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11-6 08:32:00

“当然,我也没有必要跟你卖弄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样的说法才真正好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08:33: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1-6 8:31:00的发言:

“不知道他对效用论了不了解,我以前也绕了很久,接触了效用论,看法开始了转变。”

你是根据什么得出下面的结论?

“只是觉得你以别人不知道效用论为由来认为你自己的观点比人家高明,有点好笑。”

是的。

如果结论过于草率,让你生气,我道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08:34: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1-6 8:32:00的发言:

“当然,我也没有必要跟你卖弄自己的知识框架。”

这样的说法才真正好笑!

没关系,你可以随便笑,我不会再跟你说类似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08:37:00

不客气,我觉得大家都是讨论问题,可以指出对方不足的地方。如果老是建议对方去看书,问题就没法讨论。

当然,你建议我去多看书,无疑是对的。但是反过来,我也建议你去看看书,是不是也是正确的呢?这样一来,我们不是离开了真正的问题了吗?

我也有赌气的说法。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19:57:00
以下是引用pupil在2008-11-6 8:07:00的发言:

          我的情况中,没有先讲禀赋的差异,你的情况中,也没有“同行竞争”呀--农民只一个,牧民也只有一个,他们都没有同行的竞争者--只能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那么同样没有均衡结果:

   有一个上限,也有一个下限:

   对农民来说,只要土豆和牛肉之间的比率,不高过6:1,农民就会接受,而只要这个比率不低于2.5:1,牧民也会接受。现在的结果就是,只要交换比率在6:1与2.5:1之间,农民不会转行做牧民,牧民也不会转行做农民,行业间的竞争,其作用,只能将交换比率确定在这个交换范围之内。

   --由于你的例子中,竞争程度非常小,我所强调的竞争规律的作用,只能把“等量劳动相交换”要求推动到这个水平,而无法推动它达到1:1。

    如果有同行竞争,我想,其结论该是怎样,你应该知道,我不再重复了--竞争程度不一样,它对“等量劳动相交换”的作用程度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同。

    对于你的质疑:如果不考虑行业间的竞争,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农民自己生产牛肉,以抵抗牧民过高的肉价,以及牧民自己生产土豆,以抑制农民过高的粮价,那么就,交换比率中就连这个基本的2.5:1到6:1的范围也不会出现--当然,你也可以把它说成是“交换是否进行”的范围。

    --现在我来辩解两点:

   第一,竞争,至少是,我所提到的竞争这个概念所能够代表的那些因素,对于产品的交换比率有一个影响--准确地讲,是有一个向“等量劳动相交换”方向推动的作用--只是,存在禀赋差异的时候,这种推动作用并不能把最终的结果推动到“等量劳动相交换”的最终方向--但是,这并不能否定竞争有这样一个推动作用--价值规律所讲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指的,也是这个推动力的规律性作用,而不是指必然会把事物推动到最终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当然,没有达到最终的“等量劳动相交换”,也并不代表这个作用不存在,这个规律不成立。--有禀赋差异的时候,推动交换比率向“等量劳动相交换”方向运动的力依然存在,“等量劳动相交换”所阐述规律性运动的原理依然存在。

   第二,我们做分析的时候,为了阐述这种力的影响,往往抽象掉其他的力,而考虑这一个力的作用,是朝向哪个方向的,然后再加入其他的力。在做这种抽象的时候,没有必要考虑,没有了其他的力,现实会是怎样:因为,这只是一种分析逻辑而已,其他的力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只是我们明确了这个力的方向之后,再来考虑它--最终解释现实结果的,同样是一个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的最终结论,而没有必要为了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分析时候,必须把所有因素,一起来分析,没允许做任何抽象。所以,你的质疑,只是基于现实中的认识,对理论抽象的一种苛求而已――你可以看一下关于价格理论的经济学分析中,回答这一问题的学者,是不是从要素禀赋开始的。

--最后,既然你希望我回答的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够看完,而不要让我白忙--估计其他人也没心思看。

你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一个农民和一个牧民,而是10000个农民和10000牧民,甚至是无限多的农民和牧民,那么由于有同行的竞争,牛肉和土豆就会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吗?

