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18 1
2008-01-17

不太关注经济学方面的争论,现在才注意到居然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货币层面上……

中国当前的情况,在国际贸易中大量提供信用,伴随着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在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方面呈现双顺差,被迫购进外国有价证券,面临美元储备贬值和有价证券跌价的双重风险。由于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导致大量资本流入,国内流动性泛滥导致通货膨胀,CPI快速上涨,同时出现过度投资和生产资料,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导致过度投机和资产泡沫的形成。对美国出口过多,贸易巨额顺差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同时由于出口过多导致购买过多,除对少数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外,贸易差额和支付差额都是逆差,蕴涵着未来爆发支付危机的可能性。

这样的问题,马克思时代就已经有了,马克思还研究过,写在资本论中:

通过进口和出口建立起来的信用关系,一切国家都会先后卷入危机,同时由于出口和进口过多,以致支付差额对除多数国家来说都是逆差。“例如英国正苦于金的流出。它进口过多。但同时,所有别的国家堆积着过多的英国商品。所以,它们也进口过多或被输入过多。危机也许首先是在英国,在这个提供信用最多而接受信用最少的国家爆发,因为支付差额,即必须立即结清的各种到期支付的差额,对它来说是逆差,尽管总的贸易差额对它来说是顺差。这后一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它提供信用,另一方面又贷给外国大量资本,于是除了真正的贸易回头货外,还有大量商品流回本国”[3]556。在英国以金的流出作为开端并且伴随这种流出而发生的崩溃,通过商人破产、廉价抛售商品、出售外国有价证券,买进英国有价证券等方法筹措款项结清了英国的支付差额。现在轮到另一个国家了。对它来说,支付差额暂时是顺差。但支付差额和贸易差额之间平时适用的期限,由于危机而废除或缩短;所有的支付都要一下子结清。因此,同样的事情也在这里重演了。但是,一切国家都发生了进口过剩和出口过剩;也就是说,都发生了生产过剩。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关系,使得货币危机从一个国家迅速蔓延到其他的国家,通过货币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过是信用在一些国家过度膨胀导致这些国家同时出口过剩(也就是生产过剩)和进口过剩(也就是贸易过剩),接着就在这些国家发生同样的,表现为货币危机的总崩溃[3]557。

简单的说,不论出口授信还是出口换回美元(信用货币!!),都是信用关系,都是对外授信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突出的表现出来。货币不是财富的化身,只是财富的代表或者支付的手段,试想我们的一万亿美元储备中如果有一半可以购买美国的实际物质财富,会不会有流动性过剩?!这种现象反映的是我们的生产过剩导致的出口过剩,对美国则是进口过剩……更有甚者,一旦美元贬值或者作为国际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弱化,我们在出口过剩的同时还苦于进口过剩,很多向其他国家的进口是为了向美国出口,而将来偿付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的时候,我们没有除美元以外足够的通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7 19:18:00

流动性过剩在我们国家就是贸易过剩,信用过剩,生产过剩导致的出口过剩。货币不再是财富的代表,而作为坚实的货币和实际物质财富相对立,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实物财富……

本来货币只是作为流通的媒介,但是当流通过程停滞下来的时候,资本和货币必须行使贮藏货币的职能,但是它们(货币)又不甘心作为货币闲置下来,他们要进入周转和流通,运动起来,作为资本发挥作用,要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危机,不论何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不过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紊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