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23 0
2013-12-21

(前几天的某个下午,因故翻阅一本经济学真题,突然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一点思想火花,记录在高微的课本封底及后面的白页上,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本书后面会有那么多空白的地方,导致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记录当时的想法,试想如果没有那么多纸,我也不至于码这么多幼稚的文字了。)

突然想把它发上来,让大家看看。我知道这不是明智之举,但是我想起今天看到德鲁克提到的的一个关于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一个美国年轻学者的故事,(额,或许是一个笑话)这个年轻学者希望写一本关于中国问题的权威著作,他在一天用去12小时完成了这部著作的大部分,他觉得接下来只要搜集一点点数据和资料就完整了。多年以后,这个年轻人——事实上,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仍然在搜集那一点资料。德鲁克的意思,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联系纷繁复杂,如果追求完整,追求无缺,只想以完美的作品示人,只会让自己学习的速度减慢,甚至有可能碌碌无无果。

所以,大胆地暴露自己的幼稚又何妨呢?有人关注才会有动力。写文章是给人看的,不是自己捂的,自己捂的叫日记,比如某某官员XX日记。当然,由于本人的极度“惜时”(其实是极度懒惰),以至于不肯花大功夫去慢慢修改其中的许多表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所以肯定有许多地方读起来不通,实在是抱歉。

原题目1:发展中国家有未来吗?--兼论中国梦的可实现性(这个中国梦只是字面意思,跟当下的政策,改革什么的毫无关系。)(等看到结尾,你会发现这又是一个断章,不过大意已表,也就引以为小瑕疵了)

原题目2:发展中国家有未来吗?---兼论穷人有未来吗?(还是断章,不表)

新古典增长模型告诉我们,要是一个国家我们,要是一个国家进步,就要提高资本积累,加快技术进步,似乎给所有发展中国家指明了一条道路,但是,过去了这么多年,非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并且这种落后并没有改善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

索罗模型的确给了我们一线希望,给了我们方向,然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在这条路上弯折迂回,跌宕起伏,发展中国家真的可以赶上发达国家吗?

如果可以,并且最终做到,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的成就,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冥思苦想过吧?就算不可以,或许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高度的权威和宗教般的意志,为走向繁荣而奋斗。

索罗模型问世半个多世纪了,现在看来,东亚国家已经找到了这条他们自己的路,极有可能的是,他们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最终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他们最后,终于成功了。

但是,但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呢?所有的国家都能沿着“人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大路走到“发达国家”的终点吗?

作为一个作家,文艺工作者,路遥认为,人们不应该把农村看成中国迈向未来的“沉重负担”。从某种意义上,没有广大的农村,也不会有眼下城市这点有限的繁荣,,放大一点说,整个第三世界不就是全球的“农村”吗?看到这句话,我对文艺工作者的态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我以前总觉得他们过于感性,觉得他们的许多看法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深入的分析,全面的研究,科学的论证……过于感性,近于武断,所以我对这类人的观念总是倾向于不屑一顾,当他们谈论社会问题的时候。

但是,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却对路遥的论断由衷地折服。然后对文艺工作者的论断的态度有了一些新的体悟。许多感性而武断的东西,它们如果是对的话,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作者合乎逻辑的天才,这里面天才的意思,是指他们对社会、对人性、对宇宙有着深刻的洞见。他们的工具箱里也许只有纸和笔,或是一把吉他,没有高深的数学,没有计量经济需,但是,他们的洞见和预见,却足以供后人享用几代,adam.smith不就是这样吗?

发现离题了,上面一段也许可以另起一个题目,叫“对实证经济学的反思———一个批判”,哈哈,当然不是我的水平目前能写得出来的。

回到发张中国家能否最终走向集体繁荣的问题,不妨采用逆向思维,如果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成了发达国家,大家的技术都进步够了,人均资本存量够了。那么,产业该如何在国与国之间分配呢?市场机制如何使得所有产业的回报率相同呢?况且技术进步,市场分割等原因的存在,总有产业的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也会有低的。技术进步都够了是难以实现的。设想,所有国家在各自相应的行业取得了先进的技术,他们做贸易,但是有些产业,技术再进步,它们的生产率也不会有相对足够的提高呢?比如农业,无论技术再怎样进步,也不可能达到一个程度,使得各国从事各自相应的优势行业,彼此贸易往来,各取所需,各供所足呢?显然不可能,即便肯能,这会是一个稳态的均衡吗?绝对不可能,你能要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windows操作系统在同一时间推出,并且在这之后每年同时推出下一代吗?

那么,共同走向繁荣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虚幻,

我们曾经多次被教育过,看问题不要非黑即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要接受各种状态上各个事物的存在。然而,还像路遥所说的,发展中国家之于发达国家,犹如农村之于城市,它们仍能共存且发展,改进自身的状态。既然贸易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并在无法预见的未来仍然存在并仍然存在下去,既然资源的禀赋,技术的壁垒等等差异仍然存在并仍然存在下去,但是发展中国家还是能从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他们正在进步,也会一直朝着进步,前进的过程会有曲折,会有弯路,甚至会有自身的崩溃,但是,他们正朝着“发达国家迈进。

最重要的是,他们是有希望的。我坚信,在漫漫的未来之路,会有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并成为发达国家中的佼佼者,他们会取代从前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会集体走向发达,但是,他们是有希望的。而且,希望之门永远不会关闭。谁还会说,发展中国家没有未来?

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结构的绝对存在,令我们欣喜的是,结构不会一成不变,即便是静态的均衡,迟早有一天会被打破。

相反,某些国家也有可能渐渐式微,最后沦为“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进程放入历史的长河中去看,这是一场不会停止的马拉松,有的国家被超越,有的国家超越别国,但是,造物主给我们的第二个惊喜,是所有人都在前进。这意味着,无论如何,各国、各种族在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它们总是在发展着,下一代人的福利总是会大于上一代人的福利。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谁还会说,发展中国家没有未来?

总结: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在全球格局中处于不利的位置。最终,发展中也无法集体走向繁荣。

但是:发展中国家是有希望追赶发达国家的,并且希望之门一直为他们敞开。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永远进行的未来征程中,他们都是发展的,进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