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近代科学起源的影响
    当我们谈到文化对科学起源的影响时,不是否认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从西方历史的纵向而言,我们可以说,贸易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导致了西方的近代科学。因为地理大发现毕竟对近代科学有影响,但是横向比较东西方文化时,地理贸易因素的差异就不能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充分条件。举一个类比的例子,我们用锤子把一块玻璃砸碎,我们会说,是锤子导致了玻璃的破碎,但是如果比较为什么玻璃炸不随铁时,锤子就并非是玻璃破碎的原因了。
    所有的科学家在谈论近代科学(牛顿力学)起源时,都会谈到其有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以演绎逻辑为基础的欧式几何和形式逻辑。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全是按照《欧式几何》的模式写成的。
    这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演绎的几何学和形式逻辑是否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我们今天的学子不需要学习任何形式逻辑,就可以照样学习欧式几何和牛顿力学,好像逻辑学对近代科学完全是多余。可是当你学习欧式几何时,你就会接触到诸如:充分必要条件,逆命题,归谬法等等逻辑知识。这些都是学习现代科学的必要知识,虽然我们不去学习,但是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地接触。我们的现代语言也被西方科学改造了很多,中国古汉语并没有诸如充分必要条件这样的表述。
   我们古代的学术为什么缺少逻辑学研究?只要了解古代汉语就能找到答案。比如,我们古代汉语缺乏明确区分的量词,根本没有冠词(a,the),而这都是形式逻辑和现代逻辑研究的出发点。当然,我们现代汉语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逻辑学,可是无法在起源上引发对逻辑学的研究发现。
  有些人用地理和经济的原因解释中国缺乏逻辑学,认为是中国人缺乏贸易需求,导致语言也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性。可是现代中国人是否比古希腊人的贸易需求和联系更加广泛?
但是我仅仅用现代人的例子来说明一件事,现代逻辑中的摹状词理论,其起源就与思考定冠词THE有关。可以说整个现代逻辑都是从思考西方日常语言入手的。而现代逻辑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可是即使现代汉语也没有定冠词,难道现代中国人的贸易需求和交流还不如古希腊人吗?
综合上述分析,近代科学的最重要基础——演绎逻辑——不可能在中国语言的土壤上产生。我们能看到,并非是缺乏实用技术积累的动机,而是文化差异导致中国必然无法出现近代科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