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49 3
2014-01-03
3248.关于离子现象的思考
2014.1.2
离子现象,即原子核外电子缺失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有无规律可言?
我们见到的离子现象都与温度有关,例如物质形态的变化依次为固态、液态、气态,都有温度的临界点,而温度显示了环境中光子的频率和密度,光子又是正负电子的对偶统一体,甚至可以深入原子内部发挥作用。
我的分析首先从水分子开始,因为水是我们最常见的物质。
水的分子式是2HO,即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结合。氢原子只有一层、一个核外电子,氧原子有两层八个核外电子,第一层两个核外电子,第二层6个核外电子。氢原子是与氧原子的哪两个核外电子形成共轭的呢?应该是氧原子第一层的两个核外电子,如果是与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形成的共轭,水分子就不会呈现相对的稳定性,不用电离,温度就可以使氢氧原子分开。那么,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在水分子的三态中发挥什么作用呢?应该是水分子中氧原子表层核外电子的离子程度和共轭形式决定了水的三态!其中全离子化使水分子呈现气态;水分子中氧原子相邻表层核外电子的自由结合使水分子的组合呈现液态,这种自由结合可能形成二倍体的核外电子,也可能伴随氧原子表层核外电子的部分离子形态;水分子中氧原子相邻表层核外电子的刚性结合使水分子的组合呈现固态,这种刚性结合可能是二倍体的核外电子,也可能是相邻水分子共用一个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还有一种可能:液态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就已经全离子化了,同电相聚使水分子凝聚在一起,而高密度的光子可以破坏这种凝聚,使水分子发散!
通过水分子不同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氢氧组合中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是相对容易缺失的:摄氏100度是水分子大量挥发的临界点,低于摄氏100度也有水分子的挥发。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经常呈现离子态吗?临界温度是多少?与不同化学元素组合时有不同的临界温度吗?第一层核外电子是否也能出现离子态,离子态是否形成核外电子共轭的先决条件?临界温度是多少?其他化学元素和组合呢?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应该可以回答以上疑问,使我们的材料科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还有,为什么水分子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第一层核外电子形成共轭,而不是与第二层核外电子形成共轭?可能与核外电子的恢复总是从内到外有关。高端化学元素拥有多层核外电子,每层核外电子的离子态与核外电子的恢复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化合物也具有不尽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高端化学元素之间的深层次结合可能更具稳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3 09:17:12
氢原子是与氧原子的哪两个核外电子形成共轭的呢?应该是氧原子第一层的两个核外电子,如果是与氧原子的表层核外电子形成的共轭,水分子就不会呈现相对的稳定性,不用电离,温度就可以使氢氧原子分开。
作为一个本科+研究生都学化学的同学,请恕在下完全没听懂您在说什么。
讨论了这么半天水分子,谈离子谈稳定性谈所谓的“共轭”,氢键二字只字未提,
我不知道这帖子是在讨论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10:45:23
不同的理论怎么能往一块扯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01:18:01
这哪里是不同的理论,压根就是一个理论。
您讨论水的电离和水的热稳定性,讨论了电离结构却不提氢键,这跟讨论水果分类但把苹果排除在外一样。两个不同的理论互相矛盾这很正常,
可您把一个理论断章取义然后按着自己的理解乱说一通就很莫名其妙了。
您到底懂不懂基础的化学常识或者高中物理就讲过的原子结构?不懂不要发帖误人子弟啊!
另外我求您了,想清楚氢原子的共轭效应是跟氧原子的1s,2s还是2p共轭,好不好?

“不同的理论怎么能往一块扯”,LZ这原帖就叫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