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4572 14
2007-11-21

酒店为何要在门口立块牌子,上书“衣履不整谢绝入内”?

商店为何要对店员灌输“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店员对顾客笑脸相迎微笑服务?

只要“性消费者”拿出钞票,无论老幼俊丑,“性工作者”一律是床上有请。

其中缘由乃是众所周知,都是顾客口袋里的钱惹得祸——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代表,厂商在市场上是不认人只认钱。换句经济学的专业术语讲,就是只认有效供给不认无效需求。

经济学也把顾客口袋里的钱称为“购买力”、“支付能力”。但是有人执意认为经济源于稀缺而不是这种购买力。

萨依总结商业现实,实证地提出了一个“盈余版”的萨依定律——“供给决定需求”。而后来者凯恩斯学派却别出心裁哗众取宠逆萨依之思维提出一个“稀缺版”的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有一个能够产生厂商供给的需求,笃信凯恩斯主义的政府不得不先听从凯恩斯的建议先把钱借贷给民众,以促使民众为了自身需求而先具有一个供给!换句话说,为了演绎凯恩斯主义,不得不首先演绎为其所反对的萨依主义。

看来,要给萨依定律和凯恩斯定律打分的话,前者可得八十分,后者最多二十分——凯恩斯定律打的是反对萨依定律的旗帜,行的是萨依定律之实。凯恩斯认定国民收入决定有效需求,殊不知这个“国民收入”其实就是萨依所谓的“供给”。也就是说,萨依定律早就包含着“有效需求”的思想于其中了。国民的消费原则是“量入为出”,没有收入作为“购买力”作为“供给”,那里还有“有效需求”可言?

 

我们常常读到这样的文章描述美丽的草原:牧草丰茂,牛羊成群。

我们也常听到这样解释南北方植被的差异:南方雨水充沛,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北方天气寒冷,雨水稀少,气候干燥,不利于植物生长。

当蓝藻充盈于太湖和洱海的时候,生物学家们的解释是:水体富营养化。

动物都在食物充沛的季节里孕育新的生命繁育后代。

侯鸟的足迹追随着昆虫的身影。

在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种群突增,生物学家都会解释为其食物的增多,而且会预期其下一环节(捕食者)随后也会呈现增加态势。

与之相对的是,反之,生物学家一定会把某生物种群的锐减或灭绝归结为食物匮乏和条件恶化。如恐龙的灭绝、竹子开花危机大熊猫生存等等。

海洋生物学家发现在深海底层也有大量的生物活动,对其产生与进化充满疑问:这里没有太阳光,没有利用太阳能的绿色植物,生物凭什么获取能量?最后,被称为“黑烟囱”的火山口的发现让生物学家得以释疑——原来是海底活火山口释放的热能创造了这个充满生机的海底世界。

诸如此类生存哲学被达尔文归纳为四个字:适者生存。适,生物的存量与资源匹配。这个思路符合一般的认识逻辑:事件的发生需要有一定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则事件不会发生。

 

但是,在生物学家看来十分合乎逻辑的分析到了经济学家那里,可能就有点不那么被接受了。经济学家面对着人类从小到大,以六十多亿的人口充盈着地球的角角落落的现实,他们用两个字描述这个发展历史:稀缺。经济学人说,因为稀缺,人类才有了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他们努力生产,经济也就蓬勃发展起来了。在经济学家的逻辑里边,似乎条件欠缺成为了事件发生的缘由了。

有人认为稀缺在前而需求在后。而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鱼儿需要水,是因为水稀缺吗?我们也知道,我们一刻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需要空气也是因为空气稀缺吗?

 

把稀缺作为需求存在的原因,这种说法不仅仅违背了萨依定律,而且违背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层次需求理论。层次需求理论指出,需求是分层的,每一层次需求的展开都是在前一层次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做为基础的前一层次的盈余和满足才有下一层次需求的开始。

 

阅读链接:

需求的解决方案即经济学的对象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653

需求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根本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818

古装版之层次需求论及经济盈余论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8007

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12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8618

真正绝对的稀缺是什么?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8979

市场上到底缺不缺钱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8803

偏好不变对于需求定律意味着什么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9268

市场上怎么可能有穷人?!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9591

稀缺将导致市场经济的反面:公有制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0493

邹恒甫需求稀缺论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25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2 12:15:00

事件的发生与经济事件的发生能等同吗?

