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
再看看提高电价让穷人受益的理论,这绝对是著名经济学家茅某的创新,张某只是提到了学费,而没有提电价。茅某认为,“电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这个理论要成立,同样需要许多条件: 第一,那些因电价大幅度提高负担加重却又达不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者,能够承受高昂电价之苦。 第二,电价提高受益的垄断的发电、电网等企业个个都是活雷锋,他们把因电价提高而获得的收益完好地交出来,用以补贴穷人,而不用多获取的收入为自己多发工资、奖金和福利。 第三,大幅度提高电价不推动物价上涨,不给居民造成负担——当然,这需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学原理,因为正常情况下,电力作为上游重要的能源价格,会直接影响到下游许多行业的成本,生产环节成本一旦提高,很容易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电力需求的刚性特征,电价一旦上调极有可能引发终端消费价格的集体上涨。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则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第四,所有的人对电价上涨都欣然接受,并且欢呼雀跃、感恩戴德。 ………… 倘若没有这些条件支持,通过提高电价然后补贴穷人的理论同样像白痴的呓语。 更白痴的是搭便车的说法。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在公共物品购买时出现的,由于公共物品具非排它性——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排斥其他人对其同样的消费,所以有人就会有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解决的办法是靠政府统一征税来购买公共物品。而在完成税收征缴工作以后,政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向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而在享用公共产品方面,每个纳税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如果在分享公共产品方面人为制造不公平才是危险的,世界上哪个国家敢这样做?哪里来的搭便车?我怀疑这位著名经济学家连本科学业都没有过关。 是的,许多经济学理论一旦被活学活用就没有谱了。按照著名经济学家茅某的说法,他是在“为富人说话、被穷人办事”,但结果可能是相反的。大幅度提高学费的结果是穷人的孩子被阻挡在校园外,富人的孩子可以更从容地分享公共产品;大幅度提高电价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穷人痛苦地面对新增的负担,而富人再不用担心因负荷过重而出现的停电困扰…… 中国不缺少聪明的经济学家,但缺少良知,缺少悲悯情怀,缺少作为学者应该有的独立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过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说法:在2007年7月份,我就撰文指出:我们已经开始处于全面通货膨胀时代。但是,仍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强调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什么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学上何时出现了这个怪异的理论?我体胖了、腰粗了仅仅眼睛没有变大就说是“结构性肥胖”吗?不,正因为“全面肥胖”了眼睛才变小的啊!有所有商品都上涨的通货膨胀吗? 不看别的,光看看房价的成倍上涨,就知道通货膨胀何等严重了。只是,房价未被列入CPI而只是把租金列入其中,才遮掩了真相,如果不是食品价格上涨,恐怕还在被继续掩盖。但是,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用“结构性”遮掩不了,老百姓的钱不顶花了,这就是事实。 人无良知,再多的智慧也无法让它区别于禽兽。在这个盛行包二奶的时代,有多少经济学在被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所包养,并因此发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他们距离禽兽越来越近,而只能距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我宁愿中国经济学家永远无缘诺贝尔奖,也不愿看着诺贝尔奖遭到亵渎和羞辱。 写于2008年1月7日凌晨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事件的评论,与事件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吧,洪水也罢,大学学费也罢,电费也罢,那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解释某种事件,或者开脱,媒体也跟着瞎起哄,反倒是在扩大"经济学家"的"影响",这也是一种纵恶.
正确的态度应是不与理会!!!
真正的公平在哪里呢,不在于制度的问题,而是没有人尊守,更准确的说是有人权力超越了制度的范围.
好文
入木三分……写得好
曾经读到过某位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他的意思就是为穷人说话就是在哗众取宠!为富人说话 的人得出的结论都是严格计算或者审慎研究出来的!什么狗屁理论,现在经济学界最为混乱,真的不知道该相信谁的理论了,真的不知道谁的结论是可信的了!不管是为穷人的或者是为富人的!许多经济学家也被金钱利益收买了!中国需要真正的经济学家,需要根据客观事实说话 的经济学家,更需要平民经济学家!那也没有深入过农村,没有深入过穷人的经济学家,还是不要妄谈应该怎样解决穷人的问题!
拜托楼上各位,评价问题要关注上下文,这位时寒冰断章取意的功夫着实了得,不过这也确实符合了当前的民意所向。但是,各位如果是研究经济学的,不应该这么肤浅地附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的。
http://www.zaobao.com/yl/yl080105_501_2.shtml
“涨”声一片的社会学思考,
提议阅读一下
现在的人哪,
这个时寒冰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愤青,批评一个东东要了解以后才能说话,不懂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和原理,就来这里凭着一点感觉说话,实在令人汗颜。 很多东西,不是单凭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的;数理、经济学的研究经常能够发现与我们常识相悖的东西,就说明了客观上确实有这种可能,应当做的是对可能的合理性、概率及影响进行深刻理解,然后再来说话不迟。
打着民意的口号,结果往往是反民意的,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首先,此文乃一好文。为什么说好?因为老百姓看着觉得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这个是唯一的标准。
其次,文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见诸报端的,尽管有些断章取义,但其质问还是有力量的。特别是关于茅先生和张先生的追问——“制度决定结果,引导人的行为,而不是人改变人”这样的论断不错,但是,用同一制度下的人,靠同一制度催生会损害在原有制度下的利益集团,这样的提法是可笑的。制度也只是上层建筑,民主和科学的人本观念才是决定制度的基础。
最后,在现有体制下可以保证中国经济学家的良知么?我看很难。建议:1、专业经济学家;2、群众经济学家;3、经济学家联盟。
洪水有利于经济建设。
的确可憎,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有没有人性,他们有没有亲身经历过洪水,看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看那些与洪魔抗争的士兵……应该让他们去体验一下,不然,都不知道何为洪水!!!!!
有些事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思考观察角度不同罢了 但是必须得以民生为本的
时寒冰这样的S B真不少啊!关键是他根本不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怎么一回事!
·
非常佩服。
楼主观点很有见地,思维很清晰,分析很深刻。
不管怎么说,那些经济学家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没有自己的一致的经济系统观。比如提高收费他们走的市场选择思路;然后又画个大饼用用非市场手段将来补偿穷人。这可能吗?如果要通过收费来补偿穷人,整个国家又不是没钱补偿,而是没法让已得利益集团顺利十足的返还这些利益。
所以这些所谓“经济学家”是非常没有原则的,至少在其专长的经济领域还没形成系统一致经济学观。所以只能称他们为经济学投机者--要成“家”,必须能成一家之言,即系统一致的观点。他们差得太远了。
有许多论断与理论只能由历史去评判对与错,但这是由我们的辩论来组成历史.
支持楼主!
写的挺好的。恩,你批判的是,他们不回应,就让我这个经济学大一的学生,代表胡某、张某和茅某,给全国人民倒个歉:我们喜欢忍不住说胡话,对不起大家了!
那些人是怎么被称为经济学家的?让人怀疑
茅老先生,你可能没有注意到,高昂的学费,不仅仅将一些穷苦学生直接挡在大门之外,而且让另一些更小的孩子挡在寻找高校大门的路上。他们的父母和他们自己,在需要金钱堆积的大学梦和浪迹天涯的打工路两种选择上,偏好了后者。或许,这正是茅老人家在高校看到10-20%不到穷学生结果的原因!
断章取义可恶,但是,对事实断章取义,则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