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
高旷
摘要:一处不立处处能立,亦即,任何角度都不立,任何角度都能立,这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另一种表达,这更是佛教智慧在语言文字上的哲学表述,目的是解决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1 源泉:《金刚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2 脉续:东晋僧肇《不真空论》:故经云,甚奇世尊,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立处即真也。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香严禅师悟道时说: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3 解读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具体的生命意识体及群体,不管是人或者非人(其形态、智慧高于人或低于人),怎么思维、怎样表达、有着怎样的行为,都有其具体的时空环境,亦即存、活环境(立足处和立场);他或他们的见、闻、觉、知、识,以及他们建立的各种体系(包括所谓的科学、哲学、宗教、文化、道德、法律典章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他与他们各自能力基础上的,都是有局限性的,都不可能是普适的与无限的,都是相对的。
任何立场、立足点、出发点,都不过是身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边见、建立见而已;因为有所立,必有所对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知、所得等等,都是有所立;无所立,即绝对,显现一切,照明一切,明澈一切。
一处不立是本体、本质、是空性、是总相智、是无相智慧;处处能立是本体起用、是作用、是现象、是别相智、是器世间智。
说有说无,说对说错,执是执非,执虚执实,表功责过等等,也是一种立;有无之间,对错之间,虚实之间,是非之间等等,凡所有言、有思、有想、有为、有相都是一种立!
夫唯不立(身、语、意皆不立),则知一切想当然(唯心)的立处;夫唯能方便立(入),才能与立者沟通,助其智慧、解脱于不立(痴、执)!
4证明
4.1不同的生命意识体,不同的感觉世界(世界观)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实验证实,在狗的眼里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狗看不到人类眼里的绿、黄、橙。这三种颜色在狗眼里显现的是不同的黄色。而蓝绿色在狗眼里是则是灰色,蓝色、紫色成了深蓝色。
研究还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猫等,它们几乎不会分辨彩色。环境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它们看到的是一个黑白灰的世界!人由于多了一种视锥细胞,看到的世界比其它哺乳类动物要绚丽许多。
然而,我们人类眼睛里看到的世界并不是最绚丽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着的许多鸟类,它们眼中的圆锥细胞比人类多得多,它们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它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远比人类更加色彩丰富斑斓的世界。
例如,蜂鸟,还有其他一些鸟类,它们能够看到许多人类看不到的光线。这些光线被人类称之为紫外线和红外线。
再如,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动物。鸽子还有一种本领,就是能够感知磁力线。它们就是凭着对大地磁力线的分布“相貌”的记忆,一路循迹,千里归家。
还有,蝙蝠对超声波的听觉,双髻鲨对电场的感觉等等。类似的例子还非常多。
佛经载,龙看到的水是漂亮的宫殿,地狱的渴鬼看到的水是脓血!
再想想您身边患有色盲症的同事、朋友或家人,您很可能为您没意识到:世界的样子在不同族类生灵(生命意识体)的眼中会有这样大的差异,而感到吃惊。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感知功能,就有怎样的“世界”,什么样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实的、正确的、客观的!立处即真嘛!
就是这么有趣,不仅仅是人类在为“世界”立法(世界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其它生命意识体也概莫能外!岂不知,都是盲人摸象的结论,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迷)此山中。
禅宗六祖:“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4.2物理科技、理性探讨、感性思维证明人类的“世界”也是一厢情愿的客观
4.2.1 器官认识论
人类的心灵如同被关在黑屋子里,每时每刻都是通过5个洞接触外部世界。这5个洞分别叫着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是谓五官。五官是心灵通向外部世界的渠道和桥梁。通过这个渠道,人类接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存在。但感知首先会受到那5个洞的局限。人类的五官当中,通过视觉接受到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我们共同来看看人类的眼睛是如何看到外面世界的。
眼睛视网膜接收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不同频率的光波﹙电磁波﹚,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受到光线的作用,迅速将光作用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电脉冲信号再通过双极细胞传递到视神经神经节细胞,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外膝体,再由外膝体传递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这些承载着外界事物信息的电脉冲信号还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加工。
它们首先被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按照不同的性质被送到多个脑区级联加工。最后大脑还再次要将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再经过极其复杂的处理,最后,我们的大脑里终于呈现出所见到的多彩多姿人类世界!其实,在大脑传来传去的其实只是一大堆电脉冲信号!
还有,人类的大脑其实也并不怎么忠实于眼睛“看到”的“外部世界”。从眼睛结构图上可看到,在视觉神经连接视网膜之处有一盲点,理论上,光波落到此处时,将会有部分看不到。可是,落入盲点的那部分外人眼仍然“看”到了。还有,眼睛的视野具有高分辨率和色彩识别能力的部分,其实仅处于视网膜中心周围大约一度的狭窄视角,眼睛真正看得最清晰的只有我们认为自己看到的内容的10%!这个真实情况与人眼实际感觉到的实在相差太远!
那么我们怎样得到的我们的“正常”感觉的呢?
