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3705 9
2008-01-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上传者:贾凤梅
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集群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国家层面试验区,对于中部崛起和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战略支点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比较优势明显:

    首先,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两大城市圈位于中部地区的经济腹地,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的结合部和我国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汇处。隔江相望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共同组成的长江中游大经济区,东承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北接京津冀,西启成渝,具有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纽带和桥梁,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交汇中心,铁路、水运、公路、空运优势均十分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

    其次,显著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增长潜力。武汉城市圈总面积占湖北的31.1%,人口占湖北的51.2%,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总面积占湖南的29.7%,人口占湖南的39.3%,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两者都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城市群,聚散功能强劲,综合实力显著。

    第三,密集的科教和智力资源。武汉城市圈有科研院所59所,在校大学生92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二;拥有院士48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际级生产力研究中心三个,科研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长株潭城市群拥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遗传学家卢光琇、新材料专家黄伯云等世界知名科学家,两院院士达45人,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4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第四,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武钢、湘钢为我国中部和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企业,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将使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产品供应中心,两者构成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也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武汉城市圈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地,并日渐成为以光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长株潭具有步行机器人、蜂王飞行器、智能工具机、巨型高速电子计算机和国产飞机刹车片等众多中国第一。

    第五,市场发达,具有推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基础。武汉、长沙市均为我国的商务重镇,长株潭城市群拥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89家;武汉城市圈不仅拥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69家,还拥有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和综合商品交易市场。

    近年来,中部地区积极进行城市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也先后出台。同时,在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城乡、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

    但是,专家指出,融入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比如,现有的财政、税收、投资等各种体制、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客观上导致圈内的产业布局难以合理优化,产业链难以进一步延伸;基础设施建设因条块管理体制和相关法规限制,难以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环境同治由于责任机制、补偿机制不到位,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受现行电信规则制约,未能实现通信同城收费、统一区号;要素市场改革滞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规则、统一监管,导致要素市场体系不健全,存在地域封锁、监管分离、功能不强等问题;资本市场工具单一,适应不了市场化融资的要求;中介服务市场存在着不合理的部门准入限制;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现象突出,公共服务难以均等化。

    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外,都是由行政区划经济导致的,需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为我国以城市圈建设为主体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积累经验,为其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示范。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武汉市和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在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把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落到实处。

    吴永保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可以强化中部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并建立两个城市圈高层合作与对话机制,形成中部地区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区域互动机制和整体发展格局,协调协商以特大中心城市为核心构造中部地区双核和多核型的武汉-长株潭大经济区,打造我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 17:03:00
分析得很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 17:08:00
中部未来的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目前存在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 17:18:00
从总体上说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并不比这两个差,竞争力至少应该和他们差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 15:19:00

同意楼上的。

的确,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目前发展潜力较大,势头良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 20:22:00

大家能否讨论一下既然大家认为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上述两个城市群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什么在国家级的规划和中央级别的媒体上总是避而不谈中原城市群呢?

是不是国家已经认定中部崛起的龙头是武汉都市圈?或者是武汉都市圈+长株潭这个成长三角?

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 20:23: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