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3-12-12 23:06:08
tks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2 11:24:21
如何解决债务过度积累问题,是不是经济发展了,债务问题就解决了,决不是这样。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债务积累过程。从理论上讲,如果政府不过多地干预经济,政府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但是,银行和企业债务却会因其他企业和居民储蓄增加而不断积累。银行里的储蓄存款是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积累,也就是说一些人的资产等于另一些人的负债。储蓄存款是银行资金运动的结果,货币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经过支出与再支出的周转,总有一部分信贷资金最终转变为居民的货币收入,这部分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就是储蓄存款。这样在贷款与还款之间就会形成资金缺口,即存在关系:某期贷款等于期未还加同期新增储蓄。即有关系:

△d=△h+△s

式中△d表示某期贷款,△h表示某期还款,△s表示某期新增储蓄。这个关系式告知我们,在银行贷款与还款之间始终存在缺口,由于储蓄存款的增加,银行负债增加了,银行又将这部分新存款借给企业和个人,银行资产相应增加,并且通过存贷利息差获取利润,借款企业和个人成为负债方。从整个社会来看,资产和债务相等。财富等于债务。而银行呢,资产规模有多大,债务就有多大。

银行的贷款总是要还的,储蓄随着居民货币收入增加而增加,补充的货币只有来自中央银行,央行不断向商业银行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用基础货币购买国债或者用于贷款,新的贷款补充储蓄造成的资金还款缺口,简言之,通过不断输入新货币,用新债还旧债,维持商业银行的资金运动。如果,央行收紧银跟,或者基础货币供给不能维持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行,商业银行就会因为货款收不回来而出现“钱荒”和减少甚至停止新贷款的发放,银行间短期利率急据上升,如果央行不能及时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就会出现金融危机。

因此,若要减少社会债务,就只能减少企业和居民储蓄,通过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倒闭才能实现债务的减计。新古典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大萧条是件“好”事,只有萧条才能永远埋葬旧的价值和期望,通过危机清理经济的非正常过程(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第234页),让经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种思维表面上存在某种合理性,实则十分荒谬和危险。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已经证明,不加干涉的经济危机,危及资本主义制度,大萧条后出现了希特勒政权和社会主义运动,不仅如此,既便把整个资本主义推倒重建,社会债务又会重新积累起来,因为债务与财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面,同生同灭,国家贫穷,社会债务就少,当社会商品供给充足时,债务和财富一样,其数量的多少是国家富裕的标志。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富裕的债务病。由于过去没有理论解释,人们对债务危机相当陌生,无奈之下众说纷纭,例如,说什么欧洲债务危机是因为的高福利导致国民不努力工作,可勤奋的日本人却背上更多的债务。说什么,中国的出口导致他国经济不景气,可中国经济也正走在债务高度积累的趋同化的道路上。

面对中国自身的社会债务积累和经济增长减缓问题,有人强调坚持改革,说什么“牺牲一定的增长率,换取改革空间”,唯有改革才有末来,但是如果改革不利于经济发展,改革就是倒退。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方面,我国市场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了,新的经济改革措施会出现对经济增长利好递减,效果不佳,解决不了进一步市场化的问题,弄不好还会起负面作用。

例如,在经济特区已经渐失引领市场改革作用的时代,上海弄个自贸区,看不出有多大意义。在经济繁荣时,最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反而在经济和外贸增长不佳时,汇率改革风险就增大了。今年3月铁路系统帅先改革,铁道部与铁路总公司政企分开,但是这项改革,就铁路建设方面而言,并不完全符合社会效益。青藏铁路这类社会效益好,短期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的项目建设就会受到冷落。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要求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推动扶贫攻坚,但结果却是低效益铁路谁来投资,铁路投资增速几乎停滞。今年前11个月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4%,而其它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在铁路改革之前,铁道部基本上能够维持微利,不需要国家补贴,铁路建设速度还很快,现在的铁总经营上却出现亏损,铁路建设步伐明显放慢了。

