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3185 7
2007-11-16
<p>   大家好,本人下决心考人大经济,刚辞职10月份开始看书,刚看完两遍课本,最近在研究真题,但由于经济学基础比较薄弱(本科计算机),有一些疑问向大家请教。<br/>    <br/>   首先拿07年的真题来说,以知识点比较接近为原则。</p><p>   前面07年真题---后面的是历年真题出现的形式.<br/>   <br/>    政经 <br/>    (1) 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5分)---“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看法有几种形式”,高教课本上“小框框”里的内容。 <br/>       我发现小框框里的内容很容易出题(例如生产要素分配同劳动价值论是否矛盾,这些题大多没有详细答案,需要自己整理)<br/>    (2) 简述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及其经济影响(15分)(平均利润率下降,生产和资本集中等),---几乎一样,“资本主义部门内,部门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br/>    (3) 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问题(20分),该知识点考过两次---几乎一样,“如何看待效率优先,公平兼顾原则”,---“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与效率关系”<br/>    <br/>    西经<br/>    (1)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15分) ---"市场失灵"<br/>    (2)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有哪几种类型,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15分)<br/>     ---几乎一样,某年真题“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有何不同及原因” 应该是凯恩斯主义(萨缪尔森的),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的附加预期),<br/>    (3) 试论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并对二者加以比较和评述。(20分) ---原题,"论述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br/>    <br/>    两道计算比较简单.都是课后的计算题改了改数.如果30分也算上,那末07年真题 130分的知识点都在历年真题中出现过,其他年份我就不列举了,经常出现连续两年考一样的知识点。感觉人大真题重复率是很高的,这是不是意味着真题非常重要?对于我这样时间有限的考生,应该重点看真题?<br/>    <br/>    <br/>    以下是通过历年真题总结的一些问题:<br/>    <br/>     1 关于课本的课后题<br/>          似乎非常重要, 西经的好多计算题都是原题,连数都不变,有一年30分计算,竟然都是原题.有些论述题也是原题.政经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基本也都是课后题。<br/>       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br/>       <br/>     2 关于考试重点<br/>         考试重点似乎都比较集中,以政经举例主要考的内容有,<br/>        (1)劳动价值论内容及意义,劳动二重性,简单复杂劳动,高科技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按劳分配等等都考过,10年内真题大约出现10多道,这是政经的核心.<br/>           这部分题出的往往比较死,相对容易作答,而且批判资本主义时可以用上。<br/>        (2)资本主义部分,马克思毕竟主要研究资本主义,例如资本形成,周转,剩余价值等,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资本有机构成,竞争,经济全球化等,历年真题都是围绕这些内容出题,。由于这部分内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更需要理解,考试题目往往不会问得过于直接,经过一定的分析后才能作答.<br/>        (3)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创新等,这部分偏记忆,好多答案书本上都找不到。<br/>           这部分题往往是最不好把握的,但是也是最容易发挥的,我认为这些题较能体现一个考生的经济学素养,所以专业课分数很可能因此拉开差距。<br/>           <br/>           例 某年真题"国有资产的改革方向和理论依据",课本上只是点了一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书上内容较少。 例如理论依据书上就没有,都是16大明确提出来的。<br/>           例“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课本上只讲到了“如何创新”,但意义也没有多讲。<br/>           诸如上述这些题一般都是20-30分,一旦你答不到关键点上,150分的专业课分数就下去了,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政经最难的一部分<br/>           (针对我自己情况,我以前没有看过政治经济学,可能经济学素养不够)<br/>           有没有提高的好办法?是不是应该多读一些相关文章积累。   <br/>     <br/>     3  真题中的名词解释  <br/>           06年开始就不考名词解释了,但从历年真题看,名次解释的内容往往都是论述题的重点。还有必要天天去背名词解释吗?     <br/>  <br/>     4  真题中的措辞<br/>          真题中经常出现一些同样的知识点,但以不同的方式提问,所以答案可能不同。<br/>           例1 05年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方向和内容“ 20分。06年考“什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什末?