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556 118
2013-10-19

2013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的一道题目:

2011年某国生产某种商品,其价值的价格表现是10元。2012年改商品生产8000件,商品需求为12000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

(1)该产品2012年的价格是多少(5分)

(2)产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多少(5分)

求高手解题

还有个疑问,像这类计算题,应该看哪本书呢?宋涛和逄锦聚的政经都没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22 21:53:41
搞笑吗,这种问题简直不可理喻
精通马克思的牛人都跑哪里去了?持续关注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2 22:41:53
看不太懂,老师也没讲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3 01:00:37
2013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的一道题目:

2011年某国生产某种商品,其价值的价格表现是10元。2012年该商品生产8000件,商品需求为12000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

(1)该产品2012年的价格是多少(5分)

(2)产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多少(5分)


解:先从(2)入手,根据是马克思的“供需关系决定价值量”的原理,详见《马恩全集》第25卷上册第209-209页。

(2)设2011年某种商品为A,在供需平衡条件下,价值=价格,则A商品价值=10元价格;即8000件的A商品价值=80000元,即A商品单位价值=10元价格——10元/每件。(注:该题隐含2011年A商品需求量至少为8000件)【1】

2012年A商品需求量为12000件;2012年A商品供给量为8000件。所以,2012年A商品8000件供给量的价格与2012年A商品12000件需求量的价值之间发生相对变动,(2012年)A商品价格=120000元/8000件=15元/每件;而(2011年)A商品8000件供给量的价格=A商品8000件需求量的价格——A商品单位价格:80000元/8000件=10元/每件。)

注意:这是在没有出现“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之前,2012年A商品价格与2011年A商品价值之间的相对价位,不是2012年本期的A商品真正价格。(注:可以把2011年看成是A商品上半年,把2012年看成是A商品生产的下半年,即可。就有,上半年A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0元/每件;下半年 A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5元/每件.)

通过(2)推算出:

2012年A商品在实际已生产出8000件产量之际,其单位价格为15元。如果按照2011年A商品的不变价格(其价格=其价值)10元计算,偏离程度为:15-10/10*100%=50%.

问题关键在于,此时,本题又附加一个条件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则有:A商品的8000件产品*25%+8000件=10000件。(注:2012年A商品在已生产出8000件产量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5%。)【1】

也就是说:2012年A商品的最终产量为:10000件,而非8000件。那么,A商品实际价格应为:A商品价格=120000元/10000件=12元/每件。(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若不加以年份注明,指的是2012年当期内它提高25%。)

A商品需求价格是以货币价值表现的,当货币价值发生变动时,A商品需求价格也会相应变动。所以,当“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之际,就意味着用贬值的货币去表示A商品需求价格=120000元,即A商品需求价格(价格总水平)发生通胀——120000元*20+120000元=144000元。在此情况下,A商品价格=144000元/10000件=14.4元/每件。

(注:本题隐含一个“概念陷阱”——“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之中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既指的是2012年A商品在8000件产量基础上提高了25%,同时也暗指货币产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也提高了25%,按理货币生产率与其生产率趋同于一致时,则货币价值的变动与A商品价格的变动,应趋同且不变。但是本题却强调的是,“2012年的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说白了,也就是指,该国货币产量的生产率大大地超过了A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25%),最终导致了该国货币内在价值的下降,下降了多少呢?条件是:在2012年货币价值下降20%,形成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货币价值却降低20%”;即前者为25%,后者则为20%。)

又注:货币(特指纸币)是一国ZF向经济社会注入的“法定价值的计量单位”,它是该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国民财富包括物质财物和精神文化财富的价值符号,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属于该国ZF专营的商品,从理论上讲,货币的年产量及其生产率,应与该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国民财富的总产量及其生产率保持趋同且一致,但是,假若该国ZF为了某一政治目的或由于其他什么原因,不负责地、不顾后果地擅自提高该国货币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说ZF单方面向经济社会中投入大量货币,最终导致货币供给量远远大于货币实际需求量,此时,货币内在价值就会贬值。

解出:

(1)该产品2012年的价格是多少,14.4元/每件。(5分)

(2)产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多少,14.4-10/10*100%=44%.(5分)

又:在没有出现这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该国货币价值降低20%”之前,

(1)该产品2012年的价格是多少,15元/每件。(5分)

(2)产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多少,15-10/10*100%=50%.(5分)

证毕。(注:所谓A商品价格与其价值之间的“背离”尺度,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商品价格中的“泡沫”。“泡沫”有二种,其一是指由于银根紧缩,商品需求大于供给所造成的“紧缩性泡沫”;其二是指银根宽松,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所造成的“宽松性泡沫”;但有时也会出现生产停滞且流动性泛滥同时并存现象,此时此刻,就不叫“通胀”而叫“滞胀”。)

【1】说明:
社会需求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民生需求,一类是投资需求(或投机需求)。社会需求总量包括当期内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带来的增量,同时加上基数即基量。在在供需平衡的件下,某一年份,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所依据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基量,应形成上一年份A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也是上一年份A商品的供给量。所以,根据本题的题意,“A商品需求为12000件”,理应包含2012年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25%在内。由此算出,2012年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基量为8000件。按照劳动生产率25%计算,2012年A商品需求量:8000*25%+8000=2000+8000=10000件。由此算出:2011年A商品“合理”需求量为10000件。按理来讲,2012年的A商品基量为:8000件,但其需求量一下子陡升为12000件,为什么2012年的A商品在统计学意义上会出现名义上高达50%增量呢?唯一合理解释是:2012年A商品中投资性需求所占比例太高,而民生需求所占比例则太低,所以,ZF所掌握的宏观调控下的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起了主导作用,例如ZF通过建设用地的“招拍挂”,通过房产限购,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通过强令关停并转投机性房地产项目,通过对在建商品房的价格、税收和财政等三大杠杆的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等方法,有效抑制2012年份A商品需求量的投机成分,导致A商品需求量不是以12000件为统计学样本,而是以10000件作为统计学样本,ZF的做法可以理解。

【2】
为什么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是指“2012年该商品生产8000件”,而不是指2012年的“商品需求为12000件”呢?因为,任一商品价值总量必受制于社会对该商品总需求的制约,所以,2012年的“商品需求为12000件”,形成A商品价值总量的“天花板”,是无法逾越的“红线”,也就是说,在2012年的A商品12000件的基础上,“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没有任何经济学意义。凡是逾越了这一“2012年的“商品需求为12000件”的A商品的任一增量,都会被市场视为无效劳动产品,为此,A商品的增量连同其生产者都将“被市场一起捉住、一起绞死”。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126页。因此,2012年的“商品需求为12000件”,则是本题的“定义域”即“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其产量增长已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3 04:32:56

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3 08:41:09
xiaxt 发表于 2013-10-23 01:00
2013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的一道题目:

2011年某国生产某种商品,其价值的价格表现是10元。2 ...
疯了,神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