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现文章如果全片是定性分析,似乎就意味着作者没水平。通篇的数理模型、计量分析似乎就意味着作者的高水平。但见惯了很多所谓高水平的文章,感觉大多数是在唬人!刚还在某个国内赫赫有名的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数理分析部分倒也说的过去,可计量分析结果得出了中国资本贡献率为负的结论。作者进而解释道,可能是中国资本利用效率低的缘故。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经济增长靠的是资本驱动的说法,岂不是扯淡!
以我之见,一篇逻辑严密的论文,比那些蹩脚的、所谓实证分析论文,强上百倍。其实,掌握不好,实证分析的文章主观性更强,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计量软件运行过程中某些参数的设置,低手们(往往是大多数人)在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然的情况下就给出了一个貌似科学的分析结果。由于,杂志上的文章不可能给出详细运算过程,大家也就无从判断其间的谬误。好在,这些文章也有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正如刚才举得例子。实际上,很多类似文章,在出现明显矛盾的时候,也往往以“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的可笑局面收场。
所以,还是认为慎用计量分析,尤其是在出现矛盾的时候,不要再犯低级、幼稚的错误。好好找找原因,而不是拿“笔者认为……”搪塞过去。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说的好,现在对于论文的要求太无里头了。。。。。。。
深有同感!@
很是郁闷,本来不是什么数学家的经济学者们却要那烦琐的数学公式来说明问题,请问,你有那个能耐么?
虽然学过数学,可是复杂的东西还是不大熟悉和掌握,但是有时候老师要求必须有模型和计量分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太对了!
这是中国目前经济学界的一大顽疾!
大有模型越复杂越难懂越好!
楼主是个明白人,赞!!!
用的好和用的不合适与不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支持
支持楼主的观点!
数据的问题
计量也只是一个工具,用来说明经济问题的,如果不能说明或者甚至起到反的作用,还不如不用!中国现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什么都要用数量分析,学术畸形!
用了一堆公式和数据,最后来个笔者认为,真是有点ironic
数学是必要的,但不是噱头,使用数学是为了说明那些不用数学说明不了的问题,仅此,不要责怪数学本身,它也只是工具,好坏与否仅仅取决于使用者的认识和水平。
非常支持
咱是个粗人,计量分析是一种语言,通过它能表达表面上看不出来的问题,绝对值得提倡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去 他 妈 的 计量分析,这个东西被 某 些 傻 瓜 拿来戏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