“ 20分 <br/>           例2 01年“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8分   02年“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影响” 20分  <br/>             像方向,内容,理论依据这些字眼,这些在在课本上往往没有系统作答,需要自己整理。<br/>          真题中虽然出现的知识点比较接近,但往往题目措辞上会有个别不同,是否会导致了答题的侧重点不同?能否以第一个例子讲一下?<br/>        <br/>       <br/>    5    个别题无此下手<br/>         主要我还是基础不够;例“今年长江流域水灾不是坏事,请用西方经济理论解释”,从07年的命题趋势来看,这样的题还会出现吗?顺便希望高人能指点一下答   案。。 个人感觉改成经济综合后,题目出得还是比较规矩的。<br/>          <br/>    6    关于答题思路<br/>         真题中好多题看了都会答,但怎样才能答的让老师满意? 也许答题方式是人大专业课及格率只有30%的重要原因吧。<br/>         例 “试论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并对二者加以比较和评述。”(20分) ---原题,"论述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br/>         这两个题答案是不是应该相同?后者只要求论述,答题时是否应该比较一下?有没有讲解答题方法比较权威的资料?<br/>      <br/>    7   关于考试时答题的字数控制<br/>         我买了一本真题答案,往往一个题的答案动辄就几百字,好几页,一套题下来2500字以上,跟写作文似的。看很多网友都说考试题量比较重,但也要尽量多写点内容。 请问考试中怎样控制答题字数数量?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速度。07年的(15分)题和(20分)题一办写多少字? 一套题大约控制在多少字?<br/>    <br/>   <br/>    8   有没有相对比较标准的真题答案?<br/>        100元买了10年(98-06)的题和答案,看过后,个人认为觉得有个别题答得不够好,没抓住重点,但又无从评判就像无头案一样,难受死了。<br/>        人大的题似乎都让你觉得可以下手,但最后分数普遍不高,所以这些真题答案也不一定就能拿高分。。。<br/><br/>        over,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多,希望大家能耐心赐教,挑一两个说一下也可以啊。同时也希望一起考研的同学们能交流自己的经验。ue编辑器,可能版面较乱,请见谅!非常感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2:41: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6 11:08:00
<p>1:你的感觉没错,真题很重要,课后题很重要。</p><p>2:肯定应该对社会现实经济问题有所思考,这些东西我觉得只能花时间去积累,没有啥快捷方式。</p><p>3:其实关于名词解释,我觉得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以前考名词解释的时候大家基本上也都是按照小简答题的思路展开的,内涵、外延都需要答清楚才行,所以理清思路、对于知识点的思考比单纯的去背一些名词解释更重要。</p><p>4:发表下个人对这种情况的看法:这种题不管怎么问,都需要全面论述,比如经济全球化,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到其发展和表现,到其实质,到其影响,都是要说清楚的!要系统,要全面,要有逻辑,成体系。</p><p>5:其实理论功底扎实了,答这种题并不是很难,不过是拿现实的经济问题往理论模型里套。</p><p>6:我觉得对课本的思路把握好了,答题的思路也自然就把握好了。整个经济学,不管是西经还是政经,都是一个严整的逻辑推理体系,考试的题目,只不过是取其中一部分出来而已。</p><p>7:关于字数问题,其实也是个伪问题,就像作文一样,有人写的短小精悍,有人写的又臭又长,所以字数根本就不是判断文章好坏的标准,同样也不是判断答题好坏的标准!对于答题来说,老师的判断和偏好才是标准,而老师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哪里了呢?不就是老师写的课本吗?所以好好看书,理解透彻,融汇贯通,比单纯的凑一些字数要强。</p><p>8:没有。</p><p>PS:你的思考很多,祝你成功。</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11:11: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6 11:27:00
<br/>我更佩服的是斑竹的热心!<br/><br/>赞一个!<br/><br/>还有,对于宏观部分,是不是可以从方老师的那本书上作答呢,因为我觉得那本书上的逻辑性强,思路更加条理,尤其是对于各个学派的比较综合?<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6 16:20: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ream08</i>在2007-11-16 11:27:00的发言:</b><br/><br/>我更佩服的是斑竹的热心!<br/><br/>赞一个!<br/><br/>还有,对于宏观部分,是不是可以从方老师的那本书上作答呢,因为我觉得那本书上的逻辑性强,思路更加条理,尤其是对于各个学派的比较综合?<br/></div><p></p>当然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7 12:01:00
<p>请教一下版主,微观经济学除了人大版那本,还应该重点看看那些书呢?</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7 12:10:00
<p>版主说过“对于对于答题来说,老师的判断和偏好才是标准,而老师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哪里了呢?不就是老师写的课本吗?所以好好对于答题来说,老师的判断和偏好才是标准,而老师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哪里了呢?不就是老师写的课本吗?所以好好看书,理解透彻,融汇贯通,比单纯的凑一些字数要强。”</p><p>我有些问题还不是不太明白,写课本的老师和批卷子的老师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一个人啊。按照写课本的老师的思路答能行吗?</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