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差点流产
一、“天不佑周矣”
公元前1046年,殷商东南动乱,纣王主力远去镇压,国都朝歌空虚。姜太公提议周武王趁机联络诸侯突袭朝歌。不料惊雷闪电疾风暴雨,武王占卦“大凶”,周公旦进曰“天不佑周矣”。太公踩碎卜具,破口大骂“枯骨死草,何知吉凶!”
联军于是冒雨前进,直捣朝歌。纣王主力回归不及,只得仓促拼凑奴隶抵挡联军。结果奴隶倒戈,仅此牧野一战,就灭了殷纣王,树倒猢狲散,可谓最早的、最典型的“斩首行动”、“掏心战术”。
多亏太公深谋远虑、坚决果断,才成就了“武王革命”:分封诸侯,把奴隶制推进到了农奴制,中国最早跃进了“封建社会”,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后来秦始皇又把农奴制彻底推进到了雇农制。
周公旦扰乱军心,“武王革命”差点流产。周公旦,真混蛋!
二、“一饭三吐脯”
周武王灭了殷纣王,怎么处置他的儿子武庚及大臣?姜太公主张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但因残忍,便说双关语“爱屋及乌”。周武王优柔寡断,周公旦要脸不要腚,流放了武庚。5年后武庚叛乱,就连监视他的管叔、蔡叔也被策反了。最后还得靠太公来擦腚,虽然老姜早有防备,却也艰苦平叛3年整,社会遭受严重创伤。
虚仁假义,决策错误,一团乱麻,“一饭三吐脯”,累死活该!
以上摘自《南海之战怎么打?孙悟彻常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