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山东房地产网 作者:吴梦华 |
最近中央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提高购房贷款利率、提高二手房交易税率等等,社会上反响很大,讨论热烈,也出现了很多声音。很多没有买房子的老百姓更是大声叫好,大有买房愿望明天就能实现的兴奋。起初,我也为中国老百姓住房难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拍手叫好,可是静心思考后,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笔者是一个房地产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无房族,自然也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个办法让和我一样的老百姓早点主的起房子,可是笔者现在却不得不考虑,最近中央出台的这些政策真的能让老百姓住的上房子吗? 前些天听一个业内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内容大概是这样:有一天国家领导H、X和某位金融机构的领导Z聊天,H问 “现在听说国内有很多人炒房子发了财,国家却根本没得到多少好处,国库也没有因此而更充实,你们有什么办法?”。X和Z考虑后说,“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利率和税率啊”。H说听后说“这不太好吧,那老百姓还不把政府骂死啊?”。Z听后笑了笑说“那还不简单,我们可以搞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嘛”。H问“什么理由啊?”。X抢先回答到“现在不是很多老百姓认为国内房地产发展不正常、房价过高吗?我们可以说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让房地产市场正常发展,所以加大调控力度,然后出台这些政策不就顺理成章了?”。H听后非常高兴,并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实施。 这个笑话也许开的过了头,也许有些荒谬,笔者在这里讲这个笑话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些问题:政府当前的这些调控措施有必要吗?政府最近的调控政策真的能让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吗?真的能让老百姓受益吗?解决百姓住房难的根本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当下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调控措施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理由是什么呢?他们认为国内房价过高,市场发展不正常。 我并不敢认为自己在经济理论方面比那些专家们高,甚至都不敢与之相提并论。但是我还是怀疑,国内房价是不是真的过高呢?研究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最合理的商品价格并不完全由成本来决定的,它还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就是说有人卖,有人买,就证明当前的价格是合理的。那我们前阶段的房子是没人卖呢?还是没人买?答案当然都不是。那为什么还有人说他价格高呢?有些业内相关人士说,目前的房价脱离了成本,利润太高。我很想不通,难道利润高是错误的吗?利润高就证明是不合理的吗?哪个国家、哪本教科书上曾告诉大家判断价格合理与否是以利润高低为标准的呢?我想举个例子:VCD是大家都熟悉的商品,在刚上市的时候最低也不会低于1000块钱一台,而目前的的市场售价仅仅维持在二三百块钱一台。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是成本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导致价格下降幅度也大吗?我想大家都知道当然不是这样。虽然目前VCD的生产成本确实有所降低,但这并不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可是有谁会说当初VCD刚上市时的价格不合理吗?没有!!那有没有人因为目前VCD价格如此之低而说不合理呢?也没有!!那为什么换了一种商品,大家在讨论房价的时候,就可以完全脱离经济学基本理论了呢? 有人说,那国家也不能不考虑百姓住房的基本问题啊。可是,研究经济的人都知道,市场有他自己的规律,政府可以干预,但如果干预过甚或者干预不当,只会影响市场的发展。而在网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政府最近政策出台的理论基础是目前市场中存在一定泡沫,而泡沫存在于投机者大量囤积的空置房。所以本次调控的政策核心也是消化市场中的空置房,挤压泡沫。而政府的意愿是把房地产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上,使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并不打算让房价下跌,也不会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更有甚者,有人都说出了“政府是打算让房地产价格下降15%”或者是“政府打算让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百分之几上“。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政府是否能够拿捏的恰倒好处,仅仅是把泡沫挤出来(我们暂且也认同市场中存在泡沫的观点),让价格稳定在理想的增长速度上,或者是刚好让房地产价格下降到一个大概的价格水平上,使市场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这里所说的理想是指百姓和政府的预期效果)。