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2226 74
2013-11-17
有这么个论文,之前投了一个挺不错的刊物,被拒稿了。两个审稿人的意见虽然语言比较尖刻,但是提出的问题倒也确实存在。我想了一下,觉得不太好改,于是没做改动,直接投了另一个稍差一些,但也还不错的刊物。上个月某个时候审稿结束,只有一份审稿意见,要求修改后再投,还设了一个投稿的截止时间,周一。不过因为别的事情我也一直没来得及改,连审稿意见也没好好看看,只是大概的扫了一眼。意见很委婉,语言很客气,审稿人为了我能理解他的意见,还举了例子,就跟上课似的,我也很感动(因为相比被拒稿的那两份意见,这个要看上去好多了)。

结果我刚才准备开始修改的时候仔细一看审稿人的意见,发现虽然语言和气,指出的主要问题居然和上回那个语言尖刻的报告完全一样。。。这样一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周一的截止时间了。。。诶。。。

巧的是,要求我修改后再投的这个刊物,今天早上发了两篇文章来给我审。 其中一篇是新投稿的,另一篇是已经退回修改了两次的。我当然不能说我不审。于是只好接下任务。联想到我自己的文章这两次收到的审稿意见,自问觉得自己审稿态度还需要更端正,水平也需要提高。其实我遇到过的审稿人,无论如何傲慢,语言无论如何不客气,给出的具体意见从来没让我感觉到过审稿人没有读懂我的文章。

这个不是故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权当自我吐槽一下。我还是得好好想想周一来了我这个投稿的文章要怎么收场。看来这两天睡不好了。

---

更新:经过几天奋战,文章终于改出来了。还没有提交给编辑,不过根据跟编辑的联系,应该还是会考虑。希望这次的文章不会继续退回修改而是直接发表了。祈祷~

顺便讲讲审稿的事情:其实匿名审稿并不是完全匿名。大多数情况下,作者的信息都是公开的。而很多时候,作者大致也能猜到审稿的是谁。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从作者的方面讲,投稿的文章一般已经以工作论文的形式上传到网上,并且在各种学术会议讲过。绝大多数文章,一搜题目,作者信息就出来啦。另外,尤其是在提交修改后的文章的时候,很多期刊的网上投稿系统会要求作者给编辑写一个简单的回复(在线表格的形式),这个回复多数情况下是审稿人可见的。而作者写这个回复的时候一般都会署名。

从审稿人的方面讲,因为作者对于自己做的题目所在的小领域的文章应该都比较了解,而且很多文章会在方法上和某篇前人的文章很相似,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前人”就很有可能作为审稿人。很多套别人的模型用自己的数据之类的文章,被“套”的模型的作者有可能参与审稿。另外,一些期刊允许作者推荐审稿人,而且作者推荐的,比如两三个人里,至少会有一个人会被编辑邀请审稿。再就是,一些审稿人喜欢在审稿意见里指出,比如,某某人的某某论文和你做的东西很相关,什么的。这种时候多数就是审稿人间接的告诉你他自己的身份。(这种有时候还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你在文中引用了某某的文章,但是文后的文献列表里却没有这个文章。)

当然,具体刊物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不同刊物不同编辑也会有差别。这个只是个人的一点感觉而已。谢绝争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17 07:25:01
好羡慕那些投完稿就成审稿人的人,不知道导师一作自己二作有没有资格成为审稿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7 08:47:23
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7 09:03:29
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7 10:01:34
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7 10:16:23
那些投完稿就成审稿人的人,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