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的交换才是你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因为你好像曾说农民的1小时的劳动和牧民1小时的劳动不是等量劳动。二者需要换算成简单劳动。那么又一个问题是:农民和牧民的劳动如何换算成简单劳动?一个牧民1小时的劳动等于多少小时的农民劳动才算是等量的(简单)劳动相交换?

我个人看来,把不同人的劳动进行换算比较,得到一个客观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有换算和比较,无疑都是主观的。(这种比较只有规范意义,而无实证意义),正如不能把不同的人的效用进行比较一样。

虽然,劳动不能进行客观上的横向比较,但可以进行自我比较。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我们不再以一件商品里含有多少劳动作为耗费(成本)的标准,而以得到该商品而放弃的其他商品数量作为成本依据(也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也就是说,有了比较优势理论和机会成本的概念,无需再进行恼人的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问题,就可以研究人们的交换行为。正如有了偏好理论,就无需基数效用理论,就可以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

你在帖子计算的例子,你就只用了比较优势理论,而没有用到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理论。

正如,在相对论里,以太是一个多余的概念,在偏好理论里,基数效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在比较优势理论里,等量劳动也是一个多余概念。(这是从实证科学上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0:14:00

至于研究交换,是从竞争开始,还是从禀赋差异开始,我的看法是从禀赋差异是分工与交换的前提,因此先谈禀赋差异导致分工与交换,再谈竞争更有逻辑性。

例如adam smith的国富论,开篇就谈分工。mankiw的经济学原理,谈竞争市场的供给需求之前,先谈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0:16: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6 20:14:00的发言:

至于研究交换,是从竞争开始,还是从禀赋差异开始,我的看法是从禀赋差异是分工与交换的前提,因此先谈禀赋差异导致分工与交换,再谈竞争更有逻辑性。

例如adam smith的国富论,开篇就谈分工。mankiw的经济学原理,谈竞争市场的供给需求之前,先谈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研究交换的动机是从禀赋差异的开始,但是,他们对交换比率,对价值的研究是用的是竞争原理,还是禀赋差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0:27: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6 19:57:00的发言:

你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一个农民和一个牧民,而是10000个农民和10000牧民,甚至是无限多的农民和牧民,那么由于有同行的竞争,牛肉和土豆就会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吗?

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的交换才是你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因为你好像曾说农民的1小时的劳动和牧民1小时的劳动不是等量劳动。二者需要换算成简单劳动。那么又一个问题是:农民和牧民的劳动如何换算成简单劳动?一个牧民1小时的劳动等于多少小时的农民劳动才算是等量的(简单)劳动相交换?

我个人看来,把不同人的劳动进行换算比较,得到一个客观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有换算和比较,无疑都是主观的。(这种比较只有规范意义,而无实证意义),正如不能把不同的人的效用进行比较一样。

虽然,劳动不能进行客观上的横向比较,但可以进行自我比较。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我们不再以一件商品里含有多少劳动作为耗费(成本)的标准,而以得到该商品而放弃的其他商品数量作为成本依据(也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也就是说,有了比较优势理论和机会成本的概念,无需再进行恼人的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问题,就可以研究人们的交换行为。正如有了偏好理论,就无需基数效用理论,就可以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

你在帖子计算的例子,你就只用了比较优势理论,而没有用到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理论。

正如,在相对论里,以太是一个多余的概念,在偏好理论里,基数效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在比较优势理论里,等量劳动也是一个多余概念。(这是从实证科学上说的)

第一,等量劳动相交换讲得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基于竞争,对交换行为趋势的一种分析,准确的说,是竞争对交换比率的一种作用力,作为结果的“等量劳动相交换”与磨擦力的小球的无限运动是一样的,不会现实中出现,但是,这并不表明,力的作用原理不存在,同样,影响交换的,也不仅仅是竞争,不出现绝对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并不代表,竞争的这个作用原理不存在。

第二,禀赋差异问题,我已经解释过了,如果这是天生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下,禀赋差异对交换比率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禀赋条件下,一单位劳动与其他多单位简单劳动的换算。

