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943 4
2013-11-14

李嘉诚走了

2013/11/14 新民周刊

在商言商,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是对大势的基本判断:欧美经济复兴,新兴经济体暂时处于弱势,而香港的风险在上升,收益相对下降。

削减内地资产以增加购买欧美资产的筹码,如果李氏判断新兴经济体会振兴,就会高抛欧美资产增持中国资产。考虑到李嘉诚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资本家”,欧美市场将是李氏全球布局的关键部分,这与目前全球经济、金融重心仍在欧美相关。

11月5日,长园集团发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长和投资有限公司在10月31日至11月1日之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本公司股份4317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00%。今年以来,长和投资于今年1月28日、1月29日、8月9日三次累计减持5%,在8月9日至9月9日间三次累计减持5%。加上近期减持的5%,今年以来长和投资累计减持长园集团15%的股份,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下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达9.17亿元。

这不是李氏第一次套现。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国庆长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在内地,他以60亿元人民币的底价叫卖其在上海陆家嘴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东方汇经OFC”,同时宣布抛售位于广州的西城都荟广场。今年7月底,李旗下和记黄埔发布公告出售陪伴港人40年的百佳超市,10月18日,公告暂停出售,但不等于终止。

李氏在欧美的布局时间可谓长久,从2000年至今,李家父子已经或者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从芬兰、荷兰到新西兰,处处可见李氏商业帝国的身影: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李氏商业帝国大挪移,说明预判未来会遭遇风险。

首先是不确定性的政治风险,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贫富差距引发阶层矛盾。2012年,香港反映贫富差距的实际基尼系数高达0.537,创40年来新高,有10万人在富裕之地只能住在用铁丝网扎成的“笼屋”里。许多原因中,不公平竞争难辞其咎,相关法规直到2008年才出台,2010年一本《地产霸权》直接指明了香港6大家族的垄断。货柜码头工人直指李氏商业王国的大罢工,也就顺理成章,针对李氏帝国资本运作的指责也从未停止,其中有些指责并非无据。

另一方面,李嘉诚的内地遭遇小官员的挑战,与内地企业家一样难以突破天花板,为回报家乡斥巨资建立的汕头大学,受到各种约束,到现在还难以挣脱野鸡大学的形象。

打不过,逃。这是至理名言。2013年年初,李嘉诚明确表示,多年前就发觉,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妒忌或其他原因不太高兴,“虽然我做了好多对香港有益的事,但每多做一样,就会有人认为多一样生意是李嘉诚的,我不想这样”。多区域投资是摆脱不确定性风险最好的办法,起码现在的中国还需要全球代言人,信奉墙外开花墙内香。

其次是中华经济区投资收益下行的风险。

是的,现在房地产价格还在狂涨,但与欧美的两位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内地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企业负债率上升、投资回报率下行,都不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好征兆。任何资本家追求的都是高回报与低成本,而不是在房地产猛涨之时继续购地、购资产接盘。李嘉诚不会在内地资产价格高涨时大规模购地、买工厂,不会在利率、汇率改革的靴子未落地前轻易出手,从布局方向看,欧美的基础能源、电讯等公用事业、废物处理绿色经济,被继续看好。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要重新取得平衡,香港、内地都在摸索新的方向,而欧美已大致清晰。

成为全球经济先行者,才能站稳脚跟,今后无论出手内地或者香港资产,都有了雄厚的资本,而市场经济国家健全的产权保护体制也将成为超人的护身符。反过来说,只有在全球站稳脚跟,才能超越左右,以后在大中华经济圈的地位不可动摇。

        把李嘉诚撤资与经济崩溃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没有意义,说明转型期超人需要新空间,原有的空间已经不太适宜,如果李氏习得公平竞争的真经,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14 07:23:32
李嘉诚走了,经济危机来了,很好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4 08:05:27
人人都知道畸形房价而无奈,泡沫不敢破,风险显而易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5 01:14:50
      市场经济是一个用脚投票的经济,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资本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是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的利润,用西方经济学的说法资本从收益率低的地方流到收益率高的地方;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较高“收益”。
    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这次的不同在于:这个资本流动是李嘉诚,这次流动的资本实证是太大。在商言商,李嘉诚的资本腾挪,无可厚非,到资本收益率更高,更安全、更稳定的地方投资,是每个商人、企业家、资本家都必须做的事情,商场如战场,失去机遇就可能失去明天。但我要问的是难道中国没有知道李嘉诚投资的地方了吗?为什么是几乎全线撤离。如果是出于,每一元的资本都要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几乎全线撤离。那么对于投资来说,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不是更能分散风险吗?!难道中国这个篮子,风险大到不能放鸡蛋吗?!还是认为欧美这个篮子放鸡蛋必定稳赚不赔?!
    一直以来,我们所要的不是“更好的投资环境”吗?我们所做的“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ZF职能”、。。。不都是为了“更好的投资环境”。试问?我们的投资环境如何了?公平竞争如何了?我感觉公允的说,有改进。但仍需努力。
    显然更重要的是,“李嘉诚为什么走了?” 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者说经济的发展过程必须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接力发展过程,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显然资本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这些产业也会给资本可观的回报!那么我们的这些产业有没有?有的话为什么不值得李嘉诚投资?如果没有这些产业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作者:胡言乱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5 13:50:14
这房价,这经济,让人忧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