经济体制改革也不能解决债务问题。特别是金融领域自由化改革,发展小额信贷、金融创新,虽然有利于储蓄分流和加快资金的流转,却又扩散债务风险,而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小银行、小货公司、网贷平台、信托、货币基金相比传统储蓄大银行承受金融冲击的能力较弱,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大,首先倒闭的是这些小家伙,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溃灭。截止2013年3季度未,网货行业己经出现危机四伏的情况,大量的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投资人挤兑情况。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大批小额信货公司,后续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在金融创新的热闹声中,互联网金融若做大的话,危机一来,马云们的金融帝国梦就破碎了,幸好现在才起步,风险可以控制。对于互联网金融,仍然存在贷款转移为收入储蓄而导致贷款不能全额收回的问题,放贷越多,规模越大,还贷缺口越大,互联网金融又吹起一个不断膨胀的泡沫,最终阿里小贷也会与其它网贷平台一样的命:崩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2 11:47:19
如何解决债务过度积累问题,是不是经济发展了,债务问题就解决了,决不是这样。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债务积累过程。从理论上讲,如果政府不过多地干预经济,政府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但是,银行和企业债务却会因其他企业和居民储蓄增加而不断积累。银行里的储蓄存款是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积累,也就是说一些人的资产等于另一些人的负债。储蓄存款是银行资金运动的结果,货币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经过支出与再支出的周转,总有一部分信贷资金最终转变为居民的货币收入,这部分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就是储蓄存款。这样在贷款与还款之间就会形成资金缺口,即存在关系:某期贷款等于期未还加同期新增储蓄。即有关系:

△d=△h+△s

式中△d表示某期贷款,△h表示某期还款,△s表示某期新增储蓄。这个关系式告知我们,在银行贷款与还款之间始终存在缺口,由于储蓄存款的增加,银行负债增加了,银行又将这部分新存款借给企业和个人,银行资产相应增加,并且通过存贷利息差获取利润,借款企业和个人成为负债方。从整个社会来看,资产和债务相等。财富等于债务。而银行呢,资产规模有多大,债务就有多大。

银行的贷款总是要还的,储蓄随着居民货币收入增加而增加,补充的货币只有来自中央银行,央行不断向商业银行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用基础货币购买国债或者用于贷款,新的贷款补充储蓄造成的资金还款缺口,简言之,通过不断输入新货币,用新债还旧债,维持商业银行的资金运动。如果,央行收紧银跟,或者基础货币供给不能维持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行,商业银行就会因为货款收不回来而出现“钱荒”和减少甚至停止新贷款的发放,银行间短期利率急据上升,如果央行不能及时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就会出现金融危机。

因此,若要减少社会债务,就只能减少企业和居民储蓄,通过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倒闭才能实现债务的减计。新古典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大萧条是件“好”事,只有萧条才能永远埋葬旧的价值和期望,通过危机清理经济的非正常过程(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第234页),让经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种思维表面上存在某种合理性,实则十分荒谬和危险。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已经证明,不加干涉的经济危机,危及资本主义制度,大萧条后出现了希特勒政权和社会主义运动,不仅如此,既便把整个资本主义推倒重建,社会债务又会重新积累起来,因为债务与财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面,同生同灭,国家贫穷,社会债务就少,当社会商品供给充足时,债务和财富一样,其数量的多少是国家富裕的标志。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富裕的债务病。由于过去没有理论解释,人们对债务危机相当陌生,无奈之下众说纷纭,例如,说什么欧洲债务危机是因为的高福利导致国民不努力工作,可勤奋的日本人却背上更多的债务。说什么,中国的出口导致他国经济不景气,可中国经济也正走在债务高度积累的趋同化的道路上。

面对中国自身的社会债务积累和经济增长减缓问题,有人强调坚持改革,说什么“牺牲一定的增长率,换取改革空间”,唯有改革才有末来,但是如果改革不利于经济发展,改革就是倒退。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方面,我国市场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新的经济改革措施会出现对经济增长利好递减,效果不佳,解决不了进一步市场化的问题,弄不好还会起负面作用。

例如,在经济特区已经渐失引领市场改革作用的时代,上海弄个自贸区,看不出有多大意义。在经济繁荣时,最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反而在经济和外贸增长不佳时,汇率改革风险就增大了。今年3月铁路系统帅先改革,铁道部与铁路总公司政企分开,但是这项改革,就铁路建设方面而言,并不完全符合社会效益。青藏铁路这类社会效益好,短期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的项目的建设就会受到冷落。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要求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推动扶贫攻坚,但结果却是低效益铁路谁来投资,铁路投资增速几乎停滞。今年前11个月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4%,而其它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在铁路改革之前,铁道部基本上能够维持微利,不需要国家补贴,铁路建设速度还很快,现在的铁总经营上却出现亏损,铁路建设步伐明显放慢了。

