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7.相对容易燃烧的化学元素
2016.12.29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任何能量都不会凭空产生,或者来自化学元素向偏电荷光子的裂变,或者来自正负电荷向偏电荷光子的聚变,偏电荷光子的密度决定物体和环境温度。所以,我一直关注化学元素的燃点。
我最先想到的是氢气的燃点,网上搜索为摄氏570度。考虑到氢同位素的不同,“氘”、“氚”可能是其他化学元素的基本结构,只有耐高温才能形成其他化学元素,我确定摄氏570度应该是氢同位素“氕”的燃点。
传统物理学认为燃烧现象是一种氧化现象,发热现象由分子间的振动形成。我认为燃烧现象或者来自化学元素向偏电荷光子的裂变,或者来自正负电荷向偏电荷光子的聚变。单质子的“氕”元素相对容易裂变为偏电荷光子,也相对容易由偏电荷光子聚变形成,所以其化合物成为常规燃料。
所以形成上述认识,与我物理化学知识薄弱有关,因为我初中二年的下学期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物理化学知识,60岁左右才开始通过图书馆的大学本科教材囫囵吞枣的进行补习。
不过,其他渠道告诉我还有磷等化学元素相对容易燃烧,镁光灯的闪光、磷火等都可能是燃烧现象掩盖下的核裂变!所以,核裂变并不神秘。
偏电荷光子目前还是我的个人认识,物理学中并不存在,就是光子也被认为是电中性物质,没有质量。我认为光子是正负电子的对偶聚集体,有偏正电荷光子、偏负电荷光子和电中性光子三种形态,各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属性。偏电荷光子一般有核外电子存在,偏电荷形态是离子形态。正负偏电荷光子对偶聚集形成质子和中子,二者的差别仅仅是一个偏电荷光子的差别,而这一个不同偏电荷光子决定了正反物质形态。所以,正反物质的差别其实微乎其微,可能存在非常有限的排斥反应,所以形成正反两种宇宙射线,但不至于两种物质相遇就会相互“湮灭”,成为“反物质炸弹”。
由于核外电子不同,正反物质难以形成核外电子共轭,也就是难以形成分子形态,化合物形态,所以正物质人类难以在反物质星球生存,可能存在不同物质形态呼吸、饮食和化学反应方面的障碍,这也是我的猜想。
最近,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发现相对容易燃烧的化学元素还是有一些的。例如:锂、钠、磷、钾、镁、铯等,其中铯的燃点最低,只有摄氏28.4度,白磷摄氏40度,钾摄氏69度,钠摄氏120度,镁摄氏500度,钙摄氏300度。锂的燃点没有查到,据说加热至100℃以上时生成氧化锂,红热时能与氢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与氮、卤素和硫直接化合。遇水、氮、酸或氧化剂有起火和爆炸危险,锂电池过充燃烧的事件时有耳闻。
由于来自网上,未必十分准确,还有可能隐藏其他化学反应,但相对容易燃烧和裂变的化学元素不止“氕”元素一种可能是不争的事实。有无规律性,我不清楚,应该深入研究。
质子、中子对形态可能带来物质形态的相对稳定,但也不尽然,以上相对容易燃烧的化学元素就是证明。
氧气存在助燃作用,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间接证明燃烧其实是一种裂变现象。
任何高端化学元素都是相对低端化学元素聚变形成的,正负电荷、偏电荷光子、化学元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于我们开发能源非常重要。质量等于能量,但是需要条件和手段,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