第三,你可能有些误会,劳动价值论并不是要去计量现实中的劳动量,更不是要计算出简单劳动是多少,这个量,只是一个研究中的参照,一个分析的起点,可以从逻辑上解决不同商品、要素和生产条件计价问题的一个研究手段。
--同样的假设也存在于,西方经济学劳动同质性假设中,这种劳动同质性的假设与劳动力资本理论之间的关系,相信你比我清楚,那些研究同样要以禀赋无差异和禀赋有差异开始。

第四,至于比较优势理论,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它的提出者李嘉图,宣布比较优势理论所研究的国际贸易问题,他的劳动价值论不能适用--原因就是,劳动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以禀赋差异开始的,虽然他本人就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大师。

--非常可笑的是,在中国,大家都在赞扬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反而对马克思没有从禀赋差异开始展开他的劳动价值论而大加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0:40:00
以下是引用pupil在2008-11-6 20:16:00的发言:

研究交换的动机是从禀赋差异的开始,但是,他们对交换比率,对价值的研究是用的是竞争原理,还是禀赋差异呢?

我们还是谈价格研究吧。

研究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的时候,成本是不是已经既定?

而成本是怎么来的,不同的人为什么有不同的成本,这都是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03:00

65楼:

“虽然,劳动不能进行客观上的横向比较,但可以进行自我比较。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我们不再以一件商品里含有多少劳动作为耗费(成本)的标准,而以得到该商品而放弃的其他商品数量作为成本依据(也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真正认识并运用到这一点的人不多。而这一点正是研究交换的钥匙。

我觉得,你和pupil先生讨论得出结果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

1、他认为在平衡点时,交换的产品包含的劳动量相等。

2、这个劳动量却不能计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21:06: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06:00
以下是引用pupil在2008-11-6 20:27:00的发言:

第一,等量劳动相交换讲得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基于竞争,对交换行为趋势的一种分析,准确的说,是竞争对交换比率的一种作用力,作为结果的“等量劳动相交换”与磨擦力的小球的无限运动是一样的,不会现实中出现,但是,这并不表明,力的作用原理不存在,同样,影响交换的,也不仅仅是竞争,不出现绝对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并不代表,竞争的这个作用原理不存在。

——————你认为这是基于竞争的结果,我已经给了你竞争的条件(无限多牧民与农民),那么请你推导这个结果。

第二,禀赋差异问题,我已经解释过了,如果这是天生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下,禀赋差异对交换比率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禀赋条件下,一单位劳动与其他多单位简单劳动的换算。

——————换算的比例具体是多少呢?

第三,你可能有些误会,劳动价值论并不是要去计量现实中的劳动量,更不是要计算出简单劳动是多少,这个量,只是一个研究中的参照,一个分析的起点,可以从逻辑上解决不同商品、要素和生产条件计价问题的一个研究手段。

————我并没有让你计算现实中的劳动量,我给了模型是理想的。

-同样的假设也存在于,西方经济学劳动同质性假设中,这种劳动同质性的假设与劳动力资本理论之间的关系,相信你比我清楚,那些研究同样要以禀赋无差异和禀赋有差异开始。

第四,至于比较优势理论,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它的提出者李嘉图,宣布比较优势理论所研究的国际贸易问题,他的劳动价值论不能适用--原因就是,劳动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以禀赋差异开始的,虽然他本人就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大师。

--非常可笑的是,在中国,大家都在赞扬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反而对马克思没有从禀赋差异开始展开他的劳动价值论而大加批评!

——————一个理论可以从禀赋无差异开始,但是不能老是停留在这一水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26:00

第一,你是给出了无限多的牧民和农民,但是,你没有告诉我他们分别的劳动时间是多少呀--另外作为机会成本,你应该告诉我,农民转行作牧民的话,他生产牛肉的时间,是不是跟原来的牧民一样呢,同样的道理,牧民转行做农民,专门种地,他生产土豆的劳动时间,是不是跟原来的农民一样呢?

