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金融脆弱性和后凯恩斯
为了训练英文的速度能力,大致六天,很快地scan完了"Advancesin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economic",这本PDF的厚度为319Page,实质是一个14篇paper的集。 Introduction中是这样写的,' In September 2005 we organized a confer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Cassion, Italy, the aim of which was to explore 'The Keynesian Legacy inMacroeconomic Modelling '.
14篇论文的涵盖非常广泛:
1. MonetaryPolicy with Firms' Bank Dependence and Default Risk
2. Assessing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s Under Competing Expectation Hypothesis
3. The TaylorRule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Case of Options
4. Credit RiskManagement: Rationing vs Credit Derivatives and Consequences for FinancialStability
5. AnimalSpirits, Confidence and Monetary Policy
6. Asymmetriesas Sources of Conflict in a Monetary Union
7. AlternativeFiscal Policy Rules and the Stabilization Problem in EMU: Theory andSimulations
8. On theMinsky an Business Cycle
9. Minsky'sVi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neral Theory
10. Towards aSpatial Keynesian Economics
11. MonetaryShocks and Real Exchange Rate Dynamics
12. MacroeconomicRisk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n Venezuela
13. World BankTrade Models and the DohaDebate
14. Technology,Capital Flows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onstraint in a Structuralist North–South Model
编者是 Philip Arestis and Gennaro Zezza
在中秋节的时候,收到了Philip Arestis的E-mail,同意并授权我翻译其一篇NCM的论文,在这里又看到了这位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Professor的书,倍感亲切!
接着继续写下点,零碎。。。。。。
1. 动物精神 Animal Spirits
最早看到“动物精神”一词,是来自陈彦斌的一篇论文《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发表在《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作者是陈彦斌、唐诗磊,后来我又购买了其专著《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机制和治理政策》一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该文被收纳为第10章。
MurielDal-Pont Legrand, Dominque Torre and Elise Tosi所写的Animal Spirits, Confidence and Monetary Policy的paper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动物精神”的影子。2001年,AlanGreenspan's administration的最后一个月,他提出了Fed的政策目标是supportoutput growth and price stability。
但“信心”,――企业家和消费者等经济主体的信心是否影响宏观经济波动?一直是一个争论议题。
否定一方认为:经济运行具有客观规律,经济主体的信息是基于经济基本面以及个人可获得的信息得到的,是反映经济系统基本面信息的集合,即便信心能影响宏观经济,也只是由于其包含了经济基本面的信息,因此经济主体的心理因素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显著影响。
肯定一方认为:动态随机一般均能模型DSGE证明,经济系统可能存在多重均衡,由于存在着经济主体的策略依存,心理状态的改变便可以自我实现,经济主体的信心的改变将会使得经济在不同均衡中转换,由此导致了经济的波动。
我的看法呢?是与否的命题,最终肯定一定要看实证的具体结果。实证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开展实证其实,真正是更重要滴。选择怎样的指标来量化?同样的指标,不同的样本期,不同的实证方法,又可能导致结论都不一致。或许这就是逻辑实证主义的魅力所在。
人是半神半兽的产物,反映到经济学上,神性的一面,就是说人是有理性预期的,而兽性的一面,或许就是一种动物精神吧。
2. 金融脆弱性理论 Financial fragility theory(FFT)
在记录片电影《监守自盗》中,大牛Minsky也曾遭遇了非常尴尬的一幕,祸起的根源还是其一篇论文。在危机之前,对Iceland的国家信用评级很高,但在危机开始后,自己否定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观点,将stability修改为instability。一度被PingGu BBS的N个人拿来作为证据,充分论证,不但中国有学渣,欧美世界其实同样也有学渣。
Minsky所提出的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hypothesis 其实可以认为是The GeneralTheory 的一个新发展,因为目前拿来对金融危机做个理论上的解释,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就被发展为FFT了,瑕不掩玉,Minsky是大牛,即使被吐槽为学渣,但肯定也是学渣中的战斗机。
3. 后凯恩斯主义学派 Post-Keynesian School
School到底是什么?
或许Economist是一种职业,所以就必然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利益。
School就是观点接近的Economist所逐渐行走的道路,无论是否是有师承关系
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学术道路选择,就必然产生不同的人群集合。所谓人以群分
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
学术糨糊化,**不争的事实
Likonomics的兴起,一个前提就是其predecessor对于Keynesian太信仰了,经常用Money from the HelicopterTheory, 这招偶然用,一招鲜,对经济短时期的刺激或许有用,但用多了,真的就不灵了,Inflation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个症结。换个玩法吧,走走Supply-side。
英语被列入了社会化考试,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家进行了简单讨论。idea重要,tool更重要,否则只能是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 开导儿子学好英语的同时,也激励老爸继续啃下硬骨头。
小城甘州的天气越来越冷,早晨的气温这几天都在-10C。
看着儿子红彤彤的小脸,(调皮,故意不戴帽子)……
十字路口。他向南,去学校。我往北,去单位。
儿子9岁,我42岁。
But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