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79 1
2007-11-08

      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现实中需要的货币量=一年的流通商品价值总和/货币年流通次数。

大家都知道由于我国的历史上的城乡分割,即使现在相对放松。但城乡仍是相对分割的两个市场。而我们的通货人民币在城乡之间是自由流通的。但是货币在城市的年流通量次数要远远多于农村。在农村大家在长期的艰难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互助,个体或着说单个家庭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大家之间的互助也不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即使很少量的货币在其中流通就能够让一个村庄的经济进行下去。经济可以跨过货币实行的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也就是大家供认的农村人比较热心,互助。那应该是在这中环境下历史形成的。

在城市则不需要与周围邻居打交道,什么都是通过货币,在两个市场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各自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只是当这两个经济体之间逐渐融合的过程中,比如农村的去城市上大学,农村的货币带到城市之后,才发觉是被稀释的。农村的低流通率下的人民币和城市高流通下的人民币在面值上是一样的。但其实他们代表的劳动或价值是不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8 14:33:00

我原来觉得是城市相对的通货膨胀,但是现实是,城市的物价相对农村还要便宜。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

人的呼吸系统,若没有二型肺泡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人的肺就会由于表面张力而使相对大的肺泡更大,小的则塌陷。类似与经济中的马太效应。但是人体是个很美妙的机体,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而是几乎所有肺泡维持大小均等,呼吸才能进行下去。若这种物质缺乏或减少,就要发生肺气肿,导致呼吸困难。而社会这个机体,我却找不到这种物质或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