--作为农民时生产牛肉的劳动时间,跟转行作专业的牧民时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均衡结果依然不会是唯一的,还只能是一个范围。

第二,同行中劳动生产率不同的条件下要素禀赋差异是如何换算的,你同样要给出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我只能把原理说一下:要看生产同一个东西,禀赋最优的人,他一单位劳动时间生产出的同种产品的数量是简单劳动,也就是不需要任何禀赋优势的人,生产同样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倍。

--这也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中的东西。

最后,我不知道你说得停留在某个水平上是什么意思,好像马克思并没有跟李嘉图一样宣布,他的理论不能解释要素差异吧,我讲得也只是,逻辑没有从要素差异开始而已?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停留在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禀赋差异对价值规律的影响,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换算,并解释--当年李嘉图宣布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不适用这一问题之后,马克思是针对这个现状进行发展的重要学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以及“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所进行的平均,就可以解释这种禀赋差异--当然,国际贸易领域,马克思提出的国际价值概念,也是有较强的解释力的,只是与这里的帖子所提到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类似,大家的理解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31:00

pupil兄,可否问一下,你是否赞成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马克思说,事物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如果因此在讨论中加入这样那样的条件,我想,是很难得出结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35: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1-6 21:31:00的发言:

pupil兄,可否问一下,你是否赞成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马克思说,事物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如果因此在讨论中加入这样那样的条件,我想,是很难得出结论的。

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45:00

在一个世界里人数无限多,但分为两类:

A类人:生产1斤牛肉60分钟,生产1斤土豆10分钟

B类人:生产1斤牛肉20分钟,生产1斤土豆8分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45:00

72楼:

“要看生产同一个东西,禀赋最优的人,他一单位劳动时间生产出的同种产品的数量是简单劳动,也就是不需要任何禀赋优势的人,生产同样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倍。

--这也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中的东西。”

请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简单劳动量是什么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1:54:00

74楼:

“你好分析中,使用价值量增加,但是,如果不说清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那么,价值是否增加不能确定--我质疑的正是你对“社会必要生产率不变”的“忽略不计”--这个东西不变,可不是马克思的理论,而你的逻辑。

--这个忽略不计,正是你的错误所在:如果你直接假定整个社会的技术不变,你甚至可以说,使用价值跟价值总是一至的,使用价值怎么变,价值就怎么变--但是,显然,这绝不是马克思的逻辑,而是你的假定导致的一个逻辑--别忘了,你不要在你自己假定的逻辑上证明“交换创造价值”,你给自己宣布的是,你在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上证明了“交换创造价值”!”

如果你同意,我不明白你是根据什么来置疑我的“社会必要生产率不变”?你是否认为,双方的交换确实影响了社会必要生产率呢?或者你是否认为,双方的交换确实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技术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2:13: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6 21:45:00的发言:

在一个世界里人数无限多,但分为两类:

A类人:生产1斤牛肉60分钟,生产1斤土豆10分钟

B类人:生产1斤牛肉20分钟,生产1斤土豆8分钟

首先,我还是不太情愿,因为,如果A类人转行,专门去生产牛肉,不应跟B类人相差那么远,你的规定中,把禀赋差异规定成了“天生的”。

在这种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天生差异太大,禀赋差异越大,竞争的作用越少。

其实还是缺一个条件,即多少人生产土豆,多少人生产牛肉,此外,土豆和牛肉的产量分别是多少。

当然,也可以有一个结果:不管有多少人生产,产量中肯定有一部分,被自产自消了,这一部分之外的产品,才被称之为商品。

如果是这样,那么,结论,倒是非常像我们这里讨论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

不管生产土豆的是多少人,生产牛肉的是多少人,除去自产自消的部分,土豆和牛肉产品的商品总量比例是多少,两者之间的交换比率就是多少,相应的,在这个交换比率下,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交换比率。

而只要这个交换比率在前面所讲的范围之内,将不会有竞争性转行,交换比率将被确定下来,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调整,而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A类人生产B产品,或B类人生产A产品,只要社会需要。

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均衡结果,或者说,均衡结果依然可能处于我们所说的范围中的任何一个水平上,当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结果将由两种商品的产量比来决定,但是,这个结果是不均衡的,下了阶段是怎样不知道。

