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0 0
2008-01-05
1月3日,中国社科院举行"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每年社科院都会对全年社会发展形势做出分析和预测,这次是社科院第16次发布这一报告了。
  
  根据这份报告显示,尽管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了坚实的起步,但2007年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
  
  "比较明显的两个趋势是,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均出现下降。"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介绍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时说。
  
  两组数据
  
  <蓝皮书>最引人关注的是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均出现下降。
  
  社科院的这份报告显示,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其间从2004年开始,在按支出法统计的地方GDP构成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呈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2004年降至49.6%,2005年降至41.4%,2006年降至40.6%。
  
  尽管2007年的相关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判断:"即使不会明显下降,也很难有显著提高。"
  
  与这组数据相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是,营业盈余(或称"资本回报和资本利润"),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30.6%。
  
  "这意味着劳动报酬收入在逐年下降,而企业利润在上升。"陈光金称。
  
  两组数据的强烈反差,陈光金分析其背后的两大原因:首先,2003、2004、2005年,企业(无论是私企和国企)赢利能力在上升,尤其是电力和石化部门,但二、三产业的雇用劳动者收入却没有明显增加,特别是农民工报酬。
  
  另外一大原因,在于这三年财产性收入(专题)增长,压低了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
  
  无论是哪种原因,陈光金认为,跟国际趋势相比,中国劳动者报酬过低——"目前美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劳动者报酬占56%左右,企业经营利润占12%左右。"陈说。
  
  陈光金进一步指称,"中国的初级分配结构还是很不合理。它是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而与劳动者报酬下降趋势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呈现持续增长势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首度突破2万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有望突破5万亿大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