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782 0
2013-10-15

中国如何实现平稳崛起?用改革与数字说话!

--------一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第三卷

首页第3卷.jpg

前言:用改革与数字说话,中国必将平稳崛起

在2013年波涛汹涌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已经发布深度《我为什么对中国充满信心-一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第二卷》,网络火爆转载中。这两篇思考得到市场极大关注,因为在这样崩溃论为主导的舆论背景下,有那么一些热血是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当然由于悲观情绪依然是主流,所以文章受到的质疑也是主流,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直面这些质疑,并且给出具体的改革建议,给出具体的经济预测,金融行业预测,用改革和数字说话,逐步消除市场的过度悲观情绪,希望投资者能明白当前的历史机遇,抓紧机会,挖掘牛股与牛债,未来的资本市场很精彩!

中国经济的增长根源及改革图谱

在前两卷中,更多集中在政治方面的博弈分析,改革的框架搭建,对核心指标进行预测,目前看来,里面的主要观点得到验证,例如经济增速依然平稳,反腐向纵深发展,中国改革坚定平稳的推进,美联储也明确QE的可持续性,总之一条,全世界都需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但既不是大放水投资的老路,也不是崩溃式的下跌,而应该7.5%近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实现结构调整。本篇报告更加侧重改革的具体措施,还有将预测细化,希望投资者更加清楚地看清脚下的路。

我们把经济增长要素进一步细化,再在每个基础上看看如何通过改革,释放其持续增长的动力

GDP (宏观总结)= C(消费)+I(民间投资)+G(政府投资)+X(净出口)

消费(Consumption,公式中的C):

在成熟发达国家,消费是主要的增长驱动,但是中国的消费过去5年始终占GDP比重不到50%,。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在一国经济基础水平极低的情况下,最好的发展路径是通过出口,带动内需,增长也主要是靠投资。

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此时必须要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让贫富差距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但就在这步,中国走的有些过了:主要就体现在某些城市的房价过度上涨,将财富迅速且过度集中在少数既得利益手中,这样大部分人,就有很强的被剥夺感,例如一个中产,一个月80%的收入拿来用于住房支出,哪里还有其他收入来进行更好的消费,例如出门享受下高端的教育,长途旅游等等。我们还是强调下第一卷的内容,货币是公平的,但是摄取货币的能力是由政治决定的。那么如果想让消费的增速逐步提升,则必须要让既得利益让利。对于消费的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 坚定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必须要打破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

从长期来看,各国的房价大方向是上涨的,但短期绝不能形成只涨不跌的强烈预期,不然老百姓就只能攒钱买房子,不停放大杠杆,成为房地产和地主的奴隶,也为他们提供了过度的利润空间。所以地产调控一定要坚持,什么时候可以松一些?等地主阶层妥协再说。那必须要有房地产信息联网,部分过度囤积的房子要降价,并且开征合适的房产税。

现在这些还没看到,所以在信贷和利率政策改革上,必须坚决贯彻下来。很多人怕经济的崩盘,其实还真不会,从金融内部的博弈可以看出,如果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信托还不起,可以找其他金融机构跟上,例如资产证券化,并购基金的介入等等,但是必须阳光化,同时短期盖好的房子也必须降价加速周转,这样虽然高利贷有一定损失,房价有一定下跌,但是整个金融体系都能维持正常运转,同时因为要把房子建完,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不会有大问题。如果房价有一定回落,同时经济也比较稳定,这样就使得老百姓不用过度透支房子的购买,可以鼓励老百姓把钱用在其他地方,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

2、 通过医改,养老改革给广大中低收入人群让利。

除了房子之外,很多中低收入人群不敢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医疗,教育,养老的支出无法衡量,而且支出额往往比较吓人,所以要加快医改,养老改革。医改要兼顾药商的利益和药品的可获性,所以希望中间流通环节能让利。具体措施招证医药李珊珊已经分析得很清晰了。

而养老改革,一方面提高养老的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养老金的应用改革,目前地方养老金只能投资国债或者放在银行中吃利息,这明显是很低效率的资金应用,其实应该交给中央统管,通过资本市场能获得更高收益。这里有我们的深度报告《养老主题中的保险机遇三篇专题:1-税收递延养老险的蛋糕有多大?2-从团体到个人:保险养老金管理扩容;3-提前布局养老地产,重心后移不会太远》有兴趣投资者可以看看。如果让老百姓清楚未来的医疗开支是可预期且可控,而自己的养老收入还不少,那么老百姓的消费潜力就会被进一步激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目标,2015年国内贸易就业人数1.3亿人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名义)。从近几年消费增长和目前推进的改革举措来看,预计自2013年起消费增速将平稳向上,而只要政府将地产调控和医疗养老改革坚定推进,未来5年实现15%左右的增速完全可期,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将逐渐升到65%以上。

A1.jpg

A2.jpg



民间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在公式中的I):

