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345 9
2013-09-07
本文在探讨李约瑟难题:
1,李约瑟难题的阐述,李约瑟难题是否是伪问题?
2,地理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的思想渊源。
3,文化在近代科学起源的关系。
4,文化作为有机体进化的过程符合达尔文主义的机制,并非仅仅是经济和地理环境的产物。


                                         一,李约瑟难题是否是伪问题

李约瑟难题表述: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情况下,却没有率先出现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
有些学者不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比西方领先,这种情况下,李约瑟难题就是伪问题了。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演绎数学(几何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基础,而中国不存在类似的思想而仅仅存在实用的工艺技术。直观的比较,古代西方的城市假设水平(古罗马)和建筑工程学水平似乎比中国高。
就此问题,我的观点是,虽然中国古代思想深度方面比古希腊相差很远,但是就实用技术和早期科学(数学)的复杂程度方面,中国与西方旗鼓相当或稍微领先。
以最能代表古代科学水平的数学为例,西方文艺复兴以前的数学成就,主要来着古希腊数学,而古希腊数学以演绎几何学为主。而中国古代数学以实用的演算数学为主,计算圆周率,开方术,方程理论(当时最先进),负数的引入等等。可以看到,东西方数学完全是两个方向和领域,所以在各自领域都是领先于对方,就去复杂程度而言,也差不多,所以在数学方面旗鼓相当
在实用的工程技术方面,古代中国的建筑以木材为主,而古代西方以石材为主,所以貌似城市工程建筑建设西方领先。但那仅仅因为地理差异导致的建材差别罢了,其工艺的复杂程度并未有本质差别。而在建筑以外的其他实用技术方面,中国的许多技术领先于西方,无论四大发明还是航海技术,钟表技术,陶瓷丝绸,甚至马镫等等技术。

回头看李约瑟难题的前提:中国古代科技是否领先于西方?我认为至少不输于西方。但是无论是否输于西方,李约瑟难题都可以改头换面地出现:
1,如果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旗鼓相当,那么李约瑟难题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在古代中国科技并不落后西方的情况下,近代科学和工业化资本主义未在中国产生?
2,如果古代中国科技落后西方,那么李约瑟难题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中国文明持续悠久,却在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

                               二,地理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的陈述和思想渊源

地理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认为,是欧洲的地理特征使得欧洲经济呈现有别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贸易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制度。并且由于贸易和实用的需求,导致了近代科学率先在欧洲出现。
这一观点隐含着这样的前提:科学的发展是经济和贸易的实用需求带动的,而且科学的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并行的,近代科学只是技术和生产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这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脉相承的。
罗素在谈到现代人学习哲学史时谈到:现代人学习哲学史的困难在于用现代的知识和理解力去理解古代人的思想。类似的,我们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去解读近代科学产生前和产生时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我们看到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基础科学和技术与经济发展总是同步进行,而且都是单向前进的积累的过程。比如,当代物理学家要要借助天文望远镜和高能对撞机才能研究理论物理学,陶瓷技术也是借助化学理论不断演进。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实用的技术与基础科学发展和经济水平交织在一起,根本看不到其他因素(比如文化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古代社会和近代科学诞生之初的情况也是类似:技术和科学(现代意义的基础科学)都是单向前进的累积,当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近代科学。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古代社会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是单向前进累积的,但是科学(基础科学)的发展是前后往复跳跃的,它并非是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为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清楚,近代科学之前的技术并不与现代意义的科学相关联。比如,古人不需要有化学理论就可以烧制陶瓷造纸,不需要了解物理知识就可以制造钟表。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7 11:01:27
说到底中国的封建文明太灿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7 11:33:28
这样,我们可以对古代的技术和科学做一个大致的区分:
技术是人们通过某种生产活动,来制造某种产品的能力和过程。技术不需要以对世界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只要通过“制作”的过程达成某种目的就可以。
而科学是人对自然变化规律的在更普遍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

由实用需求所催生(贸易经济等因素)的是技术,虽然科学最后对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科学活动最初的目的并非是实用。最主要是,科学的进展在早期(与当代不同)并非与技术的积累同步。近代科学的出现并非是技术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这一点后面会详细展开

我们以近代科学唯一源头的牛顿力学为例,我把牛顿力学产生通常认为需要的实用技术性因素罗列一下:
1,地理大发现让西方人认识到地球是园的,打破了基督教垄断的地平思想。但是这一观念比古希腊的托勒密认识整整晚了1000多年。而大航海时代的航海技术比同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差很多。
2,伽利略制造了望远镜,可以观察到月球表面并非具有神圣性质,都是和地球荒凉地球差不多的地质地貌。望远镜不过是把两块透镜放一起罢了,制造技术非常简单。可是透镜的发明在古埃及古希腊都有,而古代光学技术也足以理解透镜的原理。所以,古人没造出望远镜只是一个巧合,就像伽利略造出望远镜是巧合一样,而且望远镜是否是牛顿力学出现的必要条件也是未必。
3,钟表技术。牛顿时代只有初级的钟表技术,而这种技术也是从中国的钟表技术传入后发展的。我们理解的牛顿力学,好像变化的速度(加速度)要很高的测量技术才能实现,其实大谬。牛顿时代和伽利略时代根本无法测量变化的速度,他们都是用测量较长距离运动的时间变化,来推知加速度的。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研究方面的文章