从目前市场反映和部分百姓对政策的理解上,我认为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首先,因为笔者就处于房地产的销售前线,目前笔者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并非来自业绩的变化(因为笔者在三类城市,政策影响不大,所以销售情况尚无明显变化),笔者的压力是源于舆论、消费者心理变化、和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目前很多客户都会问“房地产价格是不是马上会大幅度降价”、“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很快就会崩盘?”并且很多人都是乐观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并不认为这次调控的目的和结果仅仅是让价格稳步上涨,而是要让房地产价格降下来;还有部分客户因为和笔者一样对市场前景充满迷惘,看不清楚市场走向,所以直接导致这两部分客户持币待购,处于观望阶段。很多开发商和销售商也直接感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还有消息报道说有部分二手市场已经出现大量降价抛售的情况出现,以及某某城市房价已经下跌3000元/平方米。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在购房时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而且房地产市场有“一涨暴涨,一跌暴跌”的规律,所以如果这种消息属实,并且这种态势持续下去,必然导致房地产崩盘。就算这种消息并非事实,然而他对消费者心理及市场预期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加以适当引导,必然也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而引发崩盘。 不考虑上述情况,但因为二手房市场和一手房市场是紧密联系的,当所谓的投机客感到心理恐慌后,必然迅速抛售手中的房屋,则直接导致价格下跌。而二手房供应的增加又必然影响新房的销售速度和销售价格,开发商和销售商迫于压力,也很有可能采取降价跟进的策略。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同样是市场崩塌。我想这显然不是政府所希望出现的。 所以笔者认为中央在目前如此密集的出台这些政策已经对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而这种结果也并不是政府所的最初意愿大相径庭的——根本实现不了稳定房地产价格、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百姓很乐观的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在他们看来市场崩盘吃亏的是开发商和投机者,而百姓则会受益。老百姓真的会受益吗?市场崩塌那天会是解决百姓购房问题的胜利日吗?笔者对此持悲观态度。让我们来看看这次政策调整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首先,调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贷款利率。乍看起来,这是打击投机者的有效举措,可是很明显的一个副作用是普通百姓购房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了。因为利率调整是普遍性的,并不仅仅针对投机者,所以普通百姓在贷款时同样要付出更多的利息。另外有一种说法是目前银行也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下一步会对贷款政策做部分调整,其中有一项就是加大贷款审批力度,客户的还款能力会成为银行对贷款额度和贷款年限的一个审批标准。很显然,没有钱的普通百姓贷款的难度也加大了。 可是,却有人对我讲,“政策会影响价格马上大幅下跌,到时候就算多拿点利息,但是好歹我买的起房子了,所以多拿点利息我也愿意”。真是这样吗?前面已经提到,消费者本身有追涨心理,而且房地产市场是“一涨暴涨,一跌暴跌”,所以价格一旦下降,就会导致市场崩塌,到时候百姓是买的起房子了,可是百姓辛辛苦苦攒一辈子钱,今天是花2000元/平方米买的房子,明天可能就变成了1000元/平方米,到时候谁敢去买房子?我不知道中国的哪位百姓如果认识到自己买的房子明天还会大幅度贬值的话还会去买房子,反正首先笔者是万万不敢的。所以,我们并不能现在就预言,这次调控会真正是老百姓得到实惠。 会有人问我,那政府是不是什么都不要做?政府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市场健康发展、使百姓住的上房子?我想说,政府当然要有所为,而且还要大有所为。可是究竟应该做什么呢?我想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症结所在吧。 目前似乎有一种共识,开发商、销售商及投机者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在这一点上笔者仅持部分赞同,因为笔者认为,在一切罪恶中有一个帮凶——地方政府的纵容和不作为及部分官员的腐败行为。在此笔者非常赞同《青岛新闻网》论坛上发表的题为《高房价背后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篇文章中的的部分观点。其实在04年以前难道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就不闻不问了吗?当然不是,政府很早就在着手整顿房地产市场,并且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可是因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利益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导致政治关系扭曲,进而使中央政策在地方上落实时完全走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政府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很早就开始实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可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现在老百姓都知道经济房不经济,即使如此,平头百姓也不是随便就有机会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审查时就剥夺了相当一部分穷人的购买资格。