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3537 37
2013-09-12
热烈欢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楠老师9月13日15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
感谢李老师抽出时间和大家进行在线的学术交流~
大家现在可以在下面回复与老师研究领域相关的提问。
欢迎大家热烈提问。
PS:的问题提问者会获得50论坛币的奖励
VIP,不止是论坛币!!!

李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李楠,200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于2011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1-2012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任博士后研究员。
自2012年起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副教授,同年聘为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历史经济分析、历史计量方法与应用、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等。

先后在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China Economists、《经济研究》、《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人口科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成果奖。

目前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史学系主要开设“历史计量学:方法与应用”、“史料学:历史文献整理与数据库构建”等研究生课程。

近期与其研究团队从事的研究主要包括:
近代大规模传染病(鼠疫)、自然灾害(水灾、旱灾)、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
区域文化差异(如妇女地位)的经济起源;
近代中国社会分家制度与地权分配;
以及采用基因距离、空间计量等工具考察中国历史上文化整合、文化扩散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等。

主要发表论文:
  • 2011: "Commercialization as Exogenous Shocks: The Effect of the Soybean Trade and Migration in Manchuria Villages, 1895-1934." [with James Kai-Sing Kung]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48 (4): 568-590.
  • 2010: "Did the restructuring program save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Zhen Qiao], China Economist, No. 27, July-August: 91-101.
  • 2010: “铁路发展与移民研究:来自东北地区历史的自然实验证据(1894-1935)”《中国人口科学》,第 4 期: 54-66。
  • 2010: “所有制结构分化与就业:一个动态面板数据的考察”《中国人口科学》,Z1:1-11。
  • 2010:“国有企业改制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考察”[与乔榛]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第 2 期: 3-2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0 第 5 期)全文转载)
  • 2010: “‘残缺产权'之转让:石仓‘退契'研究,1728-1949” [与曹树基、龚启圣] 《历史研究》,第 3 期: 118-131。
  • 2010: “划分‘右'派:以桐柏县档案为基础的研究” [与曹树基] 《学术界》, 第 1 期: 180-194。
  • 2006: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 1978-2004 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与乔榛、焦方义] 《经济研究》,第 7 期: 73-8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第五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 2005: “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一个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尝试性解释”《南大商学评论》,第 3 期:127-140。

工作论文:
  • 2012: "Does Ethnic Diversity Hamper Democracy? An Instrument Variables Approach."
  • 2012: "The Diffusion of Cultural Traits: Migration,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 960-1643." [with James Kai-Sing Kung]
  • 2011:“文化差异与移民:文化因素对中国历史移民作用的考察,960-1982”
  • 2011: “‘恩赐’还是‘诅咒’: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农村要素市场发展与地权集中”

荣誉奖励:
  • 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二等奖(2010年)
  • Thesis Research Travel Grant,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2009年)
  • 第五届中国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 第四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二等奖(2004)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12 08:19:12
坛友sishisiren:
李老师,您好。请问您对于土地要素和土地制度改革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是怎么看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2 08:19:42
坛友伪摇滚爱好者:
李教授您好,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就是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比如“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历史经济分析”,请问该方向的入门书籍或是课程有哪些,想自学一下,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2 08:19:59
坛友aningspring:
李老师:您好。
      以往我们一直认为,文化是隶属于宣传、文化行政部门的事情,如果说与经济有某些关联,也不过是经济的一个小小附庸,诸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现在从世界范围来观察,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运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外国资料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业和食品业,英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只排在汽车工业之后,日本更超过汽车工业占据首位。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进入一个大调整期,未来生产向着品质化、趣味化、环保化、精神化、经验化等方面发展,文化成为一个最强大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的异军崛起,将为世界带来全新的面貌和体验,请问李老师您怎么理解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谢谢李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2 08:20:33
坛友123等待+坚持:
事实上,有不少地方农村居民生活的很幸福,是否要考虑新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农民进城的意愿和选择?经济史的视角怎么看此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2 08:20:57
坛友382562414:
李老师:您好。
   我想问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很多人打起了要质不要量的培养高素质人口口号。但是,我个人想的更多是如何培养,和人口老龄化除了带来我们经济上一个压力以外,我们是否能在其中找到商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自古有孝道的传统,人口老龄化家里老人变多了,那么是否说明以后市场开始逐渐发展老人用品,老人保健,老人医疗方面的商机呢?
您认为太平天国的兴起到结束的特点是什么呢,资政新篇和**田亩制虽然并未有得到认真执行,但是对于今时今日的我们研究当时农民思想和意识形态还有农民对于当时社会诉求是否有帮助。或者说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的三农问题还有经济形态问题是否有着帮助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