其他的因素是数学上的进展,但是数学发展完全是头脑中的创造,与实用技术的进展和需求毫无关系。即使到了当代,数学也只是在计算机发明后,在计算辅助上与技术有了关联。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总结如下的结论:
1,文艺复兴前的西方科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古希腊,在地理大发现之前的1409年,西方人才把托勒密体系翻译出来,才在理论上听说地球是园的。这说明科学的发展并非与技术的累积同步。
2,促成近代科学出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观念上的变化(地理大发现)而不是(由贸易需求刺激的)技术的累积。因为牛顿力学需要的技术条件并不高,有些也并非必须。

为结束这段讨论, 我引用罗素对于古希腊人研究学术问题的言论,他说:古希腊人研究科学活动,与近代人的区别是,古希腊人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实用的利益,而仅仅是未来求知。就是说,并非商业贸易的需求,刺激了古希腊人的学术活动比中国人的学术活动更具有科学性(现代意义)。
反而是古代中国人的科学技术活动基本都是赤裸裸的以实用利益为目的,这可以从中国古代数学和古希腊数学的区别中看出。

而正是古希腊人务虚地探索自然的热情所造就的西方文化,最终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7 12:02:46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近代科学起源的影响

    当我们谈到文化对科学起源的影响时,不是否认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从西方历史的纵向而言,我们可以说,贸易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导致了西方的近代科学。因为地理大发现毕竟对近代科学有影响,但是横向比较东西方文化时,地理贸易因素的差异就不能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充分条件。举一个类比的例子,我们用锤子把一块玻璃砸碎,我们会说,是锤子导致了玻璃的破碎,但是如果比较为什么玻璃炸不随铁时,锤子就并非是玻璃破碎的原因了。

    所有的科学家在谈论近代科学(牛顿力学)起源时,都会谈到其有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以演绎逻辑为基础的欧式几何和形式逻辑。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全是按照《欧式几何》的模式写成的。
    这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演绎的几何学和形式逻辑是否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我们今天的学子不需要学习任何形式逻辑,就可以照样学习欧式几何和牛顿力学,好像逻辑学对近代科学完全是多余。可是当你学习欧式几何时,你就会接触到诸如:充分必要条件,逆命题,归谬法等等逻辑知识。这些都是学习现代科学的必要知识,虽然我们不去学习,但是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地接触。我们的现代语言也被西方科学改造了很多,中国古汉语并没有诸如充分必要条件这样的表述

   我们古代的学术为什么缺少逻辑学研究?只要了解古代汉语就能找到答案。比如,我们古代汉语缺乏明确区分的量词,根本没有冠词(a,the),而这都是形式逻辑和现代逻辑研究的出发点。当然,我们现代汉语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逻辑学,可是无法在起源上引发对逻辑学的研究发现。

  有些人用地理和经济的原因解释中国缺乏逻辑学,认为是中国人缺乏贸易需求,导致语言也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性。可是现代中国人是否比古希腊人的贸易需求和联系更加广泛?
但是我仅仅用现代人的例子来说明一件事,现代逻辑中的摹状词理论,其起源就与思考定冠词THE有关。可以说整个现代逻辑都是从思考西方日常语言入手的。而现代逻辑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可是即使现代汉语也没有定冠词,难道现代中国人的贸易需求和交流还不如古希腊人吗

综合上述分析,近代科学的最重要基础——演绎逻辑——不可能在中国语言的土壤上产生。我们能看到,并非是缺乏实用技术积累的动机,而是文化差异导致中国必然无法出现近代科学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7 12:06:04
发个破贴还审起来没完。先把下面的内容简单写出来,不让发算了。

              三,文化差异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观点:近代科学(牛顿物理)的必要条件是形式逻辑和演绎系统。虽然我们不用学逻辑学就能学物理,但是通过几何学都了解类似充分必要条件,逆命题,归谬法这些逻辑知识。牛顿《自然哲学》一书完全按《欧式几何》的结构写出。
科学界哲学届普遍认同形式逻辑演绎体系是近代科学基础,而这个形式逻辑不可能产生于古汉语。

       这说明,即使技术和贸易需求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相同,现代科学也不可能产生于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语言背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7 12:30:02
四,语言文化的差异并非完全由地理和贸易条件造成的

  比如,现代中国人明显比古希腊人贸易活动多很多也开放很多,但是现代汉语日常语言中仍然没有冠词。而冠词是现代逻辑产生的必要条件。说明即使在现代水平上,中国人也不可能在汉语背景下研究出现代逻辑,而现代逻辑又是计算机的基础。

当然,中国人学数理逻辑不会有丝毫困难,可是学习和初始的创造是两回事。现代逻辑完全起源于对(西方)语言的清理,即使现代汉语都没有这个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