还是那句话,由于禀赋差异太大,而且被你规定死了,人数再多,也没有用,竞争对交换比率向“等量劳动相交换”推动的作用,只能推动到那个比率空间之内

最后,我承认自己失败,虽然人多了,但是,这些人依然跟两个人完全一样,我原来宣布的,会形成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结果,得不出来。

这种无法得出最终均衡的模型,也是价值理论所无能为力的!或者说,价值理论的结论,将只能在一个范围内发挥作用,将交换比率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而确定不了一个最终的结果。

这也就是演化的结论吧-----没有均衡点。

我失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22:15: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2:25: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1-6 21:54:00的发言:

74楼:

“你好分析中,使用价值量增加,但是,如果不说清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那么,价值是否增加不能确定--我质疑的正是你对“社会必要生产率不变”的“忽略不计”--这个东西不变,可不是马克思的理论,而你的逻辑。

--这个忽略不计,正是你的错误所在:如果你直接假定整个社会的技术不变,你甚至可以说,使用价值跟价值总是一至的,使用价值怎么变,价值就怎么变--但是,显然,这绝不是马克思的逻辑,而是你的假定导致的一个逻辑--别忘了,你不要在你自己假定的逻辑上证明“交换创造价值”,你给自己宣布的是,你在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上证明了“交换创造价值”!”

如果你同意,我不明白你是根据什么来置疑我的“社会必要生产率不变”?你是否认为,双方的交换确实影响了社会必要生产率呢?或者你是否认为,双方的交换确实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技术呢?

真是让人哭笑得,允许某些条件不变,但是,不允许假定任何条件不变!

你分析的是,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交换双方的同行,是否参加交换呢,如果,他们也在参加交换,你看一下,你是不是违反了你自己的假定呢:

既然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家都在参加交换,为什么生产效率提高的,只有你所说的那两个“交换双方”呢?你的交换提高效率,与你的假定,矛盾!

----看清楚了吗,不是不允许你假定,而是,你的假定与你自己的分析矛盾-----这一点,我说过多次了!

当然,如果你宣布,其他人不参加交换,参加交换的只有这两个,的确不会再让其他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这同样不能假定社会生产平均生产率不变:

因为,如果其他人不参加交换,相应的,你所说的“交换双方”,就成了每个待业里唯一的“商品生产者”了,也成为了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唯一的生产者了,它们两个的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可以假定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没有变吗???

-----再说一遍,可以假定,但是,最基本的前提是,你的假定跟你的分析不矛盾!

-----再看一下你引用的我的批评,以及我在此之后的进一步的解释,那里说得正是这个意思,不是不允许你假定,而是你的假定跟你好分析矛盾。

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22:26: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23:28:00
已在另贴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6:37:00

78楼,不要说什么失败。讨论问题不存在谁失败。

我只是觉得用劳动价值论来探讨价格决定,涉及到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什么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用准确的数学化语言刻画他们。个人觉得,这些概念有规范化意义,但在实证的角度,从价格决定看来,它们不是必需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7:11:00

劳动论一定要结合效用论,才能完整地解释交换。

而劳动论和效用论是完全可以统一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任何效用的取得都要耗费时间。从这点出发,劳动论和效用论就完美地合而为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1:29: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7 16:37:00的发言:

78楼,不要说什么失败。讨论问题不存在谁失败。

我只是觉得用劳动价值论来探讨价格决定,涉及到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什么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用准确的数学化语言刻画他们。个人觉得,这些概念有规范化意义,但在实证的角度,从价格决定看来,它们不是必需的概念。

我想你误会了,我讲的“失败了”,指的就是,你给出的条件中,要素的禀赋差异大,而且没有限定需求、生产情况,所以,我得不出均衡结果。

不知,你能否从中得出一个均衡结果呢?

