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里,大多数情况下,偏好是“外生变量”。当我们说“偏好变化了”,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分析的前提系统性地变化了。
“偏好变化”能够解释问题的前提是:相信约束条件严格相同。
当我们看到人们的“行为改变”,如果我们不能严格区分哪些改变是由于“偏好变化”,哪些改变是由于“约束变化”,同时以这两种变化来说明“行为改变”就苍白无力了(理论意义就不大了)。经济学选择的是这一种方式:假设人们的偏好是不变的(同时强调偏好是“理性的”、“内禀的”),行为改变只是由于约束改变了。——当然这只是一种视角。
如果人们在严格相同的条件下会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预测”人们的行为就成了大问题甚至不可能(我们如何从理论上说明我们可以“预测”呢?)。为了预测与解释的理论强健性,人们总要假设或相信人的行为有某种“惯性”(“习惯”也好,“偏好”也好,“禀性”也好,“理性”也好……),这就是经济学承认“偏好不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