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完了《货币战争》,发现对《货币战争》的争论很厉害。争论的根源其实就是《货币战争》是一本虚构的小说,还是世界金融史的真实反映。我觉得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所用的标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我只是把《货币战争》看作一本小说来读的,作为一本小说的话,作者可以采用任何的方式内容对自己的主题进行论述,所以我只把《货币的战争》作为小说给读者的震撼和价值做一点简单评价。
《货币战争》对人们的震撼首先表现在“美联储”的私有化上,而且在文中多次强调!我在一次查日本主体银行资料的时候就发现日本的中央银行的股权中政府只占有一半,而且很多外国的中央银行都不是政府独资。如果大家对这些东西稍微了解一点的话,就不会对“美联储”的私有那么震撼了。大多数人对外国中央银行的股权构成不是很清楚,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文章中先仍一个炸弹给你,先把你炸晕!
《货币战争》的另一震撼则是居然有人能“经营世界”,小说的主线就是世界银行家们利用各种阴谋手段在经营世界,谋取利益,美国这样超级大国也只是世界银行家们手中的一个棋子。作者提出一个至高的权利,在告诉你所处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就“经营世界”的真实版本机即“经营城市”,各地方政府虽然不承认但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经营世界”只是“经营城市”的放大版,而“经营城市”的运行过程都体现出了各种矛盾冲突,被放大的“经营世界”居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是不是小说忘记了构造呢??
《货币战争》也存在一定的价值。以我的理解:第一再次提出了法币为流通货币的情况下,财富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第二提出了中国的黄金储备,降低巨额美圆储备的风险,同时可以增加人民币的“含金量”,这很早就有人在提,但是中国的黄金储备好象没有多大动作。第三加强对外资的监管,我看最近的《经济观察报》发现发改委动作好象很大,把《目录》中的东西很多东西都改了很多,在有步奏的加强对外资的控制。中国金融体制的监管体制太落后,对外资进入中国的渠道和外资进入中国后流向监管实在是跟不上时代进步。第四我觉得此书最大的价值是“债务的货币化”问题,债务货币化存在于大多数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债务货币化程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怎么样去有效的控制债务的货币化值的我们深思。
随感而发,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