又来一通自造靶子再展射功的表演。什么“有人认为稀缺在前而需求在后。而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鱼儿需要水,是因为水稀缺吗?我们也知道,我们一刻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需要空气也是因为空气稀缺吗?”你对经典需求的理解混乱导致你的“需求”用词混乱,用词混乱导致你对别人观点理解的进一步混乱,最后却把自己的混乱强加于人,再用更混乱的逻辑批驳。这就是主贴洋洋洒洒一大篇的主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2 15:3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21 17:50:00的发言:

但是,在生物学家看来十分合乎逻辑的分析到了经济学家那里,可能就有点不那么被接受了。经济学家面对着人类从小到大,以六十多亿的人口充盈着地球的角角落落的现实,他们用两个字描述这个发展历史:稀缺。经济学人说,因为稀缺,人类才有了需求,为了满足需求,他们努力生产,经济也就蓬勃发展起来了。在经济学家的逻辑里边,似乎条件欠缺成为了事件发生的缘由了。

有人认为稀缺在前而需求在后。而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鱼儿需要水,是因为水稀缺吗?我们也知道,我们一刻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需要空气也是因为空气稀缺吗? 

  经济学什么时候说了“稀缺在前而需求在后”?什么时候又把“稀缺作为需求存在的原因”了?

  人的需求欲望是无穷的,是与生俱来的,而无论社会资源还是个人资源都是稀缺的(有限的),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去最大化地满足个人(微观)或社会(宏观)的需求。因此,我们看到微观经济学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典型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财富约束下最大化地满足个人效用,如何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最合理地分配于工作与闲暇之间。

  正是因为有需求才会有相对意义上的稀缺,难道我们学的经济学不同?

  至于萨伊定律的谬误,我都不想浪费时间在这给你分析了,恐怕说了你也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2 17:50: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22 12:15:00的发言:

事件的发生与经济事件的发生能等同吗?

又来一通自造靶子再展射功的表演。什么“有人认为稀缺在前而需求在后。而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鱼儿需要水,是因为水稀缺吗?我们也知道,我们一刻离不开空气,那么我们需要空气也是因为空气稀缺吗?”你对经典需求的理解混乱导致你的“需求”用词混乱,用词混乱导致你对别人观点理解的进一步混乱,最后却把自己的混乱强加于人,再用更混乱的逻辑批驳。这就是主贴洋洋洒洒一大篇的主旨。

经济事件不是事件?你需要考虑为何人类的经济事件和自然事件不同。

什么自造靶子?举出的例子不是你说的吗?不是你认定稀缺是需求行为的原因吗?谁强加与你?我批判你还来不及呢。

我用“需求”不混乱,就是指行为动机,在经济学上,我就是指交换行为的动机。动机在前而行为在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3 10:22:00
以下是引用danel6988在2007-11-22 15:33:00的发言:

  经济学什么时候说了“稀缺在前而需求在后”?什么时候又把“稀缺作为需求存在的原因”了?

  人的需求欲望是无穷的,是与生俱来的,而无论社会资源还是个人资源都是稀缺的(有限的),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去最大化地满足个人(微观)或社会(宏观)的需求。因此,我们看到微观经济学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典型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财富约束下最大化地满足个人效用,如何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最合理地分配于工作与闲暇之间。

  正是因为有需求才会有相对意义上的稀缺,难道我们学的经济学不同?

  至于萨伊定律的谬误,我都不想浪费时间在这给你分析了,恐怕说了你也不懂。

呵呵,西方经济学有你这个愚忠信徒,也算三生有幸啊。

西方经济学把稀缺当作学术灵魂,这不是把稀缺作为最根本来看待是什么?

我的观点就是需求是根本,如果你承认需求在前才有稀缺在后,也就对了。

“有需求才会有相对意义上的稀缺”,这样说就意味着需求是一切行为的根源。这是心理学的最基本原理,不需要再考虑什么稀缺不稀缺。如果需求产生了稀缺,就意味着需求的无效性,反之如果需求是切实有效的,焉有稀缺之说?

理性人就是量入为出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无法解欲的空想之中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3 22:30: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22 17:50:00的发言:

经济事件不是事件?你需要考虑为何人类的经济事件和自然事件不同。

什么自造靶子?举出的例子不是你说的吗?不是你认定稀缺是需求行为的原因吗?谁强加与你?我批判你还来不及呢。

我用“需求”不混乱,就是指行为动机,在经济学上,我就是指交换行为的动机。动机在前而行为在后。

经济事件只是事件中的一类, 经济事件发生的条件有其它事件不具备的特殊条件。把局部当作整体是你思维的错误之一。

既然你说你举的例子是我说的,请列出原文,但不要把你自己的理解加进去。你的理解力有些不敢恭维了。

行为动机是需要还是西经的需求?你不要把需要与需求混同。我的概念当中需要等于餍足量,是用来定义稀缺的,稀缺量=餍足量-禀赋量;还要怎么解释才能让你明白一个最简单的函数?从这里怎么能看出“鱼儿需要水是因为水稀缺”?动机在前行为在后不错,可是一使用经济学语言描述,就混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