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3368 27
2013-09-16
也谈:哪些因素能造就一篇好的跨学科研究?
     关于讨论帖:哪些因素能造就一篇好的跨学科研究?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80129-1-1.html
浏览下来,发现无数NB的人说了无数很NB的话,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空泛无物,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呵呵,得罪了。

我来抛砖引玉说下:如何跨学科研究?首先:好的跨学科研究不是依赖于领域和方法,而是依赖于思维广度和水平。
    我这里要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思维是“悉”得,而不是“习”得】。悉是熟悉,习是学习,不要小看这几个字喔,这可是当今大脑科学的成就呀!举个例子,就像人学游泳,无论教练如何教你抬头、划水、呼吸,但是你没下水,一辈子都不会游的,反观一些山里孩子,很小都会游泳,就是天天在河里水里泡自然而然就会了(当然有个教练在旁边指导会是锦上添花)。我们再来看欧美的一些大学,绝对没有类似于“中国的就业指导”一样来开设“如何跨学科研究”的课程。但是学校的科研团队大多从事跨学科研究,你进入实验室,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在你有一定思维的基础上,然后再佐以一系列的方法和专业书籍加以延伸和强化,于是你就练得了“化功大法”。这有一个学习外语的例子可以来佐证这个说法:如果你一个单词都不认识,就给你灌输词根词缀的构词法,你就能看懂外语吗?如果有人说可以的话,那你就去看埃及神庙上的象形文字试一试。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李政道师从费曼,费曼是诺奖获得者,李政道后来也获诺奖。费曼没有告诉李政道该如何去搞科研,而是一天费曼问李政道,太阳中心的温度如何测。政道答不知也不会算但可以去查资料。费曼说我们先不去查,算下再说。于是费米找来一套木工工具,做了一个两米长的比例尺,然后用基本的物理数据和公式,估算出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然后叫李政道去查下资料。李政道查后大吃一惊,因为误差不超过5%。李政道毕竟是李政道,马上明白费曼的一片苦心,这其实是费曼在传递他的思维方法: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这个方法是费米的父亲教给费米的,网上可以搜看“理查德-费曼:发现的乐趣”视频)。为啥卡文迪许实验室,连续出了20-30位诺奖,哈佛MIT斯坦福这些学校诺奖获得者也是接二连三,这个道理就是思维方法延续和演化。你去问诺奖者,怎么形成了这种跨学科思维的,他们绝对不会滔滔不绝的给你讲“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学科涉猎”(这他X是中国专家总结的废话),而是会绘声绘色的给你讲他们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用到了那些方法,遇到了那些困难(注意,这就是跨学科和原始创新思维的起源,你不要把它们当成故事,而是要把它们当成学习的素材,思维的模板,坚持一年半载后,你的思维就会很NB的)。

    看了这些话,是不是醍醐灌顶,相见恨晚呢,因为我们被误导得太久了,请问中国教育界哪一个教育家懂大脑神经科学呢?
都是拿着一本《教育学原理》当圣经给学生念,而已!当然中国有没懂大脑神经科学的呢?有!但不是教育家,而是发文章评职称拉项目的神经科学家。你说这种教育怎能培养出大师呢?下面推荐毕生所藏给大家培养思维的素材。为了让这个帖子不沉,以便让大家都看到,需回复望见谅。

本帖隐藏的内容

1、首先3个世界顶级综合杂志,中文网站有中文摘要,看得懂的。 众所周知Nature,sicence上面的文章都是跨学科的,是开拓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的利器。多多体会一下别人的文章的角度,方法,学科关联,结论,意义,以及应用前景。
Sicence的中文网站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index.php
Nature的中文网站http://www.natureasia.com/zh-cn/nature/archive/
美国科学院刊,这个没中文的   WWW.pnas.org
    2、还有TED网站,能上TED演讲都是全世界的精英。很多人都是领域内的楚翘,总统,诺奖,大师,原创者。看一集TED就像做一次“超级大脑SPA”。
http://www.ted.com/ 上面可以选择中文字幕,国内有一些翻译映像网站。
http://v.163.com/special/tedspeeches/
http://open.sina.com.cn/school/id_57/
http://www.soku.com/v?keyword=ted
    3、多看BBC,discover,美国国家地理拍的科教影片,很多故事后面都有Science和Nature文章支撑的。比如有个关于玛雅文化灭迹的片子,背后就多达4篇Science和Nature文章的理论和数据支撑。这里重点推荐BBC的恐龙星球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6936250.html,里面的模拟都是来自科学的考证,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有无数顶级科研成果的支撑,基本都是Science和Nature文章,关于恐龙羽毛的那集,就有好几篇中国的Nature。当然影片中没有出现这些文章,而是直接就将文章形象化了。看这些影片的同时,你逐步就熟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叫“悉”得。

    如果你觉得Good,那么请你收藏后,“再”来顶一下,好让大家看得到!花不了你2分钟时间,而为你收集这些经典,我却花了6年!
    如果大家都做伸手党,这个民族都没有希望了,你一个人学会我传的这套拳法还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一样被美国,日本等列强灭掉!
    让我们联手起来,让我们这个民族和人种存活在这个星球吧(尽管主流都很乐观,但本人还是很悲观,因为美国都进化到敢于分享Ideals了,我们还在讨论如何作梦!(不要小看TED,这是美国利用全球的智库一种方式,当然从顶这个帖子以后,你也能分到一杯羹,嘿嘿)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看看玛雅的昨天然后想想我们的明天。不是我们GDP第二就可保万世的,要知道唐宋元时期我们是世界第一呢,而是只有我们思想NB了,我们才真的有希望。请记住TED的宗旨就是“好东西值得传播”。Ideals worth spreading!
    谢谢你能看完这段话,当然会送你一份大礼http://iask.sina.com.cn/u/1409639557/ish?folderid=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16 13:19:0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2 21:57:38
choucho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30 13:19:46
看看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30 16:51:34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 09:15:44
seeeeeeeeeeeee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