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服务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图1:地理信息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1.个人LBS应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发展
1)智能终端的普及衍生出移动智能服务的新需求
根据IDC的数据:近些年来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维持年均约40%的增长率,而PC的出货量增长率则呈现放缓的趋势,2012年PC出货量甚至比2011年略有下降;从2011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PC出货量。另据Gartner预测,今年PC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下降7.3%,而平板电脑出货量可达将比2012年增长69.8%。个人电脑与智能终端此消彼长的关系表明,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在对个人电脑形成替代。从网络方面的数据来看,近年来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逐渐扩大,2012年,手机网民突破四亿,占整体网民比例达74.46%。这一数据也佐证了上面的结论。
图2:2006-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和PC出货量情况对比

图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

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个人电脑形成部分替代,由于智能手机不同于个人电脑的一些特点,会发展出新的需求和新的产品。智能手机具有移动性、便携性的特点,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所是变化的,不同场所下用户的需求又有所不同,因此,智能机时代,与用户所在场所具有相关性的服务会快速增长。不同于从电脑端移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位置服务是移动终端所特有的,无法从电脑端直接移植,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图4:移动终端代替PC带来新的机会领域

2)移动互联网O2O服务模式的探索,拉动了LBS产业链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在空间上无法共存,整合线上线下服务难度较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在空间上可以共存,O2O领域涌现出创新热潮,反向拉动了LBS产业链的发展。
O2O概念曾在2010-2011年间因团购而兴起,如今O2O已突破团购单一模式的限制,拓展出更多应用。从最初的餐饮、娱乐拓展到旅游、打车等更多行业,服务模式也从团购向优惠券、预订、支付等模式发展。O2O是LBS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O2O服务模式的创新将反向拉动LBS产业的发展。
2.行业LBS应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智慧城市”的推进和企业信息化的需求
1)智慧城市进入实质推进期,将带动位置服务行业应用的发展
自IBM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中国80%的一二线城市纷纷开展了智慧城市的规划。住建部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90个城市区、镇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实质推进期。
位置服务可以定位车辆、人员、货物等移动资源的具体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智慧的管理、调度和服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城市具有更智慧的服务功能。相关的应用涉及交通、旅游、公共安全等方面,定位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件,位置服务将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获得长足发展。
2)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使得位置服务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
位置服务在物流行业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定位技术确定车辆和人员的位置,便于对货运和配送过程进行管理。近年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带动了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自建配送体系、第三方物流公司都需要位置服务及相应的信息化体系。此外,连锁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也离不开位置服务。
企业信息化对位置服务的需求,并不是简单地止于定位,建立起与企业流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是位置服务的题中之义。企业对位置服务的需求实际是对位置服务解决方案的需求。
二、位置服务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商业模式清晰化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路径是先产品后盈利,盈利能力不足的产品不具有生存能力。位置服务已从引入期步入成长期,产品形式日益多元化,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清晰化为位置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内部驱动力。
图5:位置服务行业发展阶段

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包括:
1.数据服务模式
具有测绘资质的图商将包含有基础地理信息和POI信息的电子地图、或者客户要求的专题地图,卖给下游开展互联网地图业务的企业。一般是按照一定时间周期收取地图数据租用的费用;或采取资源互换的形式,图商为互联网地图服务商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为图商丰富POI信息或提供应用开发支持。例如四维图新与百度之间,既是数据服务模式。
2.API模式
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为用户提供API端口,用户可以调用地图数据、检索、导航等应用端口为自己开发的应用使用。API模式有免费和收费两种,盈利来源于服务业、物流、汽车等付费的企业用户。如果是标准化的需求,一般按时长收取费用;如果是需要地图厂商协助开发或者定制开发的定制化需求,则按项目收取费用。开放API体现了互联网地图服务商的平台性质。
3.广告模式(后向收费)
互联网地图的广告主为本地服务类企业,如卖场、餐馆等通过实体网点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企业。广告主向地图服务商付费,在地图上将自己的门店、网点加以标注,并附上联系方式、促销信息等,以便查看地图的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的店铺信息。一般按标注的时长收费,也有按点击付费、按电话咨询量付费等。由于广告销售的本地化要求较高,地图服务网站普遍采用渠道销售的模式,与地域性的渠道代理分享广告收入。
4.许可证销售模式(前向收费、付费应用)
消费者下载导航应用产品后,付费购买许可证,一次付费后可永久使用该导航服务。对于手机中预装的情况,则是直接供货给渠道商。例如高德导航一次付费50元,可永久使用,免费更新。
三、位置服务的市场空间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Q2中国手机LBS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Q2,中国手机LBS累计用户达到2.17亿,相对于上个季度增加19.2%。另有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5.6亿,智能手机保有量为3.6亿:LBS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为38.75%,LBS的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为60%。可以预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LBS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手机LBS市场用户规模指通过手机应用位置服务的用户规模,包括签到,地图等应用)
图6:2012Q2中国手机LBS市场累计用户规模

个人应用用户规模的增加、行业应用的发展将共同促进LBS产业的发展。根据预测,2013年全球位置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地图数据服务、本地搜索、移动广告和企业移动应用将有大幅增长。
图7:全球位置服务市场规模预测单位:十亿
位置服务市场空间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