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krugman80的文章的证明,结论之一。模型的基本构建 首先是本国(东道国的)情形,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下对本国和外国两种需求,注意国内和国外相关字母的上下标(ds结果标准式),注意价格指数的推导,参照ds范式可顺利导出(抽象之一);第二,垄断竞争下的价格,也是ds标准式(注意理解边际成本加成),国外产品的需求加上冰川交易成本 第三,自由 进入均衡条件,不难理解,注意固定成本,第四,在三的基础上变形可其它几种方法可推出劳动市场均衡下的公式。好了,有了上面的基本均衡概念,接下来第一步要解决市场大小与工资的问题(规模收益递增下重要的结论),证明较大的市场__劳动者L较大的情况 下,大的L意味着较高的工资,这个根据上述四个就可推出 ,推导出相对工资公式,有高二函数知识 就可以直接看出相对工资是相对市场大小 的单调递增函数。这个相对工资公式我们看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大的市场有较大的需求; 如果支付 低工资,则公司在较小的市场才有活力(公式上的直观,大家不要和现实较劲);劳动供应是无弹性的,我们讲无弹性,就是指讲公司数量是固定的:小的市场总是和低工资联系在一起___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接下来就是本地市场问题,注意前提条件的变化:第一如果劳动供应充分弹性会发生什么情况,第二加入一个 同质性部门(非常关键,坚决要理解它),为什么把农业部门加进去产,第三,同质性部门上是自由贸易(没有同质部门是不是就没有本地市场,大家看下dd1998 还有DZ Zeng2005文章),在上述情况下考虑工资均等化,注意, 在均等化的情况下所有的调整只能来自产品种类 变动,而产品种类在差异性部门旧内生的___是推导出来的(ds解)。在这种情况 下简单证明如果本力L大于外国L,刚本国人均产品数量(公司数量 )要大于外国人均产品数量(公司数量)。这就是本地市场效应,大的市场总是有较多的差异化产品的公司数量。
为了计算本地市场的大小,简单对两国公司数量比值公式冰川交易成本求导,可看出决定本地市场大小的决定因素:贸易成本越小,替代弹性越大(产品无差异),则本地市场越大。
阿克(1991年)在模型中增加了工人在国家间自由流动的情况,名义工资,本地市场 ,产业积聚,不同空间的经济活动都是内生的,不多说了。
大家在推导过程有什么想法,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