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4088 56
2013-12-02
10月份所有经济数据中,最有趣的是银行储蓄数字。10月银行储蓄录得净流出4027亿元,而且这个数字是在财政税款入账下取得的。扣除财政资金流入,居民储蓄暴降8960亿元,企业储蓄则下降2060亿元
  一个月的数据未必足以判断新趋势,而且中国的银行数据多为月底余额,中间掺杂了“月底冲刺”的水分。不过这组数据的确印证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值得细究
  居民储蓄搬家在加速。储蓄利率被人为压低,老百姓感受到的通货膨胀远高过统计局的C PI,储蓄放在银行里,其购买力不断缩水。储蓄作为民间财富载体的功能和信赖度不断遭到质疑。理财产品、房地产、股市和网上银行活动等为居民提供了新的财富载体、投资选择。
  储蓄搬家未必带来银行储蓄的消失。无论资金流入理财产品、房地产市场、股市还是网上银行,资金的接收方最终还是要将资金存回银行,只是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时储蓄数量可能因时间差而出现起伏,但储蓄结构却会因此而明显改变。储蓄搬家,意味着居民储蓄减少,企业储蓄增加;储蓄年期缩短,资金调动更频繁。


  对于银行,这意味着愿意承受与风险不匹配的低利率的“傻钱”变少,资金成本上升。这意味着存款年期与贷款年期之间的错配更加突出。存贷比限制正在变成更直接的银行经营制约因素。其实储蓄出走,加上近来国债利率的攀升,已经开始倒逼存款利率,利率全面市场化也许不像有些银行想像的那么遥远。大额可转让存单被推出,可以视为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银行储蓄出走,流入实体经济的数量极少,居民集资办实业几乎未有耳闻。所有资金都流入金融投资。银行储蓄流失,并未改善经济去实业化的现状,近年货币政策扩张所产生的流动性,依然在金融经济中空转,追逐纸面财富。
  从国家层次上看,储蓄搬家意味着系统风险的增加。资金由银行储蓄移向影子银行,其潜在风险自然上升。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当然要承受房价起落的风险。如今资金分散出去,相当一部分进入监管的盲点,信用风险增加。
  而且,流出银行的资金中,不少买入各类结构性金融产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风险捆绑在了一起。哪怕储蓄者本人没有购买结构性产品,他的上下游可能涉及风险,一旦一家有事,资金链风险传递速度或许很快
  储蓄搬家其实是全球性现象,是非常规、超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怪胎。央行将无风险资产的回报(利率、国债率)压到风险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的低水平,是民间资金被迫寻求其他出路的根本原因。但是储蓄搬家在中国又有其特点

本帖隐藏的内容

首先,中国的银行储蓄流失率应该是全球最高的;其次,中国的债务杠杆在“金融创新”的催生下上升极快,债务占G D P比率已经远超过警戒线;再次,中国的民间资金近年直接间接地大量涌向地方债务,而地方债的透明度和偿债能力均有问题。



正方观点 (3) (辩手:2)

便利投资,促进实业发展! 便利投资体现在渠道多样化,在银行“脱媒”的时代,有助于居民摆脱滞涨时代的低利率;促进实业发展,在于P2P网贷模式出现,便利民间及小企业融资

支持

反方观点 (3) (辩手:1)

居民储蓄大量下降,压缩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可能进一步暴露银行的流动性敞口风险!另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违规操作,容易造成投资人损失,高收益下高的非行业风险(来自操作风险等可避免的人为风险);另外,影子银行规模扩大,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支持

结束时间: 2014-3-2 11:35 裁判: wxfwol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2 11:44:53
居民集资办企业,在中国还没有可行的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 11:46:4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 11:57:48
市场反映的正常现象,市场的能量正常发挥的体现,只是来得晚了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 13:08:03
利率市场化到来前的景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 16:16:54
我可能被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