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一天你到跑步机跑步,请问,你会设定一个时间(譬如30分钟),然后一边跑一边看「剩余时间」,还是看「已跑时间」?
我认识的好几个朋友,都是看「剩余时间」。
「这样会愈跑愈high。」他们说。
今年有一篇来自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的研究,证实了这件事。他们发现,从100倒数到1,人们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
而,从1数到100,人们则觉得时间过得比较「慢」。
研究之后,科学家建议,如果是运动的时候,最好是往「下」数,使用倒数的计时钟,还剩多少时间,这样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再咬牙一下就过去了。
反之,如果有失眠习惯的人,科学家则建议,应该要往「上」数,这样觉得时间比较「长」,会让你轻松一点,降缓「早上即将来临」的失眠压力,因而容易入睡。
不过,我研究身边朋友运动习惯,却发现──那些看「剩余时间」的,似乎都无法保持这个习惯太久。
想想,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去看「剩余时间」,就是因为觉得他们认为这项运动无法「每分钟都有成就感」,才想要不断的计算,还剩多久就可以结束,还剩多久就可以解脱。
我发现,他们太「勉强」自己了。
于是很快就放弃了。
因此,這篇研究讓我有另一種的解讀──
它教我們的是,人生,不應該去看「剩餘時間」,而要故意去看「已跑時間」。
也就是往「上」數。
而且,人生其他的事,也都應該往「上」數。
我們要自己問自己,自己人生的「數字」,都是在增加中?還是減少中?
人生中所有事情,之所以不快樂或有壓力,有可能都是因為我們習慣往「下」數!
舉一個例,我以前待過的公司天天要打卡,每天早上我得搭一小時的公車到公司,公車會經過三處室外的「鐘」,上面寫著時間,我就會看到,我還剩40分鐘,我還剩25分鐘,我還剩7分鐘……。
後來我決定,每天故意早一小時起床,讓我不必再看時間。於是我發現,我開始欣賞窗外的那些「時間」,我的時間慢了下來,我天天心情都好很多,有時候還放鬆到在公車上打個盹。
然後,之前課上認識一位女同學,她說她即將滿40歲,壓力很大,每天都在算,她還要多少年就到這個歲數。我當下建議,歲數增加,代表的是智慧的「累積」,或許我們都應該看我們「已經」活了幾歲,而不是我們「還有幾歲」就到某歲數,當我們可以如此坦然數出每一個年歲,承認它,慶祝它,擁抱它,每天慶祝它的增加,這也是「往上數」而不是「往下數」。
另一位朋友,在老企業工作,他常說他很期待退休的那一年,可以領退休金、去很多地方玩。我告訴他,不應該等到退休,而是「現在」就去玩。「人生在倒數退休日期,也等於在倒數自己的死亡日期。」我說:「更何況,天有不測風雲,有可能活不到那一天。」
所以,無論是跑步。
還是上班。
還是看年齡。
還是計算人生計畫。
要問,你的人生的「數字」,是在增加中?還是減少中?
有時候我們會不小心開始「倒數」,告訴自己別這樣做。
一定要「往上數」,每天看到數字的增加,而每天享受數字的美好。
每一個愈來愈大的數字,都代表著我們又多做了一件事、多活了一天、多熱鬧了一個月、多充實了一年。
那叫做,生命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