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10月倒闭的P2P公司名单
东方创投、钰泰财富、宜商贷、家家贷、力合创投、万利创投、浙商365、银实贷、川信贷、盈通贷、福翔创投、华强财富、网赢天下、互帮贷、天空贷
倒闭多为不足3个月新企业
大批P2P企业的倒闭,是否是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对此网贷之家创始人之一徐红伟认为,目前这种倒闭潮并未伤害到行业的根本,更多是一种洗牌。他分析,这些倒闭企业都是新公司,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为了脱颖而出、为了吸引投资者,其中很多公司都采取了并不规范甚至是激进的做法,而最终也只能自己承担这一后果。
为何众多P2P平台倒闭现象集中在近期爆发?杜晓山向记者计算,目前P2P的门槛已经降低很多,最低只需10万元即可开办一家,而且进入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在今年互联网金融的大热潮中,众多机构、资金纷纷逐利蜂拥进入,新增的P2P企业数量以加速度的方式上升。但这些企业没有经过沉淀,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而会出现优胜劣汰,尤其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公司,很容易在短期之内就暴露出问题。
“各种传统民间借贷以P2P名义出现,给行业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杜晓山表示,P2P信贷服务目前并没有监管,进入容易,因而难免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有些就是以民间借贷的不透明才使得与业务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甚至出现庞氏骗局。杜晓山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若干的跑路、倒闭、欺诈行为的产生,都与此相关。
行业顽疾暴露无遗
倒闭事件的接连出现,将野蛮发展的P2P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一一展现。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倒闭的企业中,往往对投资者许以高额的收益回报,但对于最基础的风险控制却普遍薄弱。记者查询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资金的用途、投融资项目都存在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这也是P2P行业发展多年的顽疾。即使是前段时间刚刚杀入这一领域的正规军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在其P2P平台也并未公布融资方的相关信息,项目的资金用途仅仅列为“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日常经营性资金,采购资金”等,而还款资金来源全部为“银行兑付凭证”。
深圳一家倒闭的P2P企业,直到出现大批量提现导致兑付危机之后,该平台为稳定投资者信心,才公布资金是投向部分房地产项目及煤矿项目。但投资人士分析,该平台公布的项目盈利能力并不强,根本无法覆盖高额的投资成本,而投资者仅凭其原本的承诺就轻易相信,因而很难维持长久。
拆标也是诸多P2P企业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投资者更愿意投资短期项目,因而一些P2P公司将长期的项目拆分,如将3个月拆为3个一个月项目,每个周期在期满结束后再重新续筹,如果有钱投进来就可以还给前一批投资者,而一旦没有钱流入,那资金链即刻断裂。
在部分P2P企业中,甚至是属于“自融”。据介绍,一些平台其背后为一家实体企业,自己开办融资平台,将融来的资金投入到自己的公司项目中。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是钱投出去回款还没有拿到,甚至是还没有任何产出,而短期的标则已经到期,很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
此外,还有部分P2P企业存在更为恶劣的做法,将建网站、租办公室的成本,挪用投资者的资金来弥补,一旦出现提现、挤兑的事件,资金窟窿补不上就只能倒闭。
呼吁加强监管与行业自律
在杜晓山看来,众多P2P平台的倒闭为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亟需推动其健康发展。他表示,P2P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缓解了微贷难的困局,盘活了民间资本,填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空缺的作用,促进民间借贷的繁荣,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因而监管部门正在进行密集的调研。他建议,对于P2P应区别对待,分类监管,对于风险较高的平台,相关部门可予以警示和整顿甚至取缔。同时,应尽快出台管理指导意见或暂行办法,确定监管机构,并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有关部门至少应向社会及有关各方明示,哪几条红线是不可逾越的。
近期央行组织到深圳等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调研,杜晓山认为央行、银监会、工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应该介入监管,组织力量深入跟踪调研,积极推动条件成熟时统一立法,或者出台更细致的《网络借贷管理办法》。
同时,行业也应进一步加大自律。杜晓山表示,应借鉴欧美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产品的透明度和标准型,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律性。同时引入外部监管,既要保持民间金融在阳光下的活力,又要有充分监测手段和监管能力
看来中国不能单一的放弃 对市场准入、行业帮带与职业培训,创业者的成本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