斯密和李嘉图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包括其他贸易理论在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分析,也同样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均衡结果”,而只是确定了一个“价格范围”。

要素禀赋理论H-O同样也是这样的,不限定最终的供给和需求,他们的模型中同样没有一个最终的“国际均衡价格”。

而如果限定了这一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得出的价格更为直接--而且,不同的是,劳动价值论在这里处理的是劳动禀赋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处理资源禀赋的差异。而H-0理论,只有和新贸易理论相结合,才能处理这两种禀赋差异。

总结一下:没有均衡结果,是因为条件不足,其他的贸易理论,也是不出来,他们同样得限定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才行,而在马克思的这个模型中,如果有了这些条件,一样有明确的结果,而且资源禀赋和技术差异都可以纳入其中。

当然,你关于马克思的逻辑缺乏模型梳理的批评我接受,虽然不一定非得建立数理模型,但是,澄清某些概念,甚至进行某些修改使之更符合现代学术语言,还是非常必要的,否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命力是会受到影响,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个分析框架的吃力之处--当然,这当然也是由于我不是专门从事这个领域的,对于禀赋理论和贸易理论,我反而更熟悉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3:49:00

83楼:

“而如果限定了这一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得出的价格更为直接”

马克思当然更加直接,只要宣布在这一点上,简单劳动量相等就可以了。

而其实,在这一点上相等的根本不是什么简单劳动,相等的只不过是马克思的鬼魂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4:21: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1-8 13:49:00的发言:

83楼:

“而如果限定了这一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得出的价格更为直接”

马克思当然更加直接,只要宣布在这一点上,简单劳动量相等就可以了。

而其实,在这一点上相等的根本不是什么简单劳动,相等的只不过是马克思的鬼魂而已!

我和他讨论的那个情况中,没有简单劳动,均衡点也不是简单劳动相等得出的。

--至于你的其他评论,我不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5:11:00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5:22: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5 21:36:00的发言:

如果打猎和织布的效率,甲都是乙的两倍,那么甲和乙应该不会有分工与交换行为。因此,你后面的分析就无从谈起。


但是,一旦有100个甲和100个乙组成一个社会时,就会有分工和交换行为。

而事实上,商品交换就是这样形成的。

看看马克思的《资本论》“现代殖民学说”章中,是如何描述当时的北美殖民地的商品经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5:29:00

但是,一旦有100个甲和100个乙组成一个社会时,就会有分工和交换行为。

如果生产率之比保持不变,即使有10000000000000个甲和1000000000000000000个乙,交换都不会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5:40: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6 19:57:00的发言:

你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一个农民和一个牧民,而是10000个农民和10000牧民,甚至是无限多的农民和牧民,那么由于有同行的竞争,牛肉和土豆就会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吗?

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的交换才是你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因为你好像曾说农民的1小时的劳动和牧民1小时的劳动不是等量劳动。二者需要换算成简单劳动。那么又一个问题是:农民和牧民的劳动如何换算成简单劳动?一个牧民1小时的劳动等于多少小时的农民劳动才算是等量的(简单)劳动相交换?

我个人看来,把不同人的劳动进行换算比较,得到一个客观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有换算和比较,无疑都是主观的。(这种比较只有规范意义,而无实证意义),正如不能把不同的人的效用进行比较一样。

虽然,劳动不能进行客观上的横向比较,但可以进行自我比较。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我们不再以一件商品里含有多少劳动作为耗费(成本)的标准,而以得到该商品而放弃的其他商品数量作为成本依据(也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也就是说,有了比较优势理论和机会成本的概念,无需再进行恼人的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问题,就可以研究人们的交换行为。正如有了偏好理论,就无需基数效用理论,就可以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

你在帖子计算的例子,你就只用了比较优势理论,而没有用到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理论。

正如,在相对论里,以太是一个多余的概念,在偏好理论里,基数效用是一个多余的概念,在比较优势理论里,等量劳动也是一个多余概念。(这是从实证科学上说的)

你离开了所有制基础,谈一个社会的商品交换是否是等量劳动交换,根本就是不可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5:53: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1-8 15:29:00的发言:

但是,一旦有100个甲和100个乙组成一个社会时,就会有分工和交换行为。

如果生产率之比保持不变,即使有10000000000000个甲和1000000000000000000个乙,交换都不会发生。

不要说后面有那么多零的人了,假设有十个人,每个人都有十种需求,而这十个人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不等,而且一个人无法同时完成十种工作,那么他们为了满足需要,就会形成一个商品交换社会。

而且可以证明,这种商品交换社会的生产边界,绝不会低于没有分工和交换行为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