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经济房会不经济呢? 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经常拿经济适用房价格说事,“北京经济适用房价格水平是多少…商品房均价是多少”,好象经济适用房真的做到了低利润,高福利。可是大家都知道,经济适用房土地是国家划拨的,开发商基本没有土地成本,并且在税费上国家也给予充分照顾,而且国家对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利润率也做了限制。就是在这种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中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却基本都和该项目所在位置的商品房价格处于一个水平上,有些甚至高于该区域内类似档次的商品房价格。而因为这些经济适用房基本都处于该城市最差或较差的地理位置,所以用该地段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和整个城市的商品房平均价格做比较根本就是没有说服力的。拿青岛为例,青岛的经济适用房大多数位于市内四区中位置最差、房价最低的一个区——李沧区,而青岛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在整个青岛市场中的确处于最低档,可是却和所在的李沧区商品房价格基本相同,所以经济适用房其实并不经济。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是执行政府指导价,在这一点上地方政府都严格执行了。可问题恰恰出在这,为什么政府指导来指导去,最后却使本该非常便宜的经济房并不便宜呢?而到最后,经济适用房居然成了最暴利的项目。 还有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各地区都有关于购买经济适用房资格的规定,可是就在这个规定里面剥夺了很多穷人和极需买房子的人的购买权力。在多数城市的相关规定里,很普遍的一条规定是户口的限制。在人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其实这条规定本身就存在着极其不合理的歧视。另外一个资格限制就是工作限制,为了达到这个条件很多购房者托关系,找单位开假收入证明;而很多找不到单位开具收入证明的消费者即使有经济能力,也只能望房兴叹。 最关键的是,经济适用房原本是用来解决低收入百姓住房问题的,所以应该对禁止利用经济适用房进行投机。可是在利益驱动下,许多经济适用房规划用地中却多了许多商品房;而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倒买倒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直接导致该买的买不到,买到的却本不该买。 到头来,中央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的良好初衷,被地方政府、部分房地产商和投机 者扭曲,完全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当前舆论都在谴责部分房地产商和投机商大发昧心横财,扰乱市场秩序。可是这些消息就连中央政府都知道了,难道地方政府不知道吗?可他们又做过什么没有?究竟做了些什么?许多不法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规划变了又变,建筑面积加了又加,价格涨了又涨,可建筑标准却降了又降,交房时间推了又推。更有甚者,许多房地产商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违章开发,违章销售。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在做什么呢?开发商可以在没有任何手续或者是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政府眼皮底下那楼建到二十、三十几层;可以在国家严令禁止的情况下,地基都没有开挖就大张旗鼓的开始销售……所有这些,难道地方政府能逃脱干系吗?这时候,很多地方政府官员恐怕都坐在办公室里大把大把的数土地款、税款,并且豪情壮志的在工作汇报上撰写自己的功绩吧。 所以笔者想说,本次房地产市场调控实为不智之举,起码在方式和程度上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如果政府没有新的举措马上跟进,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根本不能使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而是会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而房地产市场崩盘也并非目前绝大多数老百姓想象的那样值得欢庆。相反,崩盘即使不是无房族的灾难日,也至少不是解决购房问题的胜利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措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对违法违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使违法和违规成本大于企业的利润预期,那样必然会制约违法和违规现象的发生;另外就是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并且保证地方政府在行为上与中央政策相一致,真正起到市场监督的作用。 虽然前期经济适用房政策被部分人所利用、所扭曲,对解决住房难问题效果不显著,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才是解决百姓住房难的根本之道。而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证让经济房经济起来。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发挥良性作用,而不是破坏作用。同时,建立健康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发展体系也必然会影响商品房市场,牵扯和制约商品房市场进入一个合理化的发展轨道。 一、合理发展经济使用房; 二、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保证地方政府在市场运行中起到良性监督作用,肃清腐败毒瘤。 