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1、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政府收支科目,财政部门按新科目编制当年财政收支预算。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是这次科目改革的核心。建立一套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建立民主、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扩大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2、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召开。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同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人关注的是,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今后财政部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指引了方向。
3、“两税合并”。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为进一步规范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完善核定征税办法,国家调低八大行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
4、个人所得税不断改革完善。截至4月2日自行纳税申报期结束,全国共有近163万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进行了纳税申报,全国共申报年所得总额5150亿元,补缴税额19亿元。工薪阶层仍然是“唱主角”。2007年11月15日,税务总局修改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将股票转让所得和个人房屋转让所得明确列入申报项目。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5、5.30事件。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股市过热现象,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2007年5月30日大盘暴跌282点,跌幅高达6.5%,总流通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了4253亿元。这是中国股市管理层让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强化认识投资者教育和投资风险的一堂大课。但这次“半夜鸡叫”也引发部分股民拷问政府的公信力。
6、6月29日,十届人大28次会议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特别国债不是对预算赤字的融资,而是有等值的外汇资产相对应,而且这部分资产属于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应该是中性措施,可以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加内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支持,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
7、11月28日,财政部颁布《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决定三年内新增470亿元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领域的投资和转移支付的力度。
8、中国财政收入5年连续增长,今年再创新高,预计达5万亿,增幅达30%。今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和收入征管加强。
9、中部崛起战略步入快车道。2007年5月1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正式下发《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将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中部六省老工业基地城市是指:湖北省的武汉、黄石、襄樊、十堰和湖南省的长沙、株州、湘潭、衡阳以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等省的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12月份,经国务院批准,武汉“1+8”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具体实施期。
10、出口退税调整频繁。为了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今年我国对出口退税进行了多次调整。4月11日宣布调减、取消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率,7月1日取消、调减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出口退税。这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增加国内商品供应,缓解国内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