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利率由不耐(impatience)决定,通常来说是正的。根据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可以由实际利率和通胀率加以表示。通胀率为正很好理解,只要使得名义利率满足费雪方程即可。但是,如果通缩得很厉害,那么按理说名义利率必须为负值(因为通缩表示钱在升值,贷方应补偿借方)。可名义利率为负又不好理解,因为为负的话,贷方宁愿自己持有货币而不愿贷出去。所以名义利率一定得大于零,那这个时候费雪方程式又不好理解了。到底这三者的关系该如何理解呢?
可否这样理解:本来通缩的话,作为贷方,应该补偿借方,因为钱在未来会升值。但是,与其补偿借方,还不如自己握有货币,这时名义利率为0,实际利率上升。那么实际利率上升又可否理解为人的“不耐”程度的增加呢?但通常在模型中,我们假设“不耐”是不变的,所以自己也不明白这种解释是否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