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797 3
2007-11-09

                                        中国股市过度投机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从中国股市市盈率虚高,股指波动剧烈以及换手率过高三个方面来说明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投机现象。接着,通过对台湾和日本1990年股市危机的分析,寻找与中国目前股市泡沫成因的相似点,并总结起带给中国股市的经验和教训。最后,针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预防股市危机的一些措施。

 

 

一、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表现

 

1.市盈率虚高。市盈率即该股市场价格与年度收益的比值,其公式为: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年度收益。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英国、韩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股市的市盈率大约在1020倍的区间内波动,而我国目前的市盈率在35倍作用。市盈率过高,说明股票的市场价值严重背离其内在价值

从个股的市盈率看更能说明问题,假设一支股票它的年收益是0.8元,而股价是16元,那么它的市盈率就是20。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收回这16元的股价成本。而我国股市中市盈率高达几百甚至上千的股票比比皆是,难道我们要等待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吗?市盈率如此之高,股票严重背离其投资价值,投机氛围相当浓厚。

2.股价指数波动幅度太大。我国股市大幅震荡的间隔时间之短,振幅之高在各国股市上是罕见的。2007226,上证综合指数在经历5年熊市后突破3000点大关;

227,上证综合指数下挫268.81点,跌幅为8.84%;深证成指下跌797.88点,跌幅达9.29%,创十年日最大跌幅。529,上证综合指数达到最高点4335.96点。530,财政部决定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股市出现暴跌行情;64,上证综合指数跌幅为8.26%65,最低点跌至3404.15点。此后股市开始反弹回升,股指又回到4000点左右。75,上证综合指数跌至最低点3614.53点,跌幅为5.25%1016,股指再创新高,最高点6124.04点。

以美国股市为例,在美国股市历史上波动最剧烈的1932年和1933年,道指的年波动性也只有45.7%50.7%,近几十年来很少超过20%。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更是经常保持在10%左右。而我国目前股市的日股指最大波动振幅,都可以与道指的年波动振幅相较量。这说明我国股市的市场基础不稳,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暴跌。

3.换手率过高。换手率即周转率,它是一定时期内股市总成交股数与总流通股数的比率,其公式为:换手率=成交股数/流通股数×100%。国际上成熟股市的年换手率通常在0.3左右,甚至更低,即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在3年以上。如果换手率大大超过这一比率, 则意味着股市中非理性成分占上风、投机气氛较浓。

鉴于我国股市作为新兴股市的特点,换手率一般不高于100%为宜,即平均持股时间不少于一年。若这一指标过高,则表明过度投机明显。上交所统计数据显示,20071月至8月,沪市股票平均换手率约400%,这意味着上市流通的每张股票平均每年要转手45次以上,即停留在每位投资者手中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三个半月,整个市场的交易情况极为活跃,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股市具有极强的投机性,

股民投资证券市场大多炒短线并非为了长期投资。

二、典型股市危机案例分析

1.台湾股市危机

台湾股票加权指数自19861017首次突破1000点后,便出现了加速屡创新高的牛市行情。不到11个月,指数突破4000点。1987年受全球股灾影响,指数跌至2298点,但台湾牛市行情远没结束。19886月,台指反弹突破5000点,8月涨至8000点。随后,9月股市受资本利得税政策影响,至年底跌破5000点以下。但由于台币升值趋势不变,开户总量激增,19896月,股指再创9000点新高。19902月,股市进入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面对疯狂的股市台湾当局积极出台应对措施,台湾股市的流动性过剩开始动摇,1990年突然到来的海湾战争,彻底击垮了台湾股市。从1990211开始台湾股市一路狂泻,从12495点跌至2485点,股市彻底崩盘。

以上有关股价指数的强烈波动,与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指数的暴涨暴跌情形十分相似。这启发我们去进一步探究造就台湾股市危机的成因与造成今天中国股市泡沫的原因有无相似之处。

台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带动了岛内经济的飞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0%以上,这种经济走势一直持续到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岛内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储蓄率不断提高,1981年台湾国民储蓄额为5530亿元新台币,1987年达到1.2万亿,平均年增长率为21.46%,一度占到GNP38.5%。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元,成为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了美国对其施加货币升值的压力,新台币开始缓慢升值。

高储蓄率和连年贸易顺差以及新台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外热钱涌入,使得台湾岛内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导致台湾股市投机泛滥。数据显示:台湾最高市盈率达到100倍,年换手率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的短线投机气氛,而且交易量的90%为散户创造。投机造就的股市泡沫,终于在海湾战争的影响下破灭了。

  中国大陆也同样拥有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较快的本币升值和低利率环境,有关这一点,台湾股市的泡沫之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居民储蓄的大规模流入股市以及“热钱”的不断流入,导致国内股市资金推动特征明显,应该引起国内投资者更多的重视。