原来,视觉其余90%的内容都是靠大脑的信息加工得出的“推论”!这些“推论”基于:a我们刚刚看到过什么;b在以前类似的场景中我们看到过什么;c怎样的信息取舍和利用方式更“合理”。这就是说,大脑会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来加工看到的信息!这是人们多半没有意识到的事情。
很显然,人类所看到世界的过程其实是大脑建立一个心理图像的过程,以眼睛为代表的感官在感觉外界景象的过程早已掺入了主观的因素,不仅掺入了主观的“加工”,而且掺入了主观的“材料”。
我们再看声音感觉的形成:一定频段(20——20000赫兹之间)的空气波动——自然界中一种信息(信号),经过人的耳神经系统处理后,再经人脑的解释,使人产生了声音的概念。
气味感的形成也是如此,自然界的物质主要是由十几种元素所构成,而这些元素本身并没有气味。那么,人通过口鼻感知到的各种气味是从那里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人脑创造出了各种气味,其机制、机理与形成颜色和声音的机理相同——气味形成于人脑对自然界中某些特定信息的解释。
还有,粪便散发的信息被人类反映为唯恐避之不及的“臭臊”,而却被蝇类反映为趋之若鹜的“香气”。这说明,不同生命体对同一自然物的解读(即便都是不客观的)也不会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足以说明,生命体生活在各自固定的程序世界里。
通过以上种种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科学常识,我们可以看到,其一,人类传感器接收信号(信息)的幅度比较狭窄;人类凭现有的感官水平,是不可能接收到自然界的全面、全体信息的。其二,人就像是被“预先编程的智能生物机器”,这就是说,人对自然界中各种信息的解释是被预先相对设定的。生命体所感知的自然物全然不是如实的自然物本身,不仅如此,即便是相同的自然物,不同的生命体对它的解读(意识分别)也完全不同。
至此,我们还能肯定眼前的世界是客观、真实的吗?人类因眼、耳、口、鼻、舌、神经末梢已以及大脑等的有限功能,才得以过滤和加工成当前的人类感性世界。耳若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眼若能看见红外线(某些动物可以)和紫外线,其他器官也能超越自身功能,则人类生活在另一种状态,当前的世界被加工成另外一个模样。
尽管,人类世界从人类角度(感功立处)上是那么的真实逼真;但从绝对意义上不过是隅(愚)见或边见;之所以,人人都认为彼此所认知的世界是一样和真实,是因为人人的感官和意识功能基本相同;彼彼皆是人类为自然“立法”(立处即真)的结果。
4.2.2物理世界科技论
从现有的物理科学技术证实,原子是构成当下世界的基本微粒。从这个层面上来观待世界:日月星辰、高山大地、深海浅溪、高楼低房、车辆船舶、各种动物、各色植物、各类器物,乃至于父母儿女、亲朋好友、你与配偶等等,都是原子的聚集与离散,没有本质的不同,却有惊人的趋同。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科学、科技视野下的原子世界,那是一种彼我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的混沌状态;一种性自平等,无平等者(没有评判者)的状态。
但是,感性状态下的世界可不是这样,有世界,有家国,有政治,有经济,有宗教,有文明, 有古今,有形色,有物质,有意识,有对错,有好坏,有是非,有生灭等等。总之,感性世界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剪不断理还乱。
这就出现了矛盾:如果认定世界的多元、多样化(感性)是完全正确的,就等于否认科学的研究结论与理性特质;如果认定世界的无别异性(科学)是完全正确的,就等于承认人类感知的虚妄与唯心。
如此一来,我们将何去何从,以何为究竟真实?
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以上物理科学至少证明了一个事实:人类对眼前世界的感知与解读,是相对之见,是一隅之见,甚而是一种偏见,至少不会是遍见,更不是绝对正确之见、智慧之见。
4.2.3时空论
我们通常都认为,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球都高悬于天上,天上无限好!然而,当我们登上月球或是其他星球,或是漫步太空,就会发现:原来地球也在天上!这就是说,我们也在天上住!而且一直是这样!这个提法,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但是事实如此;天地未始有异,因人渐进的认识能力和智慧有异,而根本究竟无异。
又,人立于大地,在方位上有前后上下左右。若人向前移动十米,则原是人前面的十米空间,因为人位置的变异,成为人后面的空间,前变后;同理,当其人向右移动万米,则原是人右边的万米空间,变成了人左边的空间,右变左;同理,反向也是如此,上下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空间本身并没有前后上下左右,甚而内外,而是因为有了(以我为中心)人的参与,才有了空间名称和方位变化,若没有人(意识)的参与,空间方位如如不变,以至于没有方位;空间无相、无名,因人而名、相杂陈。从绝对真实意义上讲,人是空间方位和名称的臆造者!
再说时间,不论是一秒、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客体(都是相对的)的变化而已,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我们只能通过世上万物的变化来判定时间,譬如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时间概念等等。这种物相、客体(相对)变化的过程,我们称之谓时间。
时间只不过是客体(相对)运动、变化的界定,是意识体(相对)的感觉;日出月落、花开实结,本身没有时间可得,只是客体(相对)的流变;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空间、时间未必能被看作是一种可以离开实际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物理客体不是在空间之中,而是这些客体有着空间的广延。
真正意义上讲,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意识体(人或者非人)的相对感觉而已,甚而说是一种意识与概念。
爱因斯坦说:时间、空间、物质,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