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来,以横轴表示供求数量Q、以纵轴表示商品价格P是有悖常理的,因为通常人们用横轴来表示自变量而以纵轴表示因变量。难道马歇尔那么粗心,居然将简单的、只涉及两个变量的供求原理分析和表达给搞错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马歇尔研究市场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试图说明“市场价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二是理论阐述大多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
众所周知,马歇尔认为价格是由供求这两方面的市场力量所决定的。那么,他应该如何描述这一理论观点呢?
当他试图阐述需求和供给规律时,他所描述的正是撇开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通常人们都会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当价格发生波动时,需求量会呈反向变化、而供给量会呈同向变化。很显然,这样的文字表述不会引起任何异议。问题是当运用几何表达法来说明这些规律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让人产生困惑了——作为自变量的价格P怎么会用纵轴来表示呢?如果马歇尔错了,为什么这么久没有人去纠正它?“因为是大师,后人也就沿用了“的说法站得住脚吗?
我认为,用纵轴来表示P不仅不是马歇尔的疏忽和错误,恰好相反,这是他设计思路严谨的显著标志!
如前所述,马歇尔的目的在于揭示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所以分析归纳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结论,接下来的均衡价格学说才是问题的谜底所在——由于在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的自发调节,决定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交易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的图解中,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需求的变化、供给的变化是导致市场价格决定的关键因素。至此,难道你对马歇尔将价格放在纵轴上还有什么异议吗?换一个角度说吧,在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中作为“因”的价格P,在供求规律即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中则成了“果”。因果的互相转化既是哲学原理的又一例证,也是市场机制相互作用的生动体现。价格可以是影响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的原因,价格也是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必然结果。
为了方便于中心理论——价格理论的阐述,也为了更真切地反映市场自发调节的原理,在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的图解中,价格P只能表现为需求、供给这两个变量的函数而出现在纵轴上。在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的分析中,P的“自变量”身份只不过是一个伏笔而已。
上述观点,未经马歇尔本人确认,纯属个人见解,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