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电子商务模式不断促成更加有效的市场
1.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手机在线支付网民激增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图1.2009-2013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手机网民占比

在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方面,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增长到78.5%,而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则略有下降。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发展迅速,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相较其他类应用涨幅更大,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的涨幅最大,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3.9个百分点,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增长了43.0个百分点。此外,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网上银行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3.3%、2.1%和2.7%。
2.电子商务模式不断促成更加有效的市场
通过网络购物,对网民或电商来说,相对传统的购物或商务交易的方式,具备明显的方便、快捷和自主等方面的效用。
互联网的产生,首先带来的是信息发布和搜索、信息沟通以及金融支付的快捷和方便,人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自己说需要的更庞大的信息流,并通过网络沟通实现商务谈判,网络支付来达成商务交易。加上庞大的第三方物流,最终实现了足不出户的商务交易或网络购物。这种更加快捷、更加方便和更加自主的方式,这就形成了巨大的效用空洞,吸引着各类网络用户从传统的商务或购物方式,转向网络商务或购物的方式。
其次,网络商务或购物具备明显的低交易成本的优势。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大大减少许多中间环节,降低库存和渠道费用,并可减少商旅劳累。电商成本降低,网民购物也就能够获得更价低物美的商品了。
同时,电子商务还可以大幅拓展自身的市场活动空间。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平衡某些交易市场中的“规模不经济”,以及地区保护等因素,大大改进了经济运行的非均衡状态;这也就是,电子商务或购物,通过基于更开放和快捷的网络,对市场的各环节的价值链进行重新整合,重新组合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更加促进了企业之间或企业和网民之间的交易达成。
这样,也就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市场。
二、中国电商市场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网购渗透率仅有40%,而美国已经超过70%,而且,在美国TOP10电商中,仅1家纯电商企业,其他9家都有线下业务。可见,与国外相比,中国网购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项环境日渐成熟,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将逐步成为零售业一种重要的营销渠道和方式,成为未来零售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零售模式互相促进、互补,来推动整体零售业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来看,以金融产品、旅游产品、精品消费为代表的无物流电子商务将成为整个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金融产品中的基金业务、票据等细分市场将会成为与传统渠道相抗衡的重要流通渠道。2011年,以提供数字化商品的航空、保险等行业成为了应用电子商务的爆发行业。多家航空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
2012年,商务部、工信部以及地方经信委等监管单位都已经将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纳入“十二五”的范畴之内。作为驱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拉动GDP增长的新媒体经济典型模式,未来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多政策资源的支持。2013年,随着综合电商平台在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供应链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形成一定规模,围绕着电商行业的监管、规范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将可能逐步走出高投入期,出现盈利拐点,同时也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行业竞争也将愈加激烈。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