当前的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相关领域。虽然房地产相关依然是一个重要领域,毕竟城镇化依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把城镇化理解成囤地建房子,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人的城镇化。民营企业的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发挥民营的效率,促进经济转型是必须要走的道路。和民营企业交流,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地方上的审批过多,禁入太多,乱收费,高税收,黑社会,高利贷。那么未来改革就主要集中这些方面,对于审批和禁入,政府必须简政放权,让民营企业进入以前进入不了的领域。由于需要洗牌,民营资本的集中度也会相应提高。

当前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贡献了主要就业岗位),若民营资本很好的切入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既有利于创新投资,又有助于消费升级,同时促进就业,经济平稳增长可期。

B1.jpg

而乱收费,高税收与黑社会的解决,只能暂时先依靠中央来集权突破了。怎么做?如果民营企业被一些政府的乱收费,高税收,黑社会欺负了,不要压抑着不说,而应该用微博监督,可以在微博上发声。如果怕打击报复,则应该相信中央巡视组,我仔细分析过中央巡视组的构成,认为如果确实有证据和实名举报,从组织特点来说,中央巡视组应该会秉公处理,人都是外省的,而且一次一换,提前都不公布具体人选,比较可靠。

千万别搞高利贷。应该相信银行,证券等正牌金融机构。小额融资找银行,现在很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都有比较重大的改革,如果确实是跟实体相关,不是把钱套出来搞高利贷或者屯房子,相信银行的小微贷款可以有不小帮助,未来相信央行银监会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鼓励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如果是较大规模融资,则应该找证券,现在新三板马上要全面扩容,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权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并购基金,地方股权交易所等等,证券公司现在能做的特别多,而且随着证监会的简政放权,定价的事情交由市场,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改革措施出来。具体可以看下文中的金融行业发展与改革测算(《正本清源,吐故纳新-资本市场改革系列报告之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资本市场改革系列报告之二》)。

如果这些改革都推进下来,我们100万亿的存量货币(M2)可以被充分激活,让很多闲置的民间资本,真正的进入实体经济,那么民间投资增速也可以提高,又怎么会硬着陆呢?真正硬着陆的投资,应该是高利贷和囤地的既得利益资本吧。

我们看到2007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一直在下滑,但2011年国家明显加大对民间投资的重视,出台民间投资“36条”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十二五”规划也将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写入纲要,2012年以来,相信随着政府简政放权和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深化,民间投资将逐渐进入一些垄断领域,投资结构也将不断优化,增速逐渐扭转下降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保持平稳上升。

A3.jpg

政府投资:(公式中的G,Government)

一些投资者认为中国应该完全私有化,政府投资一点不要,马上靠消费就转型了。我只能说这是不要命的观点。在任何国家,政府投资都是很重要一块经济增长的根源,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来说,政府投资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内容可以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改善民生,而不仅仅是政绩工程。这点在改革上,需要正本清源,例如什么样的投资需要,什么样的投资是可以缓一缓,有没有明确的标准?自己走过很多地方,虽然一些城市的市政建筑很好看,都是巨大无比,但是堵车十分厉害,客观的说明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改善的空间。还有很多经济学家批评的高铁,我在上海坐高铁,发现有时竟然买不到票,而且去高铁的路上也是人满为患,所以请不要妖魔化政府投资。

改革建议:由于当前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要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所以对地方政府融资上会有一些阳光化的措施,让有效率的项目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一步盘活现金流,如果地方确实前期投资过大,经济跟不上,除了还债的同时,需要中央政府投资在短期能够多弥补些,同时尽量让投资效率提高,例如多投给中西部等偏落后地区,高铁在有效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修建,提升国内资源的流通效率,而沿海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的改善民生,修建保障性住房,安居房等方式维持整体政府投资合理的增速,但可以肯定的说,从长期看,政府投资的增速应该平稳,或者略有回落。

我们认为未来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债、市政债)将很好解决政府投资资金来源问题,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在铁路基建、能源、交通水利及保障房等领域未来几年的布局及这些领域过去5年投资增速,可以大致推算2013-18年政府相关投资能维持在13-15%左右的增长,即重点领域投资仍是有必要且增长也有保证。而未来民间投资的增加将有效的弥补政府投资力度下降,总体投资增速亦将保持稳定。

A4.jpg

进出口:(公式中的X:Export-Import)

中国的出口面临的压力应该是巨大的,维持以前20%的增速已经不太可能,因为发达国家目前很多经济复苏依然不稳,内部矛盾重重,失业率依然维持高位,这种情况下,我们向其大规模出口的概率很小,指望发达来拉动我们的出口可能已经很小。

但是也不要过度悲观,因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在等着我们,他们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毕竟中国的制造优势在这里很明显,同时他们也可以做我们更加上游制造的提供者,走当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有劳动力可以为我们制造一些简单半成品,有资源的国家可以向我们出口资源,而我们就向他们出口我们的制造品,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经济互补效应,互相都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的进出口会更加平衡,顺差将缩小,但是长期逆差也不会,更多是平衡,而人民币未来的走势,我的判断就是稳中略有小升,不会出现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的大幅贬值,因为随着中国改革的推进,人民币的基础是相当稳固的。

我们在进出口方面增长的思路与商务部发布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观点不谋而合,政府亦在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需升级的大背景下,给出相对保守的目标:“十二五”时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5年达到约4.8万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

A5-6.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