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知识分子与农民
漫谈社会现象------系列之三
穆伟华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近几年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当今世界不争的事实,这都归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例如,人民币的坚挺和走向海外,从某一角度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腾飞。
中国尽管是一个地理大国,但是还远远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欲在世界上确立大国的地位,还需用经济发达这个重要“指标后盾”。如果以上海和长江三角经济区来衡量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恐怕中国早已是世界前几位的经济大国了。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制约,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恐怕至少还需50年以上的努力吧!
以笔者看来,从某一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就是知识分子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中国80%左右的人口是农民,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不解决好,那占20%人口的城镇,总不至于关起门来搞“独立王国”就能富裕起来吧?;还因为既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总不能脱离知识分子、不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就能搞成中国现代化吧?
农民的中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国家应当紧紧围绕土地,制定长期的优惠发展的方针政策(目前,国家实施的免去农业税等优惠政策是非常受农民欢迎的;解决农民工问题也是非常受农民欢迎的),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释放农民“玩土地”的积极性,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通货膨胀,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能源、市场、劳动力、消费等动力“后劲”,才能铸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巨大翅膀”。(另一个 “巨大翅膀”是城镇经济)。
知识分子(包括自学成才者和行业专长人员)问题的中心问题就是人才如何使用问题。知识分子是科技的中坚力量,古今中外都存在着如何使用的问题。使用人才的好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密切关系。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可引申为:经济兴衰,人才第一。“唯才是用”、“用贤才、用人才、不用庸才”、“能者上、庸者下”一直是我们组织部门所倡导的用人方针。用好一个人才所能发挥的潜能和成果,不是用“1+1=2”这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可能是呈几何原理翻倍地增长,象“原子弹”爆炸一样,能量不可估量。现实中有个别单位并不喜欢使用人才。例如:“宁用奴才,不用人才”、“划线排队,唯我是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用人的现象,冰凉了知识分子的“春蚕吐丝”的心,故此,个别单位呈现出“死水一潭”和“暮气沉沉”的现象,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古人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连古人都知晓如何重用人才,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我国的经济腾飞与强盛,没有知识分子的积极有效地参与能成功吗?我们现行的用人机制能最大地保证和发挥人才的最大利用空间吗?
所以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如何使用人才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2007.12.3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