最近中央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提高购房贷款利率、提高二手房交易税率等等,社会上反响很大,讨论热烈,也出现了很多声音。很多没有买房子的老百姓更是大声叫好,大有买房愿望明天就能实现的兴奋。起初,我也为中国老百姓住房难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拍手叫好,可是静心思考后,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笔者是一个房地产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无房族,自然也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个办法让和我一样的老百姓早点主的起房子,可是笔者现在却不得不考虑,最近中央出台的这些政策真的能让老百姓住的上房子吗? 前些天听一个业内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内容大概是这样:有一天国家领导H、X和某位金融机构的领导Z聊天,H问 “现在听说国内有很多人炒房子发了财,国家却根本没得到多少好处,国库也没有因此而更充实,你们有什么办法?”。X和Z考虑后说,“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利率和税率啊”。H说听后说“这不太好吧,那老百姓还不把政府骂死啊?”。Z听后笑了笑说“那还不简单,我们可以搞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嘛”。H问“什么理由啊?”。X抢先回答到“现在不是很多老百姓认为国内房地产发展不正常、房价过高吗?我们可以说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让房地产市场正常发展,所以加大调控力度,然后出台这些政策不就顺理成章了?”。H听后非常高兴,并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实施。 这个笑话也许开的过了头,也许有些荒谬,笔者在这里讲这个笑话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些问题:政府当前的这些调控措施有必要吗?政府最近的调控政策真的能让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吗?真的能让老百姓受益吗?解决百姓住房难的根本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当下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调控措施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理由是什么呢?他们认为国内房价过高,市场发展不正常。 我并不敢认为自己在经济理论方面比那些专家们高,甚至都不敢与之相提并论。但是我还是怀疑,国内房价是不是真的过高呢?研究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最合理的商品价格并不完全由成本来决定的,它还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就是说有人卖,有人买,就证明当前的价格是合理的。那我们前阶段的房子是没人卖呢?还是没人买?答案当然都不是。那为什么还有人说他价格高呢?有些业内相关人士说,目前的房价脱离了成本,利润太高。我很想不通,难道利润高是错误的吗?利润高就证明是不合理的吗?哪个国家、哪本教科书上曾告诉大家判断价格合理与否是以利润高低为标准的呢?我想举个例子:VCD是大家都熟悉的商品,在刚上市的时候最低也不会低于1000块钱一台,而目前的的市场售价仅仅维持在二三百块钱一台。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是成本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导致价格下降幅度也大吗?我想大家都知道当然不是这样。虽然目前VCD的生产成本确实有所降低,但这并不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可是有谁会说当初VCD刚上市时的价格不合理吗?没有!!那有没有人因为目前VCD价格如此之低而说不合理呢?也没有!!那为什么换了一种商品,大家在讨论房价的时候,就可以完全脱离经济学基本理论了呢? 有人说,那国家也不能不考虑百姓住房的基本问题啊。可是,研究经济的人都知道,市场有他自己的规律,政府可以干预,但如果干预过甚或者干预不当,只会影响市场的发展。而在网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政府最近政策出台的理论基础是目前市场中存在一定泡沫,而泡沫存在于投机者大量囤积的空置房。所以本次调控的政策核心也是消化市场中的空置房,挤压泡沫。而政府的意愿是把房地产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上,使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并不打算让房价下跌,也不会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更有甚者,有人都说出了“政府是打算让房地产价格下降15%”或者是“政府打算让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百分之几上“。对此笔者持怀疑态度。政府是否能够拿捏的恰倒好处,仅仅是把泡沫挤出来(我们暂且也认同市场中存在泡沫的观点),让价格稳定在理想的增长速度上,或者是刚好让房地产价格下降到一个大概的价格水平上,使市场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这里所说的理想是指百姓和政府的预期效果)。从目前市场反映和部分百姓对政策的理解上,我认为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首先,因为笔者就处于房地产的销售前线,目前笔者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并非来自业绩的变化(因为笔者在三类城市,政策影响不大,所以销售情况尚无明显变化),笔者的压力是源于舆论、消费者心理变化、和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目前很多客户都会问“房地产价格是不是马上会大幅度降价”、“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很快就会崩盘?”