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脱产博士
有幸碰上研究生制度改革,取消公费制度,改为奖学金制度
更幸运的是我正是在试点院校读博
获得了2等奖学金(所在学校整个经济学院,只有一个一等奖学金名额,他是院长的学生)
每月补助400元,其中的150元为导师补给,250元由学校(代国家)支付
导师支付的部分需要导师签字的转帐单,送交财务处
结果:
导师的部分没有下文,导师至今没有提供单据.我们也压根没有打算要!
每月的补助实际发生额250元人民币
不是我抱怨
这与250没什么区别,没有实行奖学金制度的时候博士据说是275元
这样看来国家是赚了还是亏了?
学经济的都知道现在的物价水平,食物价格还在飙^^^^^^^^^^^^
250是不够吃的
博士还要买书,弄资料
书的价格在长,好点的书不下50吧.大家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最终的结果:
脱产博士不能脱产,因为脱产会饿死
出去打工转钱最要紧
既然在职博士都能毕业,我们为什么不能毕业
还好就是我们年轻,经得起折腾
无奈的忠告:
1 要是真正喜欢做学术,去国外,有好的环境,好的老师,好的条件
不要以为学习靠个人,不要以为老师的作用不大,你错了,好的老师可以将你带到学术的最前沿,然后才是你自己的努力
2 穷人不要读博士,除非你离了学术没法活
3 男人最好不要直接读文科或社会科学博士,将误你的一生(除非你离了学术无法活,或你有事业基础和理工科背景,或你有足够的毅力成为XX学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文科或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错,这是我国高考制度造成的)
我的决定:
生存的本能,使我不得不首先保证吃饭问题
所以,下学期,出去兼职,不能再傻傻的听老师的话,在学校天天上自习,看书,学习,写文章
赚够自己的开销,剩下的时间尽量学习
毕业是目标,学术是次要
哭泣:
祖国别怪我 人民别怪我 我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我是普通人 并且是山区农民的儿子和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