性的本质。因此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只有良知才是永恒的。所以治国之道从来就没有现成的,必须从实践中寻找。
最后,摸着石头过河实是一项高明的政治谋略。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后者在实践中应用。因此摸着石头过河有利于改革能在教条和迷信中突破而出。另一方面,在对改革没有共识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有利于单边突破。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从分歧中走出来的,归功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思想。因为,摸着石头过河就意味着,允许有异议、有保留意见、允许观望,但让我在小范围内先试,让事实说话,失败了也无关大局,成功再向全国推进。可见摸着石头过河是化解改革阻力的最高政治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