并且很多人都是乐观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并不认为这次调控的目的和结果仅仅是让价格稳步上涨,而是要让房地产价格降下来;还有部分客户因为和笔者一样对市场前景充满迷惘,看不清楚市场走向,所以直接导致这两部分客户持币待购,处于观望阶段。很多开发商和销售商也直接感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还有消息报道说有部分二手市场已经出现大量降价抛售的情况出现,以及某某城市房价已经下跌3000元/平方米。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在购房时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而且房地产市场有“一涨暴涨,一跌暴跌”的规律,所以如果这种消息属实,并且这种态势持续下去,必然导致房地产崩盘。就算这种消息并非事实,然而他对消费者心理及市场预期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加以适当引导,必然也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而引发崩盘。 不考虑上述情况,但因为二手房市场和一手房市场是紧密联系的,当所谓的投机客感到心理恐慌后,必然迅速抛售手中的房屋,则直接导致价格下跌。而二手房供应的增加又必然影响新房的销售速度和销售价格,开发商和销售商迫于压力,也很有可能采取降价跟进的策略。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同样是市场崩塌。我想这显然不是政府所希望出现的。 所以笔者认为中央在目前如此密集的出台这些政策已经对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而这种结果也并不是政府所的最初意愿大相径庭的——根本实现不了稳定房地产价格、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百姓很乐观的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在他们看来市场崩盘吃亏的是开发商和投机者,而百姓则会受益。老百姓真的会受益吗?市场崩塌那天会是解决百姓购房问题的胜利日吗?笔者对此持悲观态度。让我们来看看这次政策调整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首先,调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贷款利率。乍看起来,这是打击投机者的有效举措,可是很明显的一个副作用是普通百姓购房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了。因为利率调整是普遍性的,并不仅仅针对投机者,所以普通百姓在贷款时同样要付出更多的利息。另外有一种说法是目前银行也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下一步会对贷款政策做部分调整,其中有一项就是加大贷款审批力度,客户的还款能力会成为银行对贷款额度和贷款年限的一个审批标准。很显然,没有钱的普通百姓贷款的难度也加大了。 可是,却有人对我讲,“政策会影响价格马上大幅下跌,到时候就算多拿点利息,但是好歹我买的起房子了,所以多拿点利息我也愿意”。真是这样吗?前面已经提到,消费者本身有追涨心理,而且房地产市场是“一涨暴涨,一跌暴跌”,所以价格一旦下降,就会导致市场崩塌,到时候百姓是买的起房子了,可是百姓辛辛苦苦攒一辈子钱,今天是花2000元/平方米买的房子,明天可能就变成了1000元/平方米,到时候谁敢去买房子?我不知道中国的哪位百姓如果认识到自己买的房子明天还会大幅度贬值的话还会去买房子,反正首先笔者是万万不敢的。所以,我们并不能现在就预言,这次调控会真正是老百姓得到实惠。 会有人问我,那政府是不是什么都不要做?政府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市场健康发展、使百姓住的上房子?我想说,政府当然要有所为,而且还要大有所为。可是究竟应该做什么呢?我想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症结所在吧。 目前似乎有一种共识,开发商、销售商及投机者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在这一点上笔者仅持部分赞同,因为笔者认为,在一切罪恶中有一个帮凶——地方政府的纵容和不作为及部分官员的腐败行为。在此笔者非常赞同《青岛新闻网》论坛上发表的题为《高房价背后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篇文章中的的部分观点。其实在04年以前难道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就不闻不问了吗?当然不是,政府很早就在着手整顿房地产市场,并且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可是因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利益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导致政治关系扭曲,进而使中央政策在地方上落实时完全走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政府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很早就开始实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可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现在老百姓都知道经济房不经济,即使如此,平头百姓也不是随便就有机会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审查时就剥夺了相当一部分穷人的购买资格。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经济房会不经济呢? 