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培训班VIP答疑区
2198 3
2013-12-29
问题1:stata专题讲座里关于双边随机边界分析是基于Kumbhakar和Parmeter 2009年的文章。该文在模型设定中假设两个单边的指数分布独立于一系列工资决定因素的。但是文中同时提到这两个单边作用本身已经包含了这一系列工资决定因素的线性结合。既然单边作用已经包含了工资决定因素,两者怎么又彼此独立呢?这个是否自相矛盾?
问题2:查找文献发现这个双边随机边界在Polachek 和 Yoon 1987 已经提出了。而且有不少应用类的文章是追随他们的方法。想了解,Kumbhakar和Parmeter 2009年的文章比较之前 Polachek and Yoon 1987的优点到底在哪里?
非常感谢您的解答和其他热心版友的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3 07:39:51
自己顶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21:00:57
1. 你说的这的确是个问题,我当时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有相似的疑问。干净的设定方法是 u 和 w 里设定的变量不同,切理论上彼此不相关,但在实证分析过程中这基本上不可能做得到。我想主要问题是这个模型的估计还是太复杂,以至于实证分析过程中只能容忍一些不满足原假设的情形了。总之,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2. 我很早以前读过 87 的那篇文章,感觉他们的模型设定和假设条件没什么差别。如果一定要归错的话,就是我应该把 Two-tier model 的最早提出者归到 87 这篇文章,呵呵。你可以写信给 Kumbhakar 和 Christopher,问问他们这个问题。我给他们写过信,他们提供过论文中的所有数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21:06:55
多谢连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