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使者 发表于 2014-1-5 11:29 
这位老兄开玩笑了,里面根本没提到城镇化战略的提出。
这个信息呢?
195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指出:“根据工业不宜过分集中的情况,城市发展的规模也不宜过大。今后新建城市的规模,一般可以控制在几万至十几万人口的范围内”。这期间我国经历了“大跃进”运动,城市和建制镇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一部分新设置的市恢复到县级建制,如榆次、侯马、岳阳等;另一部分地级市实行降级,成为县级市。如保定等。[3]
1
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中强调:“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在此战略的影响下,再加上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三管齐下推动新城镇的发展,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同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新城镇的发展由此推向高潮。
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开始执行,以法律形式宣示了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同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两年后的1992年国务院又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城市发展逐步趋于合理。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已经明确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同时指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将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动力源”。显然,“十五”计划所强调的城市发展重点仍然是小城镇和中小城市。为了突出这一意图,“十五”计划还特别强调,要“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政策上的这种导向,使小城镇偏好形成了强大惯性。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追求的是城市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基于以上考虑。全国各地均在进行探索,如2003年10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在经过深入调查和试点的基础上,做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探索适应成都地区的城市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由此进入起步阶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此同时,国务院于2006年5月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