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3-4 20:42:00的发言:(1)你上一段说的不正是(包括你以前说的):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法定或超额)不参与货币创造吗?(数额上等于准备金的那堆货币不参与货币创造,无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具体如何)
(2)至于下一段,“动用法定准备金”提现,事实上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的一种形式)。这时,央行等于向(作为公众的)商业银行投放另外的货币。
a)“动用法定准备金”应付储户提现,与动用法定准备金贷款(从而创造货币),是两回事。
b)如果法定准备金真地可以随时随意频繁动用(特别是用于贷款),法定准备金制度其实就可有可无了,或者名存实亡了。
可能只是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而已吧。
举个例子吧,一个储户将12万钱存入银行,银行这些钱贷给多个客户,这多个客户和银行需要现金2万元用于日常零星交易,设法定准备金率是10%,通过存款的派生机制,假设最后形成存款的最大值100万元,贷款90万元贷款。100万元的存款刚好缴存的法定准备金是10万元。
我想这时我们可以这么说:这12万元的现金存款,通过银行的货币创造,共创造了88万元的货币(100万元的最后存款-12万元的最初存款)。
而这12万元的现金呢=流通现金2万元+法定准备金10万元。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说:10万元的准备金与2万元的流通现金共创造了88万元的货币。(或许听起来比较别扭)
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特别是超额准备金是可以随时向央行提取现金的,在某种意义上与商业银行自已的库存现金没有多大区别的。
或许准确的说应该是:银行的派生机制创造了货币,法定准备金机制是对创造货币能力的一种限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4 21:53:2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