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不是美国政府设计的,美国的富人也不是笨蛋,如果真的是被“劫”了,早起来造美国政府的反了,美国人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劲头,不让其它任何国家的人。
“为了管理消费者的信用记录,美国成立了很多公司”,这句话很重要,但严格而言,又偏偏是一句不知所云的话,甚至整段都让人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
美国不仅仅金融机构是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除了极少数非营利机构外,几乎所有的工商业机构都是以盈利为最大化目的的,但这不但没有增加成本,恰恰相反,正是所有的机构和个人都基本上拥有盈利(利益)最大化的平等机会,美国人才缔造了至今人类史上最为辉煌的物质文明
读了你的文章后我有一些疑问,希望能与你探讨,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1.“劫富济贫”?
我认为“劫富济贫”的观点只看到了短期效应,没有看到长期效应;只看到表象,没有看到实质。其实次贷危机的背后是的资本家的圈钱游戏,从短期来看,穷人好像过上了好日子,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们必须明白他们是丁吃卯粮,他们是拿自己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收入提前消费,不但把本来应当投资和储蓄的钱花光,还欠下一屁股的债,一旦他们还不起债而导致个人破产,他们将身无分文,无家可归,日子更为艰难,而资本家则把自己的钱袋装得鼓鼓的。欠债总是要还的,所以从本质上说并不存在“劫富济贫”,因为穷人得到的只得到一点蝇头小利,却失去了自己将来。
2.“A 缺少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信用体系。”?
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信用体系”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这与次贷危机没有直接联系。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信用体系,而在于投资者的逐利冲动。因为实际状况是大多数投资机构是明白次贷信用风险的,但是他们看到了套利的空间,冒险搏取利润,要是成功了高管可以拿到丰厚的分红,要是失败了大可一走了之。例如法国兴业银行很有可能把那位交易员抓出来做替罪羊。
2“B 消费信贷机构被商业利益所操纵。实施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是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单位,为了赚取利润最大化,各个机构会想方设法增加利润空间,直接加大消费信贷成本。”
我的疑问是次级房贷几乎是零成本消费信贷,那么你所说的“直接加大消费信贷成本”又从何而来?有哪些证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1 21:49:02编辑过]
文章本身前后很矛盾.
尤其是关于 0成本消费信贷和后面信贷成本方面.这似乎是作者自己把概念搞混了.
若论劫富济贫的手段,美国政府堪称天下第一高手。美国政府从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中得出经验,富人挣钱主要是为了名份,为了成就感,其实他们的钱永远消费不完。与其说养虎遗患,还不如放虎归山,让社会沉淀资金发挥作用。所以美国政府玩的这个漂亮的空手道,带动美国经济几十年来一直走在了世界经济的前面。这是美国经济成功的核心秘密之一。
而你这段话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呢? 在这里面,把美国政府给拉扯进去了,非常的好笑. 个体的商业行为和政府政策,这里面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有什么关联???别把美国当成是中国好吗?
而且要是从全球来看. 次级贷款发生的时候和全球低息的结束关系非常的大. 另外一个,要是有长期留意美国房产市场的话,就应该会发现,从04年开始,美国的中产阶级就已经开始离开城市走向更远的郊区了。
虽然消费信贷可以把穷人批量生产成中产阶级,但是如果劳资分配过分悬殊的局面不改观,两级分化继续无限加剧,导致货币以高额利润和高额收入方式大量漏出循环,在富人身边大量沉淀起来,造成贷款消费透支消费的中产阶级在收入分配中处于绝对劣势,赚取不到足够的货币归还债务,那么消费信贷链条就会断裂。
这一段又是出现一个问题了. 次级贷款本身针对的人群是什么人呢? 作者似乎没有搞清楚这一点. 这里面硬把劳资关系给扯进去,好象太牵强了吧
同意,前段文章逻辑清楚,EN,估计是抄的吧,曾见过.
后半段,什么劫富济贫之类,莫名奇妙!
补充下,次级贷和信用卡和一样,也是金融创新的一种,本质就是资源配置的创新,文章引入了富人和贫人这类政治性词毫无必要.关键要看到这种金融创新对经济的作用.任何社会都有富人和穷人,财富就是资源. 另一方面信用卡和次级贷都是有风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 10:04:23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