2.日本股市危机

1986年开始,日经指数在198512000点的基础上持续上涨。1987年受全球股灾影响,日经指数稍有下降,但很快反弹,并一路飞涨。1989年,日本股票资产额已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3倍;同时由于心理预期良好,房地产资产价格也在飙升,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型企业身价倍增,股价大涨,使得日本东京的房地产价格总和超过了美国全国的房地产价格总和。同年,日本政府意识到经济过热的压力,开始紧急实施金融紧缩政策,贴现率由2.5%升至6.0%,贴现率的大幅提高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收益率,股价开始下跌。19904月大藏省对房地产业进行了严格限制,引起地价下跌,地价的下跌减少了企业实有资产值,导致股价持续暴跌,1992818日日经指数跌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以上数据同样反映了日本股市指数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的特点。日本资产价格的急剧膨胀意味着经济泡沫的存在,由房地产价格高估导致的日本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急剧上扬无疑是日本股市飙升的领头羊。

   一方面,自19859月“广场协议”后,日元不断升值,日元兑美元的汇价从1984年的237日元上涨到1989年的138日元,由于升值预期,国际游资的大量涌入日本境内;另一方面,日本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高储蓄率产生了庞大的过剩资本。两股资本造成了日本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推动了估价的急剧上升。

从对日本股市泡沫成因分析中,对中国大陆股市最具警示性的一点是房地产泡沫可以进一步推动股市泡沫。中国大陆目前的房产价格已呈现虚高,它对股市的影响虽然还不明朗,但是我们通过日本的股市教训应该引起重视。

                 三、抵御中国股市危机的预防措施

1.建立股市平准基金。

平准基金的作用类似中央银行对货币数量调控的作用。国家提供一定量的资金,交由专门的股市平准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对股票适时吐纳,调节市场供求,避免股价大幅度地狂涨与暴跌。

2.警惕国际游资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泡沫是资本市场价格严重超出其内在价格的产物,泡沫形成的根源是投机风潮的涌现。产生投机风潮的始作俑者,就是在国际间游荡、寻找时机已久的热钱。其实际上是投机炒作而非“价值投资”。

3.改善投资主体结构,着力发展和引进机构投资者。

目前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大多素质不高,又是抱着投机的目的入市,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在股票交易中容易随机行事,易被市场操纵者所利用,一遇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引起股市的剧烈波动,所以要发展股市,抑制过度投机,应该改变投资者结构,着力发展和引进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介入能使股市趋于理性和稳定。

4.加强对媒体股市舆论的监管。

要使股市舆论为活跃市场,消除过度投机,引导股民长期投资服务,要把将股市舆论的监管列入日常监管的内容,对违法违规的股市舆论要严肃处理。同时,证券业的自律性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也要发挥其作用,为抑制过度投机,引导价值投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未林、刘光、刘春艳、焦帅广:“中国股市过度投机探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8期。

2.张金华、安同良:“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2期。

3.陈工孟:“股市综合治理的‘药方’”,《经济观察报》2003-6-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9 12:59:00

这篇文章欠考虑的地方不少

中国股市究竟有没有泡沫?资产定价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见仁见智,中国股市就算有泡沫,也不能是简单的将其平均市盈率和欧美股市比较后能得出的结论。美国股市市盈率几十上百倍的股票也不少,难道那些股票的投资者就打算等着自己的孙子来收回投资了?简单的认为N倍市盈率的股票就要N年收回投资,是对市盈率的错误理解。

文中建议成立“股市平准基金”,我猜想这个主意是受了所谓“外汇平准基金”的启发。股市是价格发现的所在,股价的上涨和下跌既有可能是投机资金的推动,也有可能是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的市场反应,而要清除的区分二者,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什么说市盈率应该是20倍而不能是30倍或者15倍?成立所谓股市平准基金干预股市,其结果要么是该基金被深度套牢,让纳税人为其买单,要么是成为有史以来股市里最大的庄家,为投资者所唾弃。

发展机构投资者究竟能不能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如果说几年前这个问题还勉强能达到业界的共识的话,中国这几年的实践,并不能证实这个观点,目前中国很多基金的换股速度,一点不比很多散户低。

投资者和市场的成熟,恐怕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揠苗助长的结果恐怕是适得其反。那些频繁换手的投资者,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只能通过亏损来使其成熟或者干脆离场,健康成熟的投资理念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当然,如果最后的结果是高换手的投资者留了下来,注重企业基本面的长期投资者反而出了局,那就可能是这个市场本身有问题,值得反思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0 01:31:00
我觉得文章里没有一个“我”——没有你自己的思想,即看不到你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0 12:45:00

这是篇论文吗?

作者的文章没有中心思想,看起来像是文献的堆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