经济体制改革也不能解决债务问题。特别是金融领域自由化改革,发展小额信贷、金融创新,虽然有利于储蓄分流和加快资金的流转,却又扩散债务风险,而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小银行、小货公司、网贷平台、信托、货币基金相对传统储蓄大银行承受金融冲击的能力最弱,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大,首先倒闭的是这些小家伙,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溃灭。截止2013年3季度未,网货行业己经出现危机四伏的情况,大量的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投资人挤兑情况。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大批小额信货公司,后续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在金融创新的热闹声中,互联网金融若做大的话,危机一来,马云们的金融帝国梦就破碎了,幸好现在才起步,风险可以控制。对于互联网金融,仍然存在贷款转移为收入储蓄而导致贷款不能全额收回的问题,放贷越多,规模越大,还贷缺口越大,互联网金融又吹起一个不断膨胀的泡沫,最终阿里小贷也会与其它网贷平台一样的命:崩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2 11:48:00
回复需要审核,请等待通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宏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25790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9 23:13:14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10:37:04
张二寅 发表于 2013-11-12 23:32
这个现象的内在机制是实体经济消费不足,过剩资本只有吹高虚拟经济,结果是泡沫破裂。
市场中并不缺钱,缺 ...
市场中并不缺钱,缺的是利润空间。
马克思,凯恩斯,都是这么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10:40:3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1-13 21:49
对于通胀与货币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有多种解释,例如货币数量、有效需求、理性预期,等等。但是,这些理论都 ...
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以市场出清的商品均衡为基础
资本主义的市场,不会全面出清,不可能全面出清。马克思说,产品相对过剩,经济危机趋势。凯恩斯说有效需求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21:09:16
1993110 发表于 2015-10-18 10:40
资本主义的市场,不会全面出清,不可能全面出清。马克思说,产品相对过剩,经济危机趋势。凯恩斯 ...
谢谢先生参与,虽然这是13年写的旧帖,现在看原帖中观点基本经受了经验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21:18:2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0-18 21:09
谢谢先生参与,虽这是13年写的旧帖,现在看原帖中观点基本经受了经验检验。
不客气。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科学、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9 15:43:02
债务问题并非不治之症。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借给李四100元钱。那么张三持有100元债权,李四负担100元债务。如果张三把这100元赠送给李四,李四的100元债务就消失了。
在现实中,2017年末,中国宏观总债务为205万亿元。国家不可能强令债权人放弃债权。但如果国家征收50%的遗产税,然后把收到的遗产税或者偿还ZF债务;或者减少企业税负,使企业有更多利润还债;或者提高工资,使住户可以还债。一代人之后,一半的债务就消失了。
这只是方法之一,还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方法,基本思路是削减债权人的债权以减少负债人的债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9 19:32:17
xwu622 发表于 2018-3-29 15:43
债务问题并非不治之症。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借给李四100元钱。那么张三持有100元债权,李四负担100元 ...


各种方法都应该联想,想象,探索,琢磨,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做测算验证。

不过,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搞投资是追逐利润,追逐利润背离一般均衡,导致产品产能的相对过剩,相对过剩导致投资回收相对缓慢,相对缓慢产生债务危机,也导致对贷款的需要,加剧债务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9 19:37:25
xwu622 发表于 2018-3-29 15:43
债务问题并非不治之症。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借给李四100元钱。那么张三持有100元债权,李四负担100元 ...



资本家的个体理性和集体无理性

时间、成本和利润

经济波动及周期的唯一因素

积蓄和收入之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9 23:56:26
08年之后,房价和工资涨了好几倍,居然说没有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00:07:03
xwu622 发表于 2018-3-29 15:43
债务问题并非不治之症。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借给李四100元钱。那么张三持有100元债权,李四负担100元 ...
债务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没还也说还了,直接赖掉了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00:07:48
“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这个观点我也认同,很多人都以为货币量增加,就一定会导致通胀,但其实不一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00:15:04
通货膨胀是指什么在膨胀?通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00:20:50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超发的通货没有流入市场去通“货”,所以没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01:58
xwu622 发表于 2018-3-29 15:43
债务问题并非不治之症。
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借给李四100元钱。那么张三持有100元债权,李四负担100元 ...
 在现实中,储蓄(信用货币)是正增长,所以消除不了债务,储蓄又是居民和企业的收入积累,为什么要消灭储蓄呢,所以对债务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妖魔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04:37
1993110 发表于 2018-3-29 19:37
资本家的个体理性和集体无理性