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经常拿经济适用房价格说事,“北京经济适用房价格水平是多少…商品房均价是多少”,好象经济适用房真的做到了低利润,高福利。可是大家都知道,经济适用房土地是国家划拨的,开发商基本没有土地成本,并且在税费上国家也给予充分照顾,而且国家对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利润率也做了限制。就是在这种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中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却基本都和该项目所在位置的商品房价格处于一个水平上,有些甚至高于该区域内类似档次的商品房价格。而因为这些经济适用房基本都处于该城市最差或较差的地理位置,所以用该地段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和整个城市的商品房平均价格做比较根本就是没有说服力的。拿青岛为例,青岛的经济适用房大多数位于市内四区中位置最差、房价最低的一个区——李沧区,而青岛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在整个青岛市场中的确处于最低档,可是却和所在的李沧区商品房价格基本相同,所以经济适用房其实并不经济。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是执行政府指导价,在这一点上地方政府都严格执行了。可问题恰恰出在这,为什么政府指导来指导去,最后却使本该非常便宜的经济房并不便宜呢?而到最后,经济适用房居然成了最暴利的项目。 还有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各地区都有关于购买经济适用房资格的规定,可是就在这个规定里面剥夺了很多穷人和极需买房子的人的购买权力。在多数城市的相关规定里,很普遍的一条规定是户口的限制。在人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其实这条规定本身就存在着极其不合理的歧视。另外一个资格限制就是工作限制,为了达到这个条件很多购房者托关系,找单位开假收入证明;而很多找不到单位开具收入证明的消费者即使有经济能力,也只能望房兴叹。 最关键的是,经济适用房原本是用来解决低收入百姓住房问题的,所以应该对禁止利用经济适用房进行投机。可是在利益驱动下,许多经济适用房规划用地中却多了许多商品房;而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倒买倒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直接导致该买的买不到,买到的却本不该买。 到头来,中央为了解决百姓住房问题的良好初衷,被地方政府、部分房地产商和投机 者扭曲,完全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义。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当前舆论都在谴责部分房地产商和投机商大发昧心横财,扰乱市场秩序。可是这些消息就连中央政府都知道了,难道地方政府不知道吗?可他们又做过什么没有?究竟做了些什么?许多不法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规划变了又变,建筑面积加了又加,价格涨了又涨,可建筑标准却降了又降,交房时间推了又推。更有甚者,许多房地产商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违章开发,违章销售。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在做什么呢?开发商可以在没有任何手续或者是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政府眼皮底下那楼建到二十、三十几层;可以在国家严令禁止的情况下,地基都没有开挖就大张旗鼓的开始销售……所有这些,难道地方政府能逃脱干系吗?这时候,很多地方政府官员恐怕都坐在办公室里大把大把的数土地款、税款,并且豪情壮志的在工作汇报上撰写自己的功绩吧。 所以笔者想说,本次房地产市场调控实为不智之举,起码在方式和程度上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如果政府没有新的举措马上跟进,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根本不能使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而是会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而房地产市场崩盘也并非目前绝大多数老百姓想象的那样值得欢庆。相反,崩盘即使不是无房族的灾难日,也至少不是解决购房问题的胜利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措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对违法违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使违法和违规成本大于企业的利润预期,那样必然会制约违法和违规现象的发生;另外就是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并且保证地方政府在行为上与中央政策相一致,真正起到市场监督的作用。 虽然前期经济适用房政策被部分人所利用、所扭曲,对解决住房难问题效果不显著,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才是解决百姓住房难的根本之道。而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证让经济房经济起来。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发挥良性作用,而不是破坏作用。同时,建立健康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发展体系也必然会影响商品房市场,牵扯和制约商品房市场进入一个合理化的发展轨道。 一、合理发展经济使用房; 二、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保证地方政府在市场运行中起到良性监督作用,肃清腐败毒瘤。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