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中国的房价在一直上涨,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这样的上涨说明了靠行政手段来控制房价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长期来看还是有一定问题的。
“过去国务院关于控制房价上涨出台了很多政策,有一定成效,但是现在看来,由于没有长效机制,所以造成了今年一、二线房价上涨20%以上的情况。因此,主要靠行政手段的调控只能是临时的、短期的、应急的。”张卓元表示,对商品房房价进行控制应主要靠经济手段。因为,如果你一方面货币大量往外发,投资渠道又比较窄,行政手段来控制房价,短时间可以有效,但长时间是不可能的。
对于三中全会相关内容的解读,张卓元认为,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将类似于美国的房地美、房利美。“虽然美国的"两房"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出了点问题,但是它对解决美国的一些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包括中间层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等。”他说。
保障房将是我国未来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部分。2013年4月9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有序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在2013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住房保障条件。这一项政策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住房市场增长,也给住房市场带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张卓元表示,此次决定提出要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而这方面内容放在社会保障制度里,这就意味着建立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职责。上述问题的改革,将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蔡继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不能忽略供给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这些年来我们房地产调控政策表现出来的一个教训是“十年九调,越调越高”,不仅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这个目标没有实现,让它回归理性的水平就更谈不上了。
他认为,之所以“十调九高”,就是因为只注重需求,忽略了供给。一直以来的调控政策总是从需求的角度遏制对住房的购买,供给却没有有效增加“如果我们同样大幅度增加供给,供给曲线相应移动,不仅不会上升,至少能保持平稳,还有可能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对三中全会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一个中心的线索就是要把住房的建设、住房的发展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当中来加以定位,从而谋划今后的发展路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对住房的属性定位。究竟是商品还是介于商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混合品,或者说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品?这是首先要说清楚的一件事。我的体会,在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下,住房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种混合品,但是对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的人,可能要把它当作商品来加以对待。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在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下,要打破二元体制,塑造一元体制。
第三个要研究的事情,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
关于房地产品牌营销
更多内容可在上海贝京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