时间、成本和利润
经济周期的唯一因素.....,与储蓄收入比是什么关系呢,谢谢先生的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06:14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30 00:07
“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这个观点我也认同,很多人都以为货币量增加,就一定会导致通胀,但其实不 ...
为什么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06:37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30 00:07
“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这个观点我也认同,很多人都以为货币量增加,就一定会导致通胀,但其实不 ...
为什么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09:4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04
经济周期的唯一因素.....,与储蓄收入比是什么关系呢,谢谢先生的参与
货币总量、银行存款与经济增长等的关系,兄弟我个人还不清楚。另外,大哥请看这个贴,这个贴不是说货币总量,也不是说银行存款,是说当期参与货币流通的那些货币,会沉淀下来,形成积蓄,这个积蓄可能在家里、手头,也可能在银行里存款,请看,积蓄和收入之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14:3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06
为什么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通胀,是价格水平的升高。当货币量增加,总的货币不一定全部用于当期买卖,会有相当大一块是一直沉淀着、游走着,这主要在投资者手里。投资者手里的钱,不会用于消费,去购买日常消费品,而是寻找投资项目,做买卖,用来挣钱。所有投资者一直寻找项目,找来找去,新项目、好项目就不多了,而市场上消费品比较充斥了,也主要面向劳动人口搞销售了。也就是说,主要是劳动人口购买市场上的消费品,投资者们不购买,是买项目挣钱。那么,市场上消费品的价格水平,不一定膨胀,因为主要是依旧是劳动人口在购买,而劳动人口的收入不会有快速明显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17:2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06
为什么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货物丰富,货物越多,则价格不容易膨胀。即便此时,货币总量很大,且有增加。因为很大一部分的货币量,不在劳动人口手里,不用于日常消费。换句话说,是劳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主导着消费品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另外来说,当货币总量很大,且增加,这可能增加了投资、生产、投资收入、劳动收入,同时产品也更丰富了。货币和货物都增加,就可能价格水平不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22:40
1993110 发表于 2018-3-30 13:09
货币总量、银行存款与经济增长等的关系,兄弟我个人还不清楚。另外,大哥请看这个贴,这个贴不是说货币总 ...
我看了先生的帖子,储蓄就是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期末沉淀的收入,相当于没有支出的收入,也符合储蓄这个定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23:5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04
经济周期的唯一因素.....,与储蓄收入比是什么关系呢,谢谢先生的参与
在任一当期,期初期中流入了货币流通当中的那些货币面值,在经过流通之后,会在期中、期末流出。
相当于说,从一个管道入口输入一些钞票,钞票们在管道当中翻滚多次(流通多次),在管理出口流出的还是那些钞票,前后恒等。货币的张数、面值恒等,流入=流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27:5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04
经济周期的唯一因素.....,与储蓄收入比是什么关系呢,谢谢先生的参与
货币量、贷款量、存款量及其变动,这些和经济增长及波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线性的关系。经济增长及波动的直接原因,在于这个模型,经济波动及周期的唯一因素当然,这个模型不一定正确、确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31:5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22
我看了先生的帖子,储蓄就是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期末沉淀的收入,相当于没有支出的收入,也符合储 ...
任一当期,货币总量中,参与货币流通的货币面值=退出货币流通的货币面值。所以,这些货币面值,是小于等于有关的存款量、货币总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34:3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06
为什么货币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
      至于为什么,短短的几句话是很难说清楚的,而且我认为当前的主流经济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并不精准。
      我最早也以为货币量增加,必定导致通货膨胀,但后来从更多方面思考后,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严谨的。
     这两天我正在将我的观点写下来,就是关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社会生产率、人的消费决策之间的的关系。估计明天会发帖,既然朋友也在研究这个方面,希望到时候能来捧个场,交流一下彼此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30 13:39:5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30 13:22
我看了先生的帖子,储蓄就是货币收入用于支出后的余额,期末沉淀的收入,相当于没有支出的收入,也符合储 ...
假设,菲律宾搞大选是这样,任一选民的选票张数=候选人个数。例如有四个候选人,选民张三可以对他们各投一张票,也可以把三张票投给三个候选人,也可以把二张票投给2个候选人,也可以把一张票投给1个候选人。那么,有的选民不去投票,有的选民只投一张票,有的选民只投二张票,有的选民只投三张票,有的选民投四张票,最后得出选举结果。那么,选举结果不是由全体选民决定的,是由投票者决定的。当然